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厉
摘要:阅读关乎学生的心灵成长,面对大量的课外书,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优化阅读环境让学生可选择、能选择,开展联动阅读活动使学生会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需,使学生“乐读”,并逐渐培养其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这才是“阅读工程”实施的关键。
关键词:课外阅读;自主阅读;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106-02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阅读工程”,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而儿童的课外阅读更是被老师、家长所关注。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那么该给学生读什么样的书呢?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好的书籍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但坏的书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选择书籍非常重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推荐好书,还要在推荐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要读好书。
1.现状与分析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学校和家庭,适合儿童阅读的课外书籍寥寥无几,那时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几乎为零,报纸、小人书、连环画……大家有什么就读什么。而现在,学校、新华书店、图书馆、社区等场所提供了大量的可读书籍,家长本着读书有益的观点,大多舍得投入,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藏书。但我校原是农村小学拆迁新建,生源大多数是农民拆迁户,他们对课外阅读不太重视,对如何选择儿童读物更是知之甚少,那么推荐书籍的主要工作就落在了学校教师身上。这又出现了新问题,教师推荐的读物,学生往往不感興趣,家长购买的名著、优秀作文选、教辅读物等,学生多数也是随意翻翻而已。而漫画书、脑筋急转弯、奇异类幻想书籍、网络小说却风靡校园。我们成立“小学生经典阅读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前测、调查、分析等环节,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几个问题:对课外阅读兴趣不高,不能真正地爱读书;阅读面较窄,不能自觉地读好书;阅读的随意性大,不能坚持看整本书;阅读的层次浅,不能深入地读书等等。
产生以上诸多问题的原因,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不科学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少教师仅知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0万字,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乏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读物的经验。因此,基于课题研究的实践,我们尝试通过软硬阅读环境的创设、课内外联动阅读的拓展、一系列阅读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对策和措施
2.1 创设宽松阅读的软环境,让学生可选择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不平衡,具有局限性、片面性,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他们还无法甄别书籍的良莠。因此,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该如何向学生推荐图书呢?作为学生成长引路人的教师和家长,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不能拘囿于经典名著,因为图书本身是丰富的。从文章体裁来说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从文学体裁来说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无论是千古流传的经典作品、名家名著,还是现代社会流行的、畅销的图书,只要是向善向美的,富有儿童情趣的,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读物都要接纳。只有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先“悦纳”了才能“悦读”。学生的可选择还取决于教师的推荐是否做到从情出发,是否做到适时、适宜、适量。教师在推荐读物前如果自己阅读过,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推荐阅读的内容由浅入深,阅读的要求从低到高,阅读的题材从单一走向丰富,并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或是年级段提供不同书目群供选择,就是适时。凡是推荐的书目,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切合学生成长路t不同时期感兴趣的话题,就做到了适宜。周末、暑假、寒假开出的书单留有余地,保证大部分的学生能看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其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几本,不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心烦厌倦的感觉,就是适量。总之,教师必须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人手,放低姿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及背后的合理性,适时、适宜、适量地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学生才可能会“买账”,不然就是“费力不讨好”,适得其反。
在实践研究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有益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驱力,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1600余名各年段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目和各年级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并予以分析、整理、统计。在参照专家的推荐书目、一线教师推荐书目及儿童的阅读口味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调整,形成一个整合后的阅读书目《杉山学校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分文学文本类和应用文本类,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发给教师、学生和家长,让他们减少寻找书目的犹豫与困惑,让他们借助这一书目表,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也给孩子们一个标杆,让他们通过这份书目表,知道哪些书是好书。
2.2 打造科学阅读的硬环境,让学生能选择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指出: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良好的阅读场所包含什么时间读、读什么书、读的心情以及是否被打扰等影响阅读乐趣的因素。
对小学生阅读来讲,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家庭书房的物质环境建设要富有儿童情趣,要从设施设备、光线色彩、情境创设等方面,精心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丰富的、开放的、愉悦的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品质有保证,是学生图书借阅的主要来源。仅仅实行开架借阅,让学生进入图书馆任意挑选是不够的,面对一排排书架,学生往往感到茫然一片,不知在汗牛充栋的书海中如何选择自己所要的图书。所以学校还创设了其他阅读环境。
