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康晨远 安梨红 马智超
金秋九月,天高云阔,从青海省西宁市区驱车约6小时,记者一行来到了天峻县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天气微寒,草原藏民的热情不减,他们争先恐后讲述合作社10年间的变化,尤其是人均年收入从4800元到2.1万元的跃升,这一致富秘密背后是当地牧民引以为傲的“梅陇模式”。
何为“梅陇模式”?合作社展板上这样写道:“以草场承包经营权、牲畜折价入股,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从梅陇在天峻草原上竖起第一面旗帜至今,梅陇做法已成为全省生态畜牧建设的典型样板,记者此行也是想深入探究这一促进草原牧区持续绿色发展和畜牧转型升级做法的始末。
“梅陇模式”的诞生要追溯到10年前。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新源镇东面、布哈河东岸的梅陇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牧业村,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但长期以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科技推广程度不高,人草畜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牧民增收缓慢。
穷则思变。2008年,梅陇村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推进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总要求,在没有可借鉴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开始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试点起步。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军青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海西州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草场承包权和牲畜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遵循成员自愿、退股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则,按照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引导牧民以草场和牲畜入股,成立了天峻县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将牲畜、草场作价入股整合,开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其中夏季草场2元/亩,秋季草场3元/亩,冬季草场5元/亩;对牙及对牙以上藏羊800元/只,周岁藏羊600元/只,羔羊400元/只;生产母牦牛2400元/头,三岁牦牛1300元/头,两岁牦牛1000元/头,牦牛犊400元/头;草场和牲畜股金2400元/股。由于当时生态畜牧合作社未普及,牧民们简单地把合作社等同为“人民公社”,片面认为在走回头路,大多不愿入股。仅有8户低保户及村“两委”班子的5户牧户,共13户牧户41人入股合作社。军青等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次邀请天峻县、新源镇主要领导现场做工作,终于打消了群众顾虑,调动了牧民入社积极性,最终实现入股牧户72户共214人,入社率达100%;入股草场13.2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1.03万亩,入股率100%;入股各类牲畜13605只(头),其中藏羊11984只、牦牛1621头,入股率100%。
全村入股后的合作社不断完善组织机构,选出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军青任理事长,理事会下设副业部、销售部、生产部和财务部,其中以生产部为核心,下设放牧组、育肥组、防疫组、饲草组和种公羊管理组,按照“五统一分”,即“统一配种、统一育肥、统一轮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和分群养殖”的生产方式运行。生产和管理遇到问题时,合作社严格按照章程行事,实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即“理事会提议、监事会和理事会商议、党支部审议、成员代表大会决议和财务公开、社务公开”,并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运营制度。合作社因整村入社缘故,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不断夯实基础,整修基础设施,实现生活用电、人畜饮水、乡村公路、人居住房、畜圈草棚等设施的“十配套”,尤其是合作社实行的外出看病住院资金垫付制度、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等福利,凝结了牧民情谊,增强了合作社向心力。
成立合作社承载了牧民抱团致富的愿望,但他们更达成了一切以生态效益为前提的默契。牧民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否则就是走10年前杀鸡取卵的老路子。” 分群养殖、划区轮牧,就是牧民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法子。
根据季节变换,合作社对入股牲畜整合划分,将入股羊群整合为26群(种公羊1群,一级母羊4群,二级母羊13群,三级母羊5群,生活羊1群,后备母羊2群);整合牛群3群(杂色牦牛1群,黑色牦牛2群)。整合分群管理加快了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建设。合作社在全县统一取得有机藏羊牦牛活畜认证的基础上,完成了牲畜电子耳标佩带和录入、牲畜按等级组群等工作,推进了规模化、品牌化进程。
整合分群管理便于提高藏羊生产性能。合作社选育合格藏系种公羊,并从新源镇其他合作社和生格、快尔玛乡等地引进优良种公羊,组建种公羊群,淘汰不合格种公羊,对鉴定合格和选购的种公羊进行集中管理,进一步规范了种公羊管理,缩短了产羔期并使其相对集中,实现了统一配种、同期产羔、同期出栏,增加了优良种公羊在畜群中的比例,提高了藏羊生产性能。
合作社按照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在夏季牧草生长旺季的最高产量期8月中旬分别对冬春、夏季、秋季草场进行测产,按照有关行业标准测算区域内的合理载畜量,推行划区轮牧。2018年数据显示,合作社根据草场的气候、地形、植被、水源和载畜量,对冬春季、秋季、夏季草场进行科学调整,其中冬春草场划分25个轮牧小区,每个小区划分3个轮牧单元,放牧天数为205天;秋季草场划分31个轮牧小区,放牧天数为90天,年轮牧两次;夏季草场划分31个轮牧小区,放牧天数为70天。基本实现冬春草场羊群规模为24群(每群约360只);秋季草场羊群规模为25群(每群约600只),牛群规模为3群(每群约300头);夏季草场羊群规模为25群(每群600只),牛群规模3群(每群300头),切实提高草地资源利用水平,保证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何切实把入股草场、牛羊等资产变资金,离不开“梅陇模式”专业分工发展一二三产,按劳取酬和按股分红分收益的共赢发展理念。
为做好合作社放牧工作,在牧户自荐基础上,合作社召开成员大会,民主推选出29户在牲畜管理方面有特长、经验丰富的劳力作为合作社放牧员,实行按劳付酬;同时建立健全放牧员奖惩机制:放牧员未完成规定任务90%的,亏损部分需自行补偿;超过100%的额外收益则归放牧员个人收入。放牧员负责一产,解放出的其他劳动力在县城内外从事洗车行、酒店、畜产品销售等二三产工作。牧民的收入方式发生转变,打破了过去单纯一产收入的旧格局,形成了多元增收的新格局。
合作社拥有2012年成立的梅陇洗车行(由扶贫配套项目资金100万元资金建设成立)、博宇品质酒店(合作社投资160万元以65%股份入股至西宁的博宇品质酒店)、梅陇火锅店(2019年初开业)、梅陇模式展馆(2017年投资512万元建成,当年接待700余人次参观)。二三产投资来自于合作社一产收益,一二三产的总利润除提取公积金外支付劳动力按劳薪酬,其余按股分红。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0865元。
“梅陇模式”指导合作社快速发展,成为畜牧合作社发展的标杆。10年间,合作社获得荣誉无数。2012年8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被海西州政府授予“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建设一等奖”荣誉称号,同年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青海省天峻县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成员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上图为合作社成立前成员的旧居,下图为成员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