李惠明
所谓地方病,又称环境病,是指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区域性疾病。分为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包括血吸虫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及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前些年争论不休的食盐加碘问题,就与碘缺乏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些曾经对国人威胁较大的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吧。
“碘缺乏病”是波及全球的“地方病”
“碘缺乏病”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地方病”。据全世界调查结果,只有冰岛没有“碘缺乏病”,其他各国都或多或少存在“碘缺乏病”。此病患者不下两亿,以中亚地区病区面积最大,患者人数也最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最严重、最为典型的病区。
中国地大物博,存在缺碘地区及碘缺乏病在所难免。据估计,在解放初期,全国地方甲状腺肿患者人数达两千万人。全国各省、市、区(包括台湾),除上海市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的存在。我国大部分的“碘缺乏病”病区都是山地和离海较远的地区。
碘缺乏病危害深重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缺乏碘而引起的疾病。甲状腺激素是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燃料”之一,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腺泡,它对于碘有很强的聚集作用,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状腺。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当甲状腺激素浓度过低时,负反馈机制会使促甲状腺激素不断分泌,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而甲状腺在脖子上,这样脖子会肿大,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孕妇缺碘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儿,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脑和神经发育障碍,重者造成大脑发育不可逆转损害——克汀病、亚克汀病,出生后表现为身材矮小、黏液水肿,不同程度的智力伤残直至白痴,单纯性耳聋、斜视、步态共济失调等。轻微缺碘造成智力低下的人,外表虽和正常人一样,但在儿童时期上学念书特别费劲儿,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低于同龄儿童,学习再努力也不易取得好成绩,使孩子出现自卑的心理。长大成人后只能从事简单劳动,不能掌握复杂的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
遏制碘缺乏病:食盐加碘功不可没
食用加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还可以服用碘油丸。碘油丸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的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特别适用于交通不便、偏僻、有土盐干扰的地区,尤其适用于育龄妇女。含碘较多的食物有海带、海贝、海鱼、海藻等,还可以食用含碘的强化食品。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在中/重度碘缺乏病区实施食盐加碘的防治策略。1991年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0年实际消除碘缺乏病;1994年国务院发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1995年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措施,仅用了5年时间,200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90%以上的人口摆脱了碘缺乏的危害,至今我国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科学食盐加碘任重道远
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10年后,我国7~14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由平均20.4%降至5%以下,在占人口90%以上的合格加碘食盐覆盖地区,完全消灭了克汀病的发生。推行食盐加碘20余年来,应该说成效显著。可是眼下有关碘摄入过量、停止食盐加碘的呼声不断,甲状腺疾病与碘盐的关系也成为公众十分关心的话题。以碘缺乏病防治专家为主的支持派,以临床大夫和专家为主的反对派,相互争论,但结果难定。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明确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如果缺乏,则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减少或不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阻滞机体发育生长,使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据报道,碘缺乏病区儿童平均智商比不缺碘地区儿童低10~15个百分点。因此,碘又有“智力元素”之称。因此,全民食盐加碘的益处和成效显现。2002年全国第四次碘营养监测资料表明:我国保持和推进了消除碘缺乏症(IDD)的可持续性;合格碘盐已覆盖了11.7亿人口(90%)。2003年WHO和ICCIDD已把中国评估为碘营养适宜的国家,最好的例证就是全世界的盐业生产商们,他们同联合国一道工作,确保所有食盐生产商生产的供人们消费的食盐都含有碘。结果是使全世界每年出生的9千万新生儿免受碘缺乏的危害。我国采取全民食盐加碘(USI)的策略是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决不是盲目的。以往的防治实践证明,坚持全民食盐加碘是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保证。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补碘最佳的方式是微量、长期且不间断地补充,而做好碘缺乏预防控制最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值得注意的是,当摄入的碘过量,也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亢、甲减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因此,湖南、天津、重庆、四川、宁夏、上海、甘肃、青海、西藏、河南、贵州、新疆(包括兵团)等地省制定的食盐碘含量标准低于国际组织推荐的150微克/升~250微克/升的(21~39毫克/千克)标准,而在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广西、云南、湖北、海南、福建、浙江、陕西等地,则执行18~33毫克/千克的食盐碘含量标准。这也体现了我国因地制宜、科学补碘的政策。
第三,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部分人群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最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这些人群一定要注意碘的充分摄入。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胎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和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等,千万不能听信谣传采用无碘盐,一定要用加碘盐。
第四,目前并无证据证明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等疾病有直接关系。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以及精神因素有关,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人群也属于高发人群。因此,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存在某种联系的推论依据不充分。相反,采取补碘干预可使甲状腺癌向低恶性转化的结论,已被广泛认同。
第五,正确、强有力的风险交流是碘盐的普及、正确使用和预防碘缺乏病的基础,也是碘盐普及过程中的挑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继续加强碘营养和毒性知识的宣传,使公众认识到碘缺乏仍旧是全球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但各国碘分布千差万别,饮食习惯不一,人群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要使风险管理者、企业、公众理解、接受全部食盐加碘,食用加碘食盐,这一任务无疑任重道远。
当然也要看到,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带、海鱼等海产品已经成为百姓的普通饮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内陆和山区居民饮食中的缺碘现象。因此,现在市场上有加碘盐和不加碘的食盐,可供居民选择。至于個人是否需要食用加碘盐,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是可以咨询当地食品卫生部门,看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否缺碘;二是看自己的日常饮食中是否有丰富的海产品,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