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益施工管理理论来源于精益生产理念,将其运用在建筑施工中,能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管理质量。本文针对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精益施工管理理论及其运用进行研究,在明确经精益施工管理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精益施工管理落实策略,以便有序进行管理作业,将理论知识转变成施工管理经验,促进施工作业有序进行。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精益施工管理;应用探索
在给排水工程建设中,往往存在渗水、漏水、堵塞等问题,对最终施工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现代建筑项目中,主要强调精益施工管理模式的运用,从各个施工环节出发细致展开管理工作,突出精益施工在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保障上的作用。未来建筑领域应将精益施工管理作为研究重点,保证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性。
一、精益施工理论介绍
从工程开展实践经验来看,精益施工管理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加大工程施工安全性和结构质量,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具体分析精益施工管理内涵时,能了解到精益施工理念是在精益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将其拓展成价值、流动、价值观、尽善尽美、推拉结合几个基本原则。随着精益思想渗透在给排水施工管理实践中,能提高施工科学性,有效衔接不同施工工序,按照工作流程完成生产管理[1]。另外,精益施工管理体系具有应用灵活性的优点,能根据现场情况改进管理手段,旨在实现资源科学配置,创造建筑单位的社会价值。因此建筑企业有必要加大对精益施工管理充分落实到施工作业中的重视,采取管理优化策略,将精益施工管理原则体现在工程管理中,以便实现给排水工程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
在给排水工程管理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工程價值。为了保障给排水安装有效性,应保证各个施工环节运用适合的技术手段,从安全、进度、成本、质量等四大目标出发制定进度计划,在适当时机供应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达到工程运行效益最大化。二是流动,在分析资源浪费产生原因基础上,完善改进施工流程,在整个施工工序方案中,以减少浪费为核心,提高安装效率,确保原材料的充分利用,落实高效、安全施工理念。三是推拉式生产,是指现行工序要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开展,为之后施工奠定基础。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精益施工理论应用分析
上文主要阐述了精益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具体到建筑给排水项目中,精益施工管理体现出较好使用性,下面将分析精益施工管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为今后工程管理提供借鉴。
(一)BIM在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给排水建设项目中,需要安装空调、给排水、供热、照明、变配电、电梯、闭路电视、消防、通信等系统,系统线路布置时的工程量较大,需要利用空调、装修等专业知识,高质量开展安装作业。在准备和施工阶段引进BIM施工管理模式,在保证施工安全和效益上作用明显。借助BIM模型实施施工管理,体现出以下优势:一是优化设计施工线路,提高设计图纸可行性,满足安装操作要求,确保最终安装效果良好;二是进行管路改进设计,尤其在管线密集区域需要进行模拟操作,避免线路纠结在一起,同时要控制好管线间的距离,加强整体安装效果。并且能通过模型直观了解管线铺设时需要的材料规格和数量,确定原材料基本参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三是进行管线优化,充分了解管线施工具体内容,为工序安排和进度计划制定提供条件,是给排水施工高质量展开的重要保障;四是尽可能集中布置不同管线,利用好建筑内部空间,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以动态方式呈现BIM模型,能为精益施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帮助管理人员控制施工进度,安排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时间,以免工程管理盲目性。具体来说,BIM施工模拟模型的构建,为精益施工管理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条件,为给排水施工可靠性和安全性加以保障。
(二)施工现场的整顿
施工现场整顿是指将器材、工具、材料、设备等以一定标准分类放置,采取定量、定性的方式来记录物料使用情况,方便施工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寻找和供应,能减少时间成本的浪费。整顿工作重点在于将全部机械设备、材料、工具等按照范围和区域进行划分,提高日常施工效率,是精益施工理念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性的体现。例如,进行给排水施工操作时,按照不同工序需要的器材,按照非用电工具与用电工具的方式来划分,进行分类存放,不仅提高了现场施工安全性,还能提升施工效率。另外还要做好现场清扫工作,同样是精益管理理论的根本要求,是维护现场环境的有效手段。在给排水建设施工现场中,良好的施工环境更能保证施工质量及可靠[2]。例如,现场施工管理中要从以下角度出发进行管理:设备器材的清扫,旨在保证施工实践中设备应用效能的有效发挥,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设备性能的影响;现场清扫工作,主要为了保持施工场所的整洁,实际清扫中要认真排除存在风险隐患的区域,进行标识并加大安全防护。
(三)PDCA的运用
PDCA循环理论是指在上升式循环过程中,质量是逐步提高的,在循环过程中要保证每周期的密切联系,体现出互相促进、小循环推动大循环的特点,确保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和条理化,具体如下图所示。工程管理实际中,需要结合给排水施工进度将整个施工流程分成多个工作阶段,确保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有着一定重复性,这时可将各个阶段的管理内容看作是一个循环,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管理人员能充分掌握给排水施工中的缺陷,确保PDCA模式充分结合到给排水工程中。
实践表明,PDCA循环在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在循环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管理侧重点不同。计划阶段主要是制定管理和质量检验标准,要求工作人员掌握设计要求,规范进行给排水施工操作,确保环境、人员、设备、材料各个方面的良好准备。执行阶段则重点控制项目进度,按照最佳流程计划有序施工,以便抑制施工中的风险因素,在保证各个施工阶段质量验收达标的前提下,减少资源浪费,加强给排水施工效果。
(四)施工现场培训
随着精益施工管理理论的提出,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有序展开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这一理论运用在给排水工程管理中,除了要做好现场整顿和全过程管理外,还应注重现场施工人员的专项培训,是精益施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并且是落实精益工程管理的前提。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应有意识的将精益建造理论渗透到施工操作中,加强个人素质培训工作,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促使施工人员工作习惯是不断规范和优化的,在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水平和关键能力的条件下,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效果较好。实际组织培训活动时,应针对管理者和执行者实施针对性培训计划,只有现场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精益施工管理理论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例如,针对库存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应主要设计有关材料信息管理等培训内容,采取一周一次的培训方案,而对于现场施工人员而言,应重点培训其项目信息掌握情况、设备规范操作、施工工序等内容,根据对象的不同适当调整培训频次,促进现场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工程是重要的工程项目,为了保证建筑功能正常发挥,有必要重视施工管理作业,在完善和运用管理理论的情况下,规范施工管理行为,全面控制给排水施工流程和技术方法。精益施工管理理论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理论依据,在加强管理工作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润.精益施工管理理论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198.
[2]林孝忠.建筑给排水精益施工管理理论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7,43(14):246-247.
作者简介:叶馨飒(1984.01.04),大学本科毕业,环境科学专业,主要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现场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4601031984010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