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娜静
从本班实际出发,结合以“幼儿为本”、多元化发展为前提,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不一样的游戏和活动,与大自然恩赐“丝丝相扣”,为幼儿的游戏注入了新鲜血液,在认知、观察、回应、质疑、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顺应幼儿的发展,更好地为幼儿服务、同时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好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逐步生成“做中学”、“生成课程”、“游戏化”的活动研究。利用可开发的、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认知及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的新发现,在游戏中引发新话题,碰撞新思维,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提升师幼的品质。
平日里大班大班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幼儿园的种植植物、植物实验、饲养动物、自制标本、观察记录等,拉近大班幼儿与自然、了解自然的距离,它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是幼儿探索事物、寻找自然规律的地方,是幼儿成长、生活经验积累的历练场;是幼儿探寻奥秘、体验乐趣、生成游戏课程的新天地。
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植物,陪伴它们的成长,了解生长过程、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更激发大班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让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科学、走进探索的多彩空间,体验不一样的自然成长魅力。
2.1《蜗牛&鼻涕虫?》
近来连着下了好几天雨,地上都是湿湿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晨间活动,一会,大耀过来喊住我:“钱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大蜗牛。”他把握拉过去看蜗牛所在的一片草地,大耀说:“钱老师,我可以带回教室观察吗?”我笑着说:“当然可以啊!”“可是怎么拿呢?”一旁的心悦说:“我们拿片叶子吧,这样蜗牛就可以在叶子里,很安全了。”大耀和心悦一起摘下了一片大叶子,把蜗牛放了进去,这个大大的蜗牛在叶子中间,心悦说:“哈哈,这是一个大宝贝呀!”就在这时,一旁的大耀又喊了,“老师老师,快来看,这有好多蜗牛。”我寻声望去,看到了地上还有一些东西在爬,而且还有不是一条、兩条,而是很多很多条。“心悦,你看这也是蜗牛。”心悦说:“不是的,这不是蜗牛,蜗牛背上有壳,这个蜗牛背上没有壳的。”大耀说:“你看,它头上也有触角啊,这不是蜗牛吗?”我说:“那我们怎么知道是不是蜗牛?”大耀说:“我们可以去电脑上查查资料。”我说:“这是个好主意。”经过大家的努力和同伴们的帮助下,小伙伴们一直认为蜗牛是有壳的,那个和蜗牛长的很像的也是蜗牛的一种只是它的壳退化了,它叫蜒蚰。
2.2趣探
可爱的蜗牛:引发一个观察、记录、表现、交流的情境,对比观察、辨别、比较、测量、探索……材料的提供:科探区提供了《昆虫观察》的一套工具、昆虫腹部观察镜一个、昆虫观察镜2个、镊子一个、蜗牛大小各一个,塑料盒子一个,记录纸4张。
孩子们把蜗牛带回了教室,并在科探区进行探索游戏。其中凡凡、心悦、禹哲一起围坐在一起,并且把《昆虫观察》盒放在桌上,开始了观察的游戏。凡凡:哇,蜗牛好大啊。禹哲:我还有蜗牛呢。(昨天禹哲从家里带来的两只小蜗牛。)其他小朋友都在争先恐后的说着,心悦:看看呢,哪里有蜗牛啊?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2.3学习
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研究起来。凡凡拿去镊子夹住小蜗牛,从盒子里夹到了昆虫观察镜,又把最大的蜗牛夹到了腹部观察镜中,心悦拿起了腹部观察镜观察蜗牛,拿出一张记录纸;凡凡在一旁拿着昆虫观察镜观察小蜗牛,心悦、凡凡和其他小伙伴轮流观察,心悦在拿镊子的时候不小心把镊子碰坏了(第一次使用之前已经有裂痕了。)这时,心悦把工具放入了盒子,继续观察昆虫腹部镜里的蜗牛。凡凡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记录内容:2里,3里,凡凡能用数字、图画、图表等进行符号、记录等表征活动,不论是画画、做标记、记录等,“在玩中学、学中玩”。大螺旋线,椭圆形的黑色一团,还画下了一连串的问题:蜗牛会动吗?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有牙齿吗?蜗牛是不是睡着了?摸摸蜗牛的里面是什么感觉。禹哲把大小蜗牛同时放在了桌子上,进行了对比观察,并记录下蜗牛的外部形态、大小、颜色,最后心悦把自己的记录的观察表请丁阿姨用文字记录下来,并说:“一会我还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蜗牛。”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就像科学家一样”,使之幼儿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
3.1善用大班幼儿的敏感性
在探索的游戏中,大班幼儿对自然物的敏感性远远超与成人,他们更愿意去接触新的事物,并探索其中的秘密,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大班幼儿的这种敏感,让大班幼儿在自身驱动下进行的游戏,将远远超与成人的想象。
如:爱牙日、重阳节、献爱心等,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促进幼儿生活经验的发展出发,引发幼儿的思考、学习、进步,引发幼儿在爱的范围中快乐学习。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老人节”,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的道德取向。成人很容易做到“爱幼”,但幼儿却往往不懂得应该尊重老人、如何尊重老人。对“尊老”的概念仅停留到这类肤浅的口号和理解上,很多时候并不能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老人,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应该怎样尊重老人。所以,对幼儿实施“尊老”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而平时孩子们享受着老人们无限的关爱与呵护,觉得是理所应当,稍有不满还大发脾气。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意在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美德,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
如:大班幼儿喜欢探寻自然界,对动物、植物等十分好奇,对于观察蜗牛有自己的方法,能熟练运用科探区的《昆虫观察》材料,动手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在整个过程中运用了观察、比较、交流、表征、分享等方式,指导的策略从简单的发问、回应等转变为同伴间的发现问题、对话、质疑等,结合数学与科学,调动大班幼儿学科学、学数学的兴趣;在交流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观察中四位大班幼儿细心、耐心,他们看到了观察镜底部的测量刻度,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观察和记录。观察中大班幼儿的观察重点是蜗牛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其中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蜗牛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我表示可以尝试下,开始对蜗牛的壳、还有它的身体的触感发生兴趣……
3.2师幼互动、后续跟进
(1)深入后续观察:直接经验、感性经验的结合,引发问题:蜗牛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等过程,蜗牛与我们的生活有何联系,蜗牛的作用等,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2)教师的积极参与:通过引导、支持、参与、帮助等方式不断地调整与改进,用观察、记录、反思、研究等对大班幼儿观察前、观察中、观察后进行一定的参与、引导、支持……以“观察探索”为抓手,不断提高大班幼儿的发展能力,快乐体验、自主发展。
(3)教师一定要站在大班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价值判断看细节,给予孩子们尝试、探索、表达的机会……同时教师顺应有的发展,努力发现大班幼儿的潜能和闪光点,充分了解大班幼儿、满足大班幼儿的内在需求,顾及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分享活动中大班幼儿的观察记录,并在观察记录中提取大班幼儿的亮点,简单的表征、绘画及一连串的“故事”等,可以帮助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有新的发现与新的想法;对于能力不同的大班幼儿给予不同的评价和回应,遵循大班幼儿能力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做到“差别对待”及个别指导;注重分享与交流,并学会等待大班幼儿,“静等花开”,重细节的变化,在发现、反思中提升大班幼儿的智慧,鼓励大班幼儿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