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期以来,门罗主义作为美国的独立外交宣言,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政策的基石。门罗之后的美国历届政府,都把这一政策视为圭臬,不遗余力的奉行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实质的外交政策。进入到20世纪,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罗斯福提出“睦邻政策”,通过各种友好举动,极大的改善了美国在美洲的处境,消除了法西斯势力在美洲的影响,但其控制拉美的实质依然没有变化。
关键词:门罗主义;美洲;睦邻政策
美国在一份研究它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报告中写道:“美国政府同拉丁美洲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曾经有过好几个阶段。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门罗主义是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基石。”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国内经济和全球法西斯势力上台迫使罗斯福政府重新考虑门罗主义指导下的美洲国家关系,门罗主义退居次要地位,睦邻政策成了美国政府同拉丁美洲关系的基调。
一、门罗宣言的提出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美洲大陆由于已经获得独立,从此可以保持自由状态,不能再被认为是任何欧洲国家可以用来殖民的地方”“对于现存的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属地,我们从未干涉过,将来也不会干涉”“但是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且维持独立的政府,如果遭到欧洲国家为了压迫他们或以其它任何方式控制他们的命运而进行干涉,我们只能认为那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这个政策表达了三项原则:第一,美国反对任何欧洲国家在美洲再进行殖民活动;其次美国不会与欧洲国家因为已确认的美洲殖民地发生纠葛;最后门罗警告欧洲国家不要插手美洲国家事务。
就在提出门罗宣言之前,1812年到1815年发生了第二次美英战争,美国遭受重创,甚至丢陷了首都华盛顿。1815年,美英双方签订《根特条约》,归还了双方占据的对方岛屿,美国人获得圣劳伦斯河的捕鱼权,所有债务纠纷得到解决。这场战争一方面激起了美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的国家实力不足以完全应对欧洲势力。因此在最初美国只是对欧洲国家提出提醒,而并非寻求与欧洲国家的直接对抗,这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与此同时,美国也有他自利性的企图,那就是确立自己在美洲的主导地位。
1895年到1896年的第一次委内瑞拉危机,恰好为美国在美洲国家确立领导者地位创造了条件。委内瑞拉与英属圭亚那因为领土纠纷发生冲突。委内瑞拉因国小民弱希望美国调停。英国拒绝美国插手此次事件,这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强烈不满。美国社会开始弥漫在要把英国驱逐出美洲事务的空气中,国务卿奥尼尔重新解释了门罗主义“美洲国家,无论南美还是北美国家,由于地理相邻,天然的同情感,类似的政府结构,在政治上和商业上都是美国的朋友和盟友”“今天,美国在本大陆实际上拥有最高权力,它的命令对于其所管辖范围内的臣民来说就是法律”。奥尼尔的声明虽然是单方面扩大了美国在美洲事务的,但在美洲的仲裁者地位却得到了确认。
进入二十世纪,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宣称“导致文明社会纽带全面松弛的长期暴行或贫弱,在美洲,如同在其它地方一样,最终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这就形成了著名的“一手大棒,一手金钱”的政策。从门罗主义的演变可以看出,由于美国自身实力的强大,美国由出于自身安全的自保政策逐步走向扩张性的政策,门罗主义为独霸美洲确立了一系列原则和目标。
二、睦邻政策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肇始于美国华尔街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全球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国内市场,公司、银行等机构纷纷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农业品、工业制成品滞销和销毁。为了缓解经济危机,振兴本国农业、工业,罗斯福政府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大幅度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关税壁垒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与拉美国家的贸易往来,美国在拉美的地位因为美国国内的自顾不暇而遭到削弱。
与此同时,美国在二十世纪初频繁对拉美国家实施政治軍事干预,扶植当地亲美政府。1908年、1912年和1918年,美国陆战队多次登录,将巴拿马全国置于美国严密的政治军事监督下,并攫取了巴拿马地峡的租借权。1927年尼加拉瓜发生政变,前副总统萨卡萨回国准备参与总统选举,美国支持迪亚斯独裁政府,此举引起了尼加拉瓜人民的强烈抗议,美国为镇压萨卡萨领导的反对迪亚斯独裁统治,派遣海军陆战队到尼加拉瓜实施军事管制。1914年,海地爆发政变,陷入无政府状态,美国干涉海地内政,监督海地重新选举政府,制定宪法;美国的长期干预招致海地人民的反抗,1918年到1920年海地发生起义,起义被镇压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本国政府镇压,2000多名海地人被打死。1901年古巴宪法被迫接受《普拉特修正案》,允许美国保留干预古巴的权利,1902年成立美扶植的“古巴共和国”,1903年,美国强租古巴海军军事基地。美国在中美洲及加勒比海的干预,激起了拉美各国的不满和反抗。
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在世界政治的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政策”,“睦邻政策”就是“这个邻国无条件地尊重自己,因而也尊重别国即邻国的权利”。4月14日,富兰克林在“泛美日”的演讲中进一步强调,“睦邻政策”就是在政治上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奉行美洲国家之间的互惠贸易。
很快,为了改善和拉美国家关系,罗斯福政府开始执行睦邻政策,采取了多种措施。1936年同巴拿马政府缔结合约,规定和巴拿马共同使用和获取巴拿马运河利益。1934年美军撤出海地,结束了19年的军事占领。1934年5月,美国与门迭塔政府缔结协议,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取消了美国对古巴的干涉。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上台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振兴民族经济,1938年墨西哥政府宣布将17个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这项举动危害了美国石油公司的石油利益,石油公司呼吁美国国会采取强硬措施,罗斯福力排众议,拒绝了武装干涉墨西哥政权的行为。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卷入到战争。罗斯福希望发展与拉美各国的军事合作,制定西半球防御计划,共同抵御法西斯势力在美洲的渗透和活动。1938年12月,在第八届泛美会议上,通过了共同防卫法西斯侵略和维护不干涉原则的宣言,决议建立“泛美外交部长协商会议”以具体落实西半球的联防工作。1942年1月在里约热内卢的国家外长协商会议上,美洲国家建立了泛美防务委员会;通过经济援助,美国向各国提供战略物质。战争期间,美国领导下的拉美各国积极反对法西斯的入侵,睦邻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总结
从门罗宣言到睦邻政策,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待拉美国家的关系上,既有维护自己利益的诉求,同时又有着现实形势的考虑。在面对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欧洲国家干涉和美國自身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美国采取果断的行动,通过调停、宣言等多种公开行动,逐步建立美洲国家集体利益维护人的角色形象,积极介入到其它美洲国家事务中,逐渐排除了欧洲在美洲的势力,确立了延续至今的美国在美洲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二十世纪面临国内经济危机和法西斯威胁的情况下,美国积极修补和改善《门罗宣言》发表以来与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为此美国将整个美洲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通过联合美洲其它国家,来降低和防范美国所受的威胁。在美洲国家内部,为了适应十九世纪民族解放运动以来不断增长的民族主义和民主性诉求,美国一方面继续维持和巩固自己在美洲国家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对美洲国家表示出某种程度的理解和支持,通过经济援助、签订新的合约、结束军事占领等多种措施重新赢得美洲国家的拥护,而这些政策的调整不过是面对日益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所作出的妥协和退让,美国在美洲事务的独尊和领导地位是美国政策不断调整的现实原因和其中不变的真义。
参考文献
[1]郇恒建.美国拉美政策的调整和早期睦邻政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祝立民.罗斯福提出睦邻政策的背景及步骤[J].兰州学刊.1983(04)
[3]邬海军.试论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睦邻政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4]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下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洪育沂.拉美国际关系史纲[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杨志(1989.0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菏泽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世界史。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