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飞,廖月桂,袁瑜莲,龚大彬,王贵强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1]。研究显示,骨科SSI约占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2]。骨科患者发生SSI,轻者将会延缓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能会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很多针对骨科SSI的预防策略主要是指向医护人员,而忽视了作为预防骨科SSI的主体——患者[3]。临床上,预防骨科患者SSI永远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患者参与骨科SSI对保障患者安全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有效降低骨科患者SSI发生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2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参与预防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首次接受骨科手术;(2)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3)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围手术期后发生感染;(2)有严重智力障碍、沟通障碍者。
本组共248例,以时间为先后,将前期的124例作为对照组,后期的12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3例,女61例;年龄18~67岁,平均(41.28±8.25)岁。地域,农村59例,城镇65例。手术类型,浅表手术43例,深部手术39例,腔隙手术42例。观察组:男60例,女64例;年龄17~66岁,平均(40.26±9.75)岁。地域,农村61例,城镇63例。手术类型,浅表手术44例,深部手术41例,腔隙手术39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 如发放骨科术后预防感染的健康宣传手册;告知患者配合预防各种引流管脱落的注意事项;给予营养支持指导,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同时,预防便秘;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以预防肺部感染等。
1.2.2 观察组参与对象包括SSI预防倡导者与患者自身,具体方法如下:
1.2.2.1 对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包括年龄、性别、金葡菌定植、糖尿病、血糖水平、基础疾病、体质指数、吸烟史、睡眠状况等[4]。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患者参与的预防措施。
1.2.2.2 预防指导者指导者对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多重耐药菌筛查等)进行评估 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知晓相关因素,提高患者参与的意愿。指导患者参与自我管理,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指导其参与预防,如对多重耐药菌筛查、戒烟、保温、淋浴、监测血糖等进行相应的指导。信息互动,建立合作关系。当患者对预防的相关措施存在疑问时,鼓励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提高患者的参与程度。对于参与依从性相对较差的患者,应加强沟通交流,以取得患者信任,激发患者的参与意愿。多重耐药菌筛查[5],手术前指导患者通过鼻腔筛查是否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SSA)。若筛查结果为阳性,指导患者在手术前3~5 d开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洗必泰进行沐浴,以去定植治疗,一直持续到术前夜或手术当日。
1.2.2.3 患者参与 手术前1个月左右,对有吸烟嗜好的患者进行指导,劝其戒烟。避免不必要的去除毛发。如果确实需要去除,推荐使用电推剪,避免自行使用剃刀。在术前或运送手术室途中,若患者感觉寒冷,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被子,确保围手术期间深部体温维持在36℃以上[6]。手术前一晚或手术当日早晨,患者可用氯己定(洗必泰)进行抗菌沐浴,减少手术部位的病原菌数量[7]。糖尿病患者,于术前1个月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控制血糖水平,密切监测。非糖尿病患者要维持围手术期血糖稳定,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切口护理注意手卫生,禁止患者或探视者自行揭开伤口敷料,接触切口。监督、确保医护人员在操作(如更换切口敷料等)时做好手卫生。若超过时间较长(手术后超过48 h[8]),要及时更换敷料。如感觉切口红、肿、热、痛等,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注意营养。肥胖患者术前注意控制体重,营养不良患者术前术后注意补充营养。主动获取相关知识,预防伤口感染。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发生SSI的因素并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金葡菌定植、糖尿病、血糖水平、基础疾病、体质指数、吸烟史、睡眠状况。(2)参照2001年卫生部SSI诊断标准[9],采用自行设计的SSI情况量表对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浅表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腔隙感染。(3)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登记表,对术后满意情况进行统计。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验证。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骨科患者发生SSI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8例中,患者在糖尿病、金葡菌定植、血糖控制水平及吸烟史对SSI的影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质指数、睡眠状况对SSI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骨科患者发生SSI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2 骨科患者发生SSI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感染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金葡菌定植、糖尿病、血糖水平等9个变量为自变量,采用向前似然比法行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骨科患者发生SSI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2.3 患者参与影响SSI相关因素管理的依从性 观察组在参与多重耐药菌筛查、控制血糖、主动戒烟方面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SSI发生情况 对照组浅部感染、深部感染、腔隙感染率分别为4.8%、2.4%、4.0%,均高于观察组的1.6%、1.6%、0.8%(P<0.05)。见表4。
2.5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情况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 5。
表3 两组患者参与影响SSI相关因素管理的依从性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SSI发生情况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3.1 骨科患者发生SSI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骨科SSI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引发的危险因素较多且繁杂。本研究通过对发生SSI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质指数、睡眠状况对SSI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的患者相对集中且文化程度差异不大、睡眠状况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及未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关。本研究通过对发生SSI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SSI的相关因素包括金葡菌定植、糖尿病、血糖水平、吸烟史。这与徐海丽等[10]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高雪等[11]研究认为,发生SSI可能与由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仍存在局限性,使手术部位的感染时有发生。万玉英等[12]研究认为,血糖水平增高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陈金明等[13]研究发现,吸烟会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活动度,造成异常纤维组织的堆积而影响伤口愈合。因此,笔者认为,在预防SSI发生的健康教育中,要针对发生SSI的相关因素,充分调动患者参与预防SSI发生的积极性,提高患者参与预防SSI发生的依从性。
3.2 患者参与SSI管理依从性与SSI发生情况相关性控制和预防骨科SSI 在强调医护人员引导作用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参与。戴雨梅等[14]研究显示,将患者纳入到预防骨科SSI中,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在执行无菌操作的依从性,降低骨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2017年指南[15]指出,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在围手术期间均应维持血糖稳定,把血糖目标值控制在≤200 mg/d L 或11.1 mmol/L。此外,Hibbard 等[16]研究发现,吸烟可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杀菌能力分别降低50%和68%,致使患者创伤修复能力、切口愈合能力及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参与多重耐药菌筛查、控制血糖、主动戒烟方面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提高患者参与SSI管理依从性,与降低SSI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参与控制体重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患者在短时间未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关。而控制体重与降低SSI的发生率是否存在相关性,需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3.3 充分调动患者参与骨科SSI的预防 在预防SSI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患者是接受者,更是参与者。有研究提出,在实际工作发现,患者实际参与预防感染的程度远低于患者的参与需求,患者只是单纯的被视为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而忽略了患者在预防感染中的主体作用[17]。鼓励患者参与预防感染,旨在代表患者的心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是对尊重患者权利、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临床结局、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18]。刘彤等[19]研究发现,将患者纳入到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在执行无菌操作的依从性,降低骨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本研究发现,提高患者参与SSI管理依从性,与降低SSI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提高患者参与多重耐药菌筛查、控制血糖、主动戒烟方面的依从性,提升患者参与预防感染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参与预防骨科SSI的意愿。
将患者纳入到骨科SSI的预防管理体系中,打破传统SSI预防指南的束缚,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作用,规避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发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新思路,对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