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分析

2019-10-20 13:44周喆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抗震

周喆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20世纪以来全球7.0级以上的内陆地震有35%发生在我国,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20年的宁夏海原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死亡人数分别超过23万和24万,2008年的汶川地震死亡(含失踪)人数达到近9万。总结国内外历次强烈地震的震害经验与教训,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是,房屋建筑的倒塌与破坏是地震期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工程措施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减少地震期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建筑抗震设防首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和公众防灾需求及意愿,其次,还要受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手段制约。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等领域的理论进步和新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关于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的个性化要求和多样性需求的涌现,抗震设防对策和抗震设防水准也在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调整,回顾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历程,自新中国成立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水准设防到三水准设防几个阶段,目前,正在向着基于动态多目标设防的性能化设计阶段迈进。

关键词: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建筑工程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次生灾害,是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是防震减灾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绝不是单一的结构抗震设计,而是需要多方参与,并且贯穿于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从前期决策到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修直至拆除各个阶段,涉及到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产权人和使用人等各个参与方。但实际当中人们经常认为抗震设防只是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的技术工作,重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忽略了前期决策和后期使用维护阶段,建设单位、产权人和使用人很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一、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现状

(一)单位管理体制不顺

既不参公管理,也不按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队伍思想不稳定,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少事多,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执法人员多数是事业人员身份,不具备执法资格条件,地震执法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亟待解决。

(二)抗震设防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在抗震设防管理中,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受到设施和资金的限制。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形式单1宣传范围不够广、宣传力度不够等。抗震设防工作。然而,宣传也必须掌握。否则,会引起社会恐慌。

(三)执法阻力大

防震减灾工作是预防性工作,是服务性工作,很难在短期内见到实效,加之地震灾害是小概率事件,这些因素造成了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不是很支持和不是很关心,一些部门领导,社会人士、建设项目业主不深刻理解防震减灾执法工作,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很多阻力。

二、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

(一)将抗震设防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相关工程规划、建设及设计项目的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职责,密切配合地震部门做好抗震设防和抗震安全工作。同时,地震部门要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的计划和建设,积极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此外,各级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严格基础设施管理程序,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联合试验准入制度,保留地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市、县有关部门,以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本建设审批。

(二)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对于做好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十分关键。只有大力推广防震减灾知识,才能使公众面对灾难,不处于危险之中,有效地避免地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1)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宣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落实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工作的法律法规;努力赢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建设项目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建筑工程师的各种培训工作,探索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消除地震设防的盲点和认识误区。

(三)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体系和制度都要进行完善。一方面,建筑物智能化的发展,加上建设工程投资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的执法要加强监督管理,更好地履行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将地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评价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确保建筑工程在抗震设防过程中的顺利发展管理。

(四)对已建工程进行清理检查

全面调查和消除地震安全隐患,确保抗震设防要求。一方面,对建设工业生产项目,特别是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项目,进行综合清理和调查,重点抓好化工、造纸、水泥、供热、供气等建设项目。对于这些项目,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另一方面,全面调查和清理“三产”工程,特别是在医院、商场等人口密集地区。关键是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否按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对尚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应当重新组织地震安全性评价程序,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的工程进行加固,以消除灾害。

三、结语

总之,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工程本身抗震质量,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使得我们的工程抗震性能不断的进步和提高,进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开海.建筑抗震設防思想发展动态及展望[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7,39(S1):99-105.

[2]CECS392:2014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罗开海,刘培.新一代地震区划图调整统计及抗震规范局部修订简介[J].城市与减灾,2016(3):43-48.

[4]罗开海.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性能设计方法研究———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比较分析[D].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2005.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抗震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湖南认定24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底框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解析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
一种具有防震垫的内藏式汽车牌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