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护理工作中效果观察*

2019-10-21 05:56王喜聪段小青
关键词:循证神经功能依从性

王喜聪 段小青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脑梗死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后遗症多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形成血栓后影响脑组织供血,造成脑组织坏死[1]。患者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例如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严重可造成死亡。研究发现[2],科学、合理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控制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在脑梗死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明确诊断,年龄超过60岁,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器官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其他急慢性疾病患者;(3)有精神病史患者;(4)合并帕金森病、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36±3.27)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2.46±2.95)个月。对照组46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76±3.19)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2.54±2.97)个月。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日常生活指导、并发症护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具体包括:(1)总结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结合本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总结脑梗死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2)查询证据:通过多种途径对归纳总结的脑梗死相关问题进行证据查询,例如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查阅网络资料等;(3)论证结论:根据查证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制定针对性的脑梗死循证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应热情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加强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嘱咐患者及陪护人员保持安静,禁止喧哗吵闹;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家属为患者准备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及原则、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告知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以及情绪自我调节方法;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避免使用刺激患者情绪的语言;嘱咐患者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提高睡眠质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训练,包括语言、肢体运动等,训练时间、强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3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等[3]。(2)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依从性评分,依从性包括服药、饮食、检查、运动训练等6个方面,0~2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4]。

2 结 果

2.1NIHSS、Fugl-Meyer、Barthel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Barthel评分对比

2.2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依从性对比

3 讨 论

脑梗死在全部脑卒中患者中占比约为70%,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有关,由于脑组织缺血坏死对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压迫作用致病[5]。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与疾病严重程度、发病部位、合并症等有关。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明显眩晕、感觉障碍、颅内压上升,严重可造成瘫痪、癫痫。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中老年人发病风险更高,主要是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合并症较多。本次研究患者均为60岁以上人群,与脑梗死发病特点相符。研究发现[6],脑梗死发病后给予早期、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有利于脑组织结构及功能重构,恢复缺血区脑组织功能,建立侧枝循环,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是一种目的性、计划性极强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咨询专家意见、询问患者意愿、结合护理经验制定,护理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且临床应用效果更佳。在专业循证护理小组指导下,将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分为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三方面,明确护理目的及重点,并采取病情评估、健康宣教、心理辅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多种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同时,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模式能够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循证护理方案的制定充分尊重了患者的主观意愿,因此在实施时患者的主动性、参与性更强,符合患者诉求。循序渐进的开展语言、运动功能训练,从简单康复动作开始,直到吃饭、穿衣、步行等,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还能够逐步增强患者信心,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神经功能依从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