(1)设立各种主题书坊
为了更好地凸显特色图书,方便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借阅图书,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室设立了各种主题书坊。例如,开展每月或每季一主题书坊,结合9月全国科普日活动,推荐《细菌世界历险记》《穿过地平线》《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结合“六一”儿童节推荐《童年》《城南旧事》《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等读物;开展以作家为中心,引导主题式课外阅读书坊。在学习《去年的树》后,为学生推荐《小狐狸买手套》《白蝴蝶》,进而引导学生去找更多的新美南吉的书来读。在学习了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后,推荐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
(2)学生自主推荐设立“成长屋”
在校园读书节期间开展“我最喜爱的童话”书坊,学生自主推荐了安徒生、王尔德、张天翼、郑渊洁、杨红樱、叶圣陶等名家的作品;组织同年龄段学生参与读物的选择,将他们喜欢的读物归类陈列,分低段和高段设立“成长屋”。
(3)班级“快乐图书角”、过道“随手读”、“怡心书吧”
教室角落的“快乐图书角”、学校过道处的“随手读”、拐角处的“怡心书吧”以及家庭书房的建设都是影响学生“悦读”的良好环境。在这些区域,不仅要考虑图书的专业性、丰富性、趣味性,还要从外在环境的布置上让学生产生取悦的兴致,可以摆上一盆清新的花草,一件精致的饰品,一个喜爱的玩偶,也可以在适宜的地方为学生提供坐垫桌椅,或是饮用水,让孩子们“心系此处”,乐此不疲。
3.开拓联动阅读的新领域.使学生会选择
如果说老师是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引路人,那么教材就是这条道路中的一座桥梁。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通常都是分主题安排,在文本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教师去汲取、开发、利用的资源。顺着编者的意图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的更深处漫溯,是自然的也是对教材最好的拓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在品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时,教师补充介绍“三气周瑜”故事,并进一步追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名著中也有带‘三的有趣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層浪。“三英战吕布”“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汇报。“如果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介绍你喜欢的故事就好了,本学期的读书节主题定为‘读名著、聊名著好不好?”课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结合阅读名著交流汇报课,完成了一次“我和经典面对面”的主题读书活动。类似这样,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描写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古诗时,拓展阅读赏析其它思乡怀乡类诗;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新型玻璃》等说明性课文时拓展阅读《森林报》等科普类作品;在学习《毛主席在花山》等革命故事单元组课文时拓展阅读革命家故事。通过读一篇文章带动读一本书,读一本带动读多本书、一类书的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持续、巩固、强化,从对一本更多书的兴趣到多本书的兴趣,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在快乐的读书氛围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魅力,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4.强化自主阅读的内驱力,促学生乐选择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志力不坚定时期,他们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能否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特别在意。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阅读活动,不仅能展示学生阅读的收获,分享阅读的甜蜜,还能再度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进而克服阅读疲劳,推动持续阅读动力,变“苦读”为“乐读”。我们学校常采用以下的阅读活动来进行。
(1)说一说。利用每天的早会课、课前3分钟,开展新闻发布会、我的演讲、名篇朗读。这一环节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灵活选用合适的方式来开展,低年级先是由老师示范讲,到学生代表讲,再到人人上台讲,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演一演。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根据童话、小说等故事情节改编的情景剧表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情景剧表演是我校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孩子们改编的《小王子》《灰姑娘》《森林的故事》等情景剧成了读书节最火爆的节目,并被录影分享给下一届的孩子们,让情景剧改编表演成了我校的一大传统和特色。
(3)画一画。根据人物、场地、故事情节画插图、画阅读简介图。每个孩子都是绘画的天才,都有着奇特的想象力,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点,我校设计了“我是图书插画师”的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内驱力,可谓“一举多得”。
(4)写一写。写推荐词或读后感,把自己喜爱的作品推荐给同学。我校精心设计了《经典阅读成长册》,分低中高年段分别设计不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坚持“每日阅读一小时,每周记录一次”,摘抄好词好句、写感受、写精彩点评,让孩子们善于积累、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
(5)评一评。结合流动红旗评比、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语言节等活动,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阅读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竞赛评比活动。通过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学校的书香氛围日渐浓厚。
(6)展一展。借助校报、学习园地、黑板报、学校网页、教师博客等,展示学生创作的读书小报或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
如此,学生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在交流中汲取闪光点,在对照中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一个带动多个,多个带动一群,一群带动全体,激励更多的学生自主阅读。
总而言之,通过多种渠道、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能选择、会选择、乐选择,并结合生生互读、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等活动,培养彼此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目标,让孩子们自然地被好书吸引,课外读物的选择将不再是教师、家长的推荐,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这才是阅读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黄永红.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实践研究[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