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甜
普通高校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方面的重视度不高,需要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利用新型资源,促使学生更好掌握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并且能够更好掌握知识,培养出更加专业、更加优秀人才。
1 前言
体育理论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理论课程能够在非常短时间内为学生集中传授体育保健、运动常识、体育社会、体育人文等相关知识,兼具实用性和科学性,转变高校大学生体育观念、体育意识淡薄的问题,提升高校大学生體育文化素养。本文结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际情况,结合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做好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为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深化提供有效参考,为践行素质教育目标以及终身体育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理论课程课时不足
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来看,文件中对理论学时方面具有严格要求,研究教学课时需要保持在所有体育课时10%,但是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情况,80%以上高校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课时并没有达到《纲要》的要求,甚至非常多高校并没有设置体育理论相关课程。结合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材内容,非常多高校并没有进行体育知识相关教学,往往存在着非常严重形式化问题,并没有考虑到体育锻炼相关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等重要性。
2.2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过于单一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更加注重目的性、原则性、任务性,但是长远性、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却不足,缺乏使用价值,并没有构建同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体育理论知识体系。从目前来看,普通高校其他学科已经着手普及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但是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3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3.1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原则
3.1.1 符合高校学生的个体需要
普通高校学生倾向于选择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体育卫生相关保健知识、运动的战术等等,同普通高校学生实际需求相契合,也是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因此,普通高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个人需求,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健身方式,进而积极、主动、目的性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培养普通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1.2 满足高校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教学内容包含了综合性体育修养以及体育素质,诸如,体质水平、体育技能、品德、行为意识、个性等等,为了能够培养高校大学生全面体育素养,需要明确普通高校的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提升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质,需要重视人文教育,优化普通高校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
3.2 优化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方式
3.2.1 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将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实践中所遇到新问题,进而增加体育认识,培养体育学习兴趣。该种传授方式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高校体育教师重视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与体育理论知识积累,体育实践前,结合体育教学项目的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精选体育理论知识点设计,促使体育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提升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3.2.2 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程的课时
体育的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非常的丰富,涉及范围也比较广,诸如,体育运动的健身原理、体育价值功能、科学锻炼身体原则、身体素质理论、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等。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以及素质教育要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课时,同时还需要做好体育实践课程的理论知识讲授与理论知识介绍,进而更好的落实体育理论。
3.2.3 优化教学方式
体育课程的存在意义在于全面的育人,选择课程需要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编制出可行性较强个人锻炼的计划,掌握基本的运动方式与运动技能,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做好体制健康情况的测试与评价,进而能够更好处理社会竞争和社会合作。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期望能够借助网络进行学习,这样学习方式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也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现代化教学方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摆脱教学内容上限制,在选择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以及指导教师等方面更加的自由,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资源,组织相关讲座,普及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相关知识。
4 结语
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由于技术为主教学改革限制促使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将体育文化相关知识作为着力点,培养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意识,转变传统体育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践行终身体育教学目标。总之,普通高校需要重视体育文化知识传授,培养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意识,直接影响体育观念,转变传统被动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到体育理论教学活动中,最终践行终身体育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