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她力量”

2019-10-21 07:50李娟
当代贵州 2019年33期
关键词:关区毕节市易地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娟

毕节市妇联着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推动搬迁妇女融入富美和谐社区,不断展现巾帼新面貌。

“刚搬来时,对环境不熟悉,没有工作,心里也空落落的。”去年,邱香一家搬迁到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从农村过渡到城镇,她一度很茫然。

“后来,我去社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中心寻求就业帮助,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介绍我到附近的手工艺品厂‘扶贫车间’上班。”邱香告诉记者,因年纪比较大,又只有初中文化,想找一份离家近收入又不错的工作不容易,没想到社区很快就帮她解决了困难。“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了,心里也踏实了。”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做好广大妇女的思想工作、培训工作、就业指导、生活指导。近年来,毕节市妇联着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联工作有形化、常态化。

“五抓五促”引领妇女脱贫圆梦

2019年是贵州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任务的收官之年,如何带动广大妇女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妇联的重点工作。

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帮助搬迁妇女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今年2月以来,毕节市妇联决定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巾帼同心感党恩·追梦共聚新家园”五抓五促(抓宣传促感恩、抓妇建促服务、抓培训促就业、抓管理促文明、抓示范促发展)主题活动,着力推进全市安置点妇女工作全覆盖,助推安置点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全市规划建设的14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联组织集中组建工作已实现全覆盖。

“串珠、焊接、打磨……”走进毕节市织金县三甲乡平远新城移民安置点的贵州花仙子饰品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着手里的活。车间负责人朱茵向记者介绍,该加工车间是今年5月份成立的,目前已带动安置点内妇女就业60余人。

“妇女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毕节市妇联主席徐书云说,考虑到搬迁群众的特殊性,在技能、知识等方面比较欠缺,且大部分男性外出打工,留在家的多数是妇女群体。为了帮助安置点妇女既可就近就业也能照顾老人小孩,安置点妇女群众工作以点带面,将重点首先放在万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上做“文章”,积极发挥妇联的优势和作用,让妇女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巾帼力量,助力脱贫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毕节市妇联还联合市扶贫办、市人社局等部门开展了“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三女”培训。2018年,全市共计培训4900人次。通过强化技能培训积极为女性就业牵线搭桥,教育培训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广大妇女脱贫圆梦提供了便捷通道。

党建带妇建助推乡村振兴

2018年7月,王村一家从织金县板桥乡兴发村搬迁到平远新城移民安置点。“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不但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还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老人,一举两得!”王村说,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手工技能培训后,今年4月份开始在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做蜡染刺绣,计件付工资,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

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织金县“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对于凝聚妇女实现率先发展的热情,带动妇女创业就业,起到了极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如何扶志扶智,带动妇女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织金县妇联主席黄英介绍,2018年以来,每个搬迁点上都及时建起了妇联组织,通过招商引资一些企业入驻安置点,鼓励县内成效较好的企业、公司、合作社入驻安置点带动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就业一批、培训上岗就业一批、鼓励自主创业解决一批、引导就近就业一批、外出务工就业一批等“六个一批”形式,有效解决安置点上妇女就业问题。

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毕节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为女性就业牵线搭桥,为广大妇女脱贫圆梦提供了便捷通道。图为贵州花仙子饰品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在加工饰品。

平远新城移民安置点作为织金县“强妇建助发展”示范点,截至目前,共引入5个“扶贫车间”为搬迁群众提供800余个就业岗位,完成蜡染刺绣、竹艺加工、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各种培训班23期,共培训1300余人。

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对妇联组织的要求,也是妇联组织投身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立足点。毕节市妇联依托“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灵活多样地建立妇联组织,并同步建立“妇女之家”。妇联组织建立后,以党建为统领,以“妇女之家”为阵地,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巾帼心向党”“家风建设”“家政培训”等妇字号工作。

同时,广泛动员安置点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持家、发展、家教、维权”四能女等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妇女内生动力和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妇女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帮助贫困家庭致富奔小康,引领妇女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妇女工作“最后一公里”

“以前两口子吵架,受了委屈只能忍受着。现在小区里就有妇联,经过调解教育,我家那口子脾气好多了……”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阳光社区居民张大姐对记者说。

有困难,找妇联。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是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安置点,有阳光、幸福、和美3个社区,该安置点将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作为示范点来打造,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每个社区选出30个妇女代表,群众心里有什么想法、问题可以先找楼栋妇女代表。”七星关区妇联主席张静梅说,各社区妇女代表分别结对帮扶贫困妇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把妇联“娘家人”的温暖带给贫困群众和家庭,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支部书记王玉琼告诉记者,在社区里,孩子上学有问题、家庭有矛盾、就业有困难等问题,每天都会有一二十个群众前来咨询或寻求帮助。“无论大事小事,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都尽力给他们解决。虽然有时也会遇到比较麻烦的问题,但只要用心用情,就能为群众办好事。”

打通妇女工作“最后一公里”,让妇女群众有困难随时找得到“娘家人”。毕节市妇联还在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阳光社区、赫章县白果街道金银山社区建立了“巾帼调解委员会”,畅通妇联组织维权渠道,为安置点妇女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维权服务。同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平安家庭”“法治家庭”等创建,引导广大妇女学法、知法、守法,合理有序地反映诉求,表达意愿。

“在社区建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中心和‘巾帼调解委员会’,主要是能够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特别是妇女儿童利益诉求和各种矛盾纠纷。社区能够解决的就马上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就上报相关部门。”毕节市妇联权益部部长陈怀颖说,解决问题的同时向大家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让妇女群众和未成年儿童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妇联的温暖服务。

猜你喜欢
关区毕节市易地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