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对工程建设效益有直接影响。文章将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造价超预算原因进行分析,包括预算编制不合理、设计质量偏低、工程变更较为频繁、造价控制执行力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需要在前期编制造价预算,然后在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计划。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可能因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出现造价超预算的情况,容易给建筑工程建设活动带来损失。因此,必须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研究的重视。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致因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编制造价预算方案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如果预算编制自身不合理,难以通过后期的努力实现造价控制目标。预算编制工作对造价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有严格要求,在编制造价预算的过程中,造价人员必须对工程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认真完成预算编制工作。许多工程由于造价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足、对工程内容不够了解,甚至存在套用同类工程造价预算方案的现象,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最终出现造价超预算问题。
(二)设计质量偏低
设计阶段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十分显著,虽然设计阶段的造价支出仅占总造价支出的2%~3%,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0%以上,特别是详细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超过90%。从目前建筑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建筑工程设计水平还有待提高。许多工程由于前期勘察不到位、工程资料不完整,没有考虑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材料选择、工艺选择等对造价的影响,可能因材料和工艺选择不当,产生较多的成本浪费[1]。
(三)工程变更较为频繁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变更问题是引发造价损失的直接原因。客观而言,工程变更问题无法完全杜绝。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在施工中可能出现多种变化,如果不改施工方案,可能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但有些工程变更问题是由于前期设计质量不过关、施工技术失误、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的。由于许多工程没有严格履行工程变更管理规定,可能出现较为频繁的工程变更现象,由此会造成大量材料费、劳务费的损失。特别是在工程接近尾声时的工程变更问题,对造价的影响往往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补救,容易引发造价超预算问题。
(四)造价控制执行力不足
建筑工程出现造价超预算情况也与造价控制管理的执行力不足有关。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应全面渗透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造价超预算问题。然而许多工程还没有树立全周期造价管理理念,在开展造价控制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方法较为落后。此外,也存在人为监管不力的现象,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2]。
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措施
(一)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针对上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应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前期编制的预算方案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依据,如果其自身不合理,没有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价格变化等问题,或对工程量计算出现错误,都会导致造价目标无法实现。针对这种情况,造价人员必须提高对工程预算编制的重视,充分熟悉预算编制流程,如图1所示。在正式编制前,应全面搜集工程相关资料,并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同时还要了解市场的材料价格情况。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造价人员可采取全过程预算编制方法,把握好工程量计算、单价套用、材料预算价格等的准确性,从而提升预算编制质量,防止出现预算方案与实际工程不符的情况。此外,建筑工程也需要做好预算编制复核工作,采用交叉审核方法,及时发现预算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进。
(二)加强施工设计审核
基于上述分析,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尤为重要,如果施工设计不合理,会对造价控制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分析施工材料、技术选择的合理性。综合考虑、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在此方面,应采取限额设计方法,对工程投资估算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每个专业的造价控制目标。在设计限额下对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筛选,确定最佳的工程设计方案。通过采用限额设计方法,将造价目标细化到每平方米的造价,可以有效减少材料浪费问题。
(三)做好工程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内容。为了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工程变更问题,在各专业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图纸审核以及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正确的施工流程顺序进行操作,防止因人为因素引发工程变更问题。为了防止不同专业施工出现冲突,在施工前应再次确认不同专业之间的施工顺序,做好沟通交流,防止因预留孔洞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返工重建。此外,在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中应明确的工程变更流程,如果出现工程变更现象,需要严格履行变更流程,经过上级审批后才能落实工程变更方案,杜绝人员随意施工的现象。应通过采取现场签证管理方法,明确造价控制责任,尽可能降低工程变更问题的发生几率。
(四)强化造价控制力度
针对以往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首先应改变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在提高对工程造价管理重视度的基础上,通过以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为指导,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也需要盡快对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方法做出创新,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各方面造价支出数据,并与造价预算进行比对,实时掌握造价目标的实现情况。最后,应对造价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对后续的造价控制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不断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对于因个人因素引发工程造价损失的情况,应落实问责制度,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尽可能帮助工程挽回损失。通过强化造价控制力度、将造价管理工作提前化,可以有效降低造价超预算情况,确保工程造价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通过对其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造价控制管理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造价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有效开展造价控制工作,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失,确保工程造价目标的梳理实现。
参考文献:
[1]公海红.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致因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3):250.
[2]诸亮.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致因与控制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52.
作者简介:刘芬(1985.7.23),大学本科毕业,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及管理工作。
作者身份证号:460102198507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