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益辰
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享受公平的教育。高校作为享受公平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采取了更多措施,辅助贫困学生解决学生上学困难的问题。然而,高校资助学生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实行精准资助的道路上会遇到怎样的阻碍?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获得帮助?这都是高校想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简单地对高校精准资助面临的问题的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以后的学者研究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新时代下,在众多得到良好教育的群体里依旧存在着就学困难的个体。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教育,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了辅助措施。国家对于这个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对于高校资助也给予了很大的优惠,帮助更多的学生享受教育。所以,怎样做到公平享受教育成为引起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1 达到精准资助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在开展多年的教育过程中,为了使每个学生可以完成学业,采取了奖励、减免、资助等措施。当然,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开展资助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很难准确确认要资助的对象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想要找到一個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找到需要救助的对象是做到精准资助的第一步,也是实现资助的关键环节。扶贫的对象想要做到“精准”对于现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许多高校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会要求学生填写反映家庭状况的表。这些被上交的资料中有太多学生的主观因素,很难反映出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另外,学生提交上来的关于贫困的证明资料,有可能是当地部门没有经过精确的调查和了解就确认的。其次,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去确认谁才是需要帮助的。综上所述,准确的确认资助的对象仍然是现在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1.2 分配的方式存在问题
高校对于资助对象的确认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分配方式。各大高校都普遍采用:资助人数是根据每一个学校的总体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下级分配,然后再根据班级的总体人数按一定的比例分配这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分配存在一些弊端。因为,我国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地区经济差异。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自于我国的每一个城市甚至来自于国外,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一样,像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其他二线城市所不能比拟的。同样,生活在这些城市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生活在其他城市的学生更优越。这种分配模式缺乏灵活性,不适用于现在的高等院校。
1.3 侧重于资金的救助,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等院校相对于中小学的资助工作相比,高校学生数量巨大,想要完成资助工作需要很多的时间。因此,有些高校为了节省时间简化了资助过程,只是给予学生一些资金,很少将这些被资助的学生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思想的教育。这些学生在资助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自卑,会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而心情低落影响正常的学习。另外,这种没有劳动就得来的收获会导致学生失去奋斗的意志,使学生不积极的面对生活。所以,这种只注重资金的给予而不在意学生内心的资助可能会诱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2 实现精准资助的相关策略
高等院校的教育在长时间的资助模式中,越来越难使每个学生获得教育的权利,很难做到赞助资金的公平分配。这些困难都是当代高校需要解决的,下面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能够改善高等院校的资助模式,实现教育的公平化。
2.1 端正资助人员的态度
在接受高等院校的过程中和我们紧密相关的只有辅导员,他们有大量的工作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而在高等院校里负责确认资助对象的工作也都依赖辅导员,这就导致“精准”会有所误差。因此,参与资助的人员要有认真的态度,深入学生的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的关注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获得资助。
2.2 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
资助的方式有很多,所谓的资助不仅是表面的资金的给予更是对学生的精神层面给予帮助。资金的救助只能帮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涯中遇到的困难,不能为学生以后的道路提供任何帮助。首先,在进行资助评选的时候不要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基本尊重。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情况汇报出来。其次,对于那些认为受资助是理所应当,在受到资助时学产生依赖,因此失去奋斗的激情的学生来说,对他们实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4]。
3 结束语
新时代下,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资助“精准度”还有待提升。同时,学生在获得资助的时候也不要产生什么懒惰的消极情绪。高校要注意在给予学生资助的时候教导学生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获得教育的同时,身心也得以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