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晋兰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积极应用,能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专业技能人才。积极开展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将能推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有效开展,促进专业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不容忽视的是,这一模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人才培养效果,需要结合具体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情况,采用合理性、有效性的管理策略。本文提出一些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管理策略,为全面有效提升中高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前言
中高职贯通办学模式的应用,在全面有效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任务,推进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稳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发挥职业院校之间的协调性和联合性,共同推进中高职贯通职业教育体系的良好构建和实施,这其中职业院校需要做好超前规划工作,创新工作机制,针对现有各项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育体系以及组织教学方面的制定工作之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2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良好构建,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优化社会职业人才结构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些年来,国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注重推进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培养起现代化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积极采用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切实有效推进人才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中高职贯通模式,是新型的办学模式,充分有效的贯通和融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针对两者一些相同、相近专业采用整体性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将能有效减少教学课程的重复性,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实现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的良好结合,全面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更为注重培养普通技能型人才,夯实专业人才的学习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更为侧重培养一些高端型的职业技能人才,采用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够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素质人才的良好成长。
3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具有的特点
3.1 学生对于学习缺少主动性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生源质量较好,由于学生的起点都是初中生,学生参加了中考通过成绩选拔后来到了学校,因此这些学生的成绩要高于普通的中职学生,学生的整体素质要优于中职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与中职学生相比,素质较高。不同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心理,这些学生在上课能认真听讲并及时完成各科作业,自习时的纪律较好。但是,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相较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受到存在升学压力,所以学习的主动性特别高。在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升学压力,许多学生只是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不主动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由于中高职贯通学生受到长学制的影响,会发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不良现象。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2 课业成绩不理想
采用中高职贯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消除原有中职与高职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并且因为采用“五年一贯制”的学制时间从原有的6年缩短到5年,因此教学模式不同于原有的分段式,因此课程体系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实施了压缩,这种条件下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体现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不够理想,特别是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成绩从第一学年开始要持续到第三学年,这期间公共基础课的问题更突出,许多學生感觉到公共基础课程的难以掌握知识点。在专业课方面,由于专业课是职业院校的教学重点内容,通过调查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对于专业技能方面存在差距。中高职贯通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缺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难以提升职业能力。
4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如何提升“贯通”效果
4.1 培养目标要实现“贯通”
在当前条件下,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通过中职教育要实现学生具有初步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学生的培养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加入高等专业学习创造条件;而高职院校定位于职业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技能,因此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教学目标要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相融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需要体现出来,实现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和以及技能提升方面的一体化模式,所以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不同于中职院校的“基础教育加专业”的模式,也区别于高职院校的“职业式”教育,在整体培养目标上要结合贯通教学的特点,并强化职业教育,要保证教学规划的合理性,明确“五年一贯制”的贯通出发点,实现中高职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贯通”。
4.2 教学体系要实现“贯通”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两类学校办学方面的融合,课程体系和教材通常沿用了中职和高职教材,原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通过融合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贯通条件下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贯通模式下建立合作教学机制,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逐步完善中高职贯通模式下的教学体系建设,实现课程规划、设置制度、实施的合理性。通过合作机制,实现教学体系多层次“贯通”,提升中高职贯通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4.3 学生管理要实现“贯通”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学制时间较长,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实现未成年向成年的跨越,所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涵盖了未成年学生和成年学生,对于学生管理需要采用新的方式。在传统条件下的中职学生多为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需要实现监护人的作用,对于学生的管理要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出发点,因此管理内容趋于教条化,需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高职学生由于是成年人,在学生管理方面的重点提升的综合素质。贯通式培养模式应用过程中,前3年学生在中职院校接受教育,而后两年则需要在高职院校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从原有的“班主任管理”转变到辅导员管理”会存在不适应。所以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院校管理要结合中职、高职学校的特点,制定具有贯通特点的学生管理办法,管理方式要结合学生在中高职学习期间个人成长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4.4 专业领域要实现“贯通”
中高职贯通模式存在专业的相通性,由于专业相近,中高职学校要实现专业领域的融合,贯通模式下的管理要以提升学生素质为出发点,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学校办学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实现专业领域的合作。所以中高职贯通办学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衔接,注重专业的“贯通”。要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性,从教育学、公共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从职业院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出发,在工作中要融合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效果。
5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科学管理策略
5.1 健全教學管理贯通机制
实现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提升,需要不断健全教学管理工作贯通机制,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实现教学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建立起合理的教学信息沟通机制,推进双方交流保持着良好的及时性。中高职院校都需要积极确定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在双方都认可的前提下,逐步实施各项教学环节,并根据实际教学计划和工作任务实施情况,发现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并加以良好的改进,保证教学计划能够真正符合中高职贯通模式的需求。首先,中高职院校都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研讨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定期开研讨活动,这主要是对于对口专业方面教学内容进行的,合理规划教材内容,交流教学经验。其次,需要积极搭建起科学性的师生互动平台。中高职院校双方专业教学负责人,需要针对具体对口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考核以及教学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交流,通过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学生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到专业教学内容、培养方向等内容,并积极树立起科学的职业规划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2 实施贯通式教学评价体系
强化中高职贯通教学模式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不仅需要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贯通性,更需要构建起完善的贯通式教学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对口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在贯通式教学评价体系之中,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将职业道德素养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学评价体系之中需要包含课程管理评价和效果评价方面的内容,前者主要是注重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引导学生职业思维和素养的良好提升;后者则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科学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动手能力的良好提升。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注重结合中高职教学对口专业的考查目标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成果的持续提升。
6 结束语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良性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现代化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健康发展。切实有效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健全教学管理贯通机制,实施贯通式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课程质量控制的共同推进,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效果。
(作者单位: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