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2019-10-21 02:02吴海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药味痹证药性

陈 攀 吴海华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绍兴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12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目前尚无针对RA的特效药,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甲氨蝶呤(MTX)是治疗RA的基石,因其相对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在国际指南中得到支持[2],但长期使用对肝肾功能仍会造成损害[3],因此临床上常推荐与他药联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毒性比率[4]。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中医药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点,在RA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进一步探寻中医药联合MTX治疗RA的用药规律,笔者检索了相关文献,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收集数据:通过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相结合,利用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学期刊网,维普期刊网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采用高级检索或者专业检索方式,选择期刊全文,以中医、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甲氨蝶玲、MTX等为检索词,时间设置从建库至2018年10月20日,按主题检索,导出检索到的全部题录,利用NoteExpress软件筛选相关文献并获取全文。

1.2 文献选择标准:分述如下。

1.2.1 纳入标准:①中药联合MTX治疗RA疗效观察的文献研究;②中药联合MTX联合使用对比西药的疗效判定为有效(P<0.05);③具有明确的处方及药物用量;④数据资料及文献来源可靠。

1.2.2 排除标准:①文献来源不明者;②文献的临床疗效与实际不符者;③只有方名无具体方药或药物不全者;④中药采用的是丸剂、片剂、针剂、散剂者;⑤会议论文、综述文献或学位论文;⑥动物实验类文献。

1.3 文献分析方法:搜索并下载全文后对文献进行编号,提取文献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中药按照“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中药学》[5]进行规范化处理,如法夏转化为半夏,地鳖虫转化为土鳖虫,米仁转化为薏苡仁,熟地转化为熟地黄等,并利用Excel表录入文献编号、试验人数、处方、剂量、性、味、归经等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归经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利用Clementine 12.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索药对、药组配伍规律。

2 结果

2.1 证型分布:本研究共纳入152篇文献,所有试验共纳入12434名受试患者,所有文献都显示出中医药联合MTX治疗RA存在疗效(P<0.05)。其中有13篇文献进行了辨证论治,且根据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治法及组方,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分别是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亏虚证及肝肾不足证。其余的文献未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均施以同一方药或以同一基础方随症加减。

2.2 药物频次分析:纳入的所有文献中,共用到196种药物,累计应用频次为1323次,出现频次≥30次的药物可视为高频药物,共计26味。其中用药次数最多者为甘草,共出现109次,频率(单味药用药次数/总体用药次数)为8.2%,其次为当归、桂枝、白芍、独活。见表1。

表1 治疗RA高频药物使用情况(频次>42次)

2.3 高频药物性味分析:将26味高频药物按照药性药味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显示,获得药性有效数据1323个,应用频数最多的为温性药,共518个,占药性比例(该药性用药次数/药性有效数据总数)39.2%,其次为平性药,共310条。获得药味有效数据2294个,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甘味药,共787条,占药味比例(该药味用药次数/药味有效数据总数)34.3%,其次为辛味药,共696条,出现最少的是咸味药,仅34条。见表2。

表2 中医药联合MTX治疗RA高频药物性味频数表

2.4 高频药物归经:对26味高频药物的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共收获3477条有效数据,其中归经频数最高的是足厥阴肝经,共681条,占总归经比例(该经出现次数/归经有效数据总数)19.6%,其次为足太阴脾经,出现次数最少的经络是手厥阴心包经,仅62条有效数据。见表3。

表3 中医药联合MTX治疗RA高频药物归经频数表

表4 中医药联合MTX治疗RA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2.5 系统聚类分析:根据统计152篇文献使用的药物频次结果,对26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测量选择欧氏距离平方,输出树形图格式(见图1)。依据树形图,结合辨证论治思想及临床用药经验,最终将高频药物分为类(见表4)。

图1 使用平均联接(组合)的树状图重新调整距离聚类合并

2.6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研究:利用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中药配对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设置为>15%,置信度设置为>80%,共得药物组合有14对。见表5。

表5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药物组和

2.7 复杂网络图分析:利用Liquorice软件,对多有文献中的药方进行中医复杂网络图分析,同时筛选边频度阈值为20,得到核心药物配伍网络,调整边频度阈值得到核心处方,共26味药,其中前10味为甘草、白芍、桂枝、当归、川芎、防风、独活、牛膝、秦艽、黄芪。如图2。

图2 中医药联合MTX治疗RA核心药物复杂网络

3 讨论

RA按其临床特征当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痰瘀则是痹证的常见病机,痹证病理关键是“不通”,致病因素皆可致痰瘀,阻塞气血,致使肌肉关节受累,经络痹阻失养为病机所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证候。

本研究显示,从13篇对RA进行辨证分型上看,是将患者大致分为风寒湿痹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及寒热错杂证。认为疾病前期多以风寒湿热等邪气合而为痹,治疗上当以祛风、散寒、清热、除湿为先,后期多表现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证候,择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补血之法[6-7]。

196种药物中最常用的是甘草、当归、桂枝、白芍。甘草、白芍配伍即芍药甘草汤,用于四肢挛急作痛。结合文献遣方组药,可见各医家运用自拟方、经方和经验方治疗本病随症加减时,常用芍药甘草汤控制四肢挛痛。当归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之效,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桂枝性温味辛甘,有温通经脉之功,两者合用再配伍白芍、甘草,有当归四逆汤之意,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止痛,可缓解RA引起的筋骨、关节处疼痛、麻木等不适。

研究显示,在26味高频药物中,药性频数最高的是温性药,其次为平性药,药味频数最高的是甘味药,其次是辛味药,而苦寒类药物频数偏低,体现了各医家在治疗RA时,不盲目使用雷公藤、穿山龙等苦寒药物,正如孙思邈《论痹》:“凡治痹症,不明其理,认毒烈诸药套药施之,虽舒缓一时,终伤其肺,累及生命,此医之罪也。”表3显示高频药物多入肝经,中医学认为,肝主筋,又能藏血,故肝脏与筋和四肢的关系都十分密切。而RA有肢体筋骨疼痛、重着、肿胀、变形等症状,故在遣方用药上药物多入肝经。

对得到的26味高频药物进行R型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中有独活寄生汤、术附汤,还有治疗RA的常见药对。如熟地黄配伍茯苓一补一泻,使滋而不腻;羌活与独活以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之证;青风藤配伍鸡血藤共奏活血祛风之功;川乌配伍薏苡仁能增强祛风湿除痹之效。另有RA临床常用单药如防风、威灵仙祛风胜湿、止痛止痉;黄芪、当归补气养血;桂枝温经通脉,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多数文献均施以同一方药,且未对参加试验的RA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分类,也鲜有报道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随证遣方组药,因此结果可能会有所偏差。故笔者设想不同时期的RA患者应会体现不同的临床证候,因此在治疗上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其结果有待制定更加严格的纳入标准,并接受更加严谨可靠的临床试验,以期对中医药联合MTX治疗RA具有更加具体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药味痹证药性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药味家风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何谓中医“七方”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改进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在可用输电能力计算中的应用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