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秀 陈志林
繁峙县岩头乡位于五台山西台脚下,草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孕育了世世代代的朴实的农牧民,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划区轮牧是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和草地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增加草地生产系统投入,加强草地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自然生产条件,提高草地利用率,降低草地放牧压力,是发展草食畜牧业最有效的途径。
1 划区轮牧的技术要点
区域轮牧是指一个放牧季节,根据牧草的生长和牲畜的载畜能力将牧区划分为几个小区,每小区放牧一定天数,轮流放牧,并循环利用。轮牧区划方法包括草地类型和草地生产力、轮牧周期、频率、天数、放牧季节长度、放牧牲畜数量等。我们需要全面的分析和计算。
1.1 轮牧周期
轮牧周期的时间是放牧后牧草再生利用的时间。轮牧周期的长短取决于牧草再生的速度。当再生草的高度达到8~12cm时,可以重复使用。小区的布局应考虑以下条件,从任何区域到饮用水场所,棚圈不得超过一定距离,各种牲畜应有其适当的距离。
1.2 放牧频率
是指放牧季节各样地的放牧频率,以及牧草更新率和轮作期的比例。通过增加补充地块的数量,将小轮牧频率的区域用于轮牧。
1.3 小区放牧天数
考虑到蠕虫的感染和牧草再生的速度,为了保证牧草的充分再生,应该考虑群落中连续放牧的天数,不允许牲畜吃掉再生的草,避免寄生虫的感染。及时清理粪便排泄物,一般3~5天最好。
1.4 小区数目
小区数量与草地类型、草地生产力、轮牧周期、放牧频率、放牧天数、放牧季节长度、放牧牲畜数量和类型等有关。需要综合分析计算。放牧频率小的时候,居住区的数量会增加。根据放牧区的条件,草地的数量最好在12~14个左右。
1.5 小区面积
小区面积取决于草地生产力,牲畜头数、放牧天数及家畜的日食量。小区面积=畜群头(只)数×日采食量×放牧天数/牧场可利用产草量。
1.6 小区形状与布局
对地块的形状和布局没有严格的要求,生产往往由自然地形趋势和障碍物如林带、沟渠、河流、山岳和湖泊的分布决定。曲线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的,如梯形、椭圆形、三角形等,但最好是矩形,长宽比为2~3∶1。如果牲畜的体积较大,需要扩大地块的宽度,那么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可以扩大到1∶1。其原理是,牲畜可以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容易地进出。
2 繁峙县岩头乡划区轮牧示范牧场
岩头乡轮牧示范牧场是由繁峙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于2014年建立的,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设计的标准化地带性轮牧示范牧场。占地30000亩以上,是典型的北方牧场。现存的绵羊超过14000只。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草地,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采用了分区轮牧技术。
2.1 总体设计
施工方法根据工程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状况,暖季采用分区轮牧,冷季采用半舍饲。每单位划分为8个放牧小区,平均放牧天数7~9天,放牧频率3次,轮牧周期75天,每年夏秋(6~10月)轮牧150天。
2.2 设施建设
钻2口井,配备输水管道、水箱及相关设施,合理利用地形差异,使羊群各群落无需群落即可饮用清水,既减少了对草原的来回践踏,又减少了能量消耗和肉羊的消费。同时,在放牧区散布盐和盐砖,供免费肉羊食用。
2.3 新牧草产量与牲畜承载力的计算
采取技术措施确定轮牧植物的覆盖度、高度、密度和产量,确定植物群落的类型和生产力。
2.4 牧道的设置
牧场轮流设置在轮牧区之间。牧场车道的长度应设计为最小,但宽度应足够(0.3~0.5米)。应在区内设立轮牧区的标志或篱笆,以防止轮牧期间的混乱。
2.5 轮牧过程的观察调整
根据轮牧小区的面积和牧草产量,确定轮牧的绵羊数、轮牧天数和轮牧周期,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逐步调整。在轮牧和自由放牧的区域有固定的篱笆和可移动的篱笆。观察了牧草生长、肉羊采食量、放牧前后牧草产量、茬高、植株再生和肉羊采食量的变化。这种放牧方式使草地的利用更加充分、均匀,延长了草地的休闲时间。而且牲畜都可以吃到各种新鲜的草。
2.6 划区轮牧草场监测及使用效果
通过轮牧放牧试验,观察了草地植物群落可利用牧草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轮牧比自由放牧增加13%。同時选择了两个质量相同的绵羊,并进行了比较。在轮牧和自由放牧条件下,对绵羊的增重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通过实施分区轮牧,草地放牧率提高15%,草地覆盖率提高10%,绵羊增重13%。
3 划区轮牧的综合效益和发展前景
实施划区轮牧有利于减少过牧浪费,有效保护草地植被,遏制草地退化,节约草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利用目标,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划区轮牧,由于集约化程度高,所需劳动力相对较少,降低了放牧成本,降低了牲畜的流动性,疫病传播率相对减少,草地承载能力提高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划区轮牧方式为改变畜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单位:1.034300山西省繁峙县草原监督管理站;2.034300山西省繁峙县岩头畜牧兽医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