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雄
摘 要:地下水的渗漏一直都是阻碍地下结构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地下水本身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且趋势往往很难预料,加之防水技术应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渗漏。《地下防水施工技术规程》要求地下工程的防水采用经过试验、检测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质量可靠的新材料,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这体现出了新时期建筑工程地下防水的更高标准。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在处理地下防水问题中也必须遵循严谨的工作程序,同时要保障施工操作的精准性,推动地下防水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研究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现状
房屋建筑地下工程出现渗水和漏水,从外观上来看,地下工程渗水时间较长,就会影响外墙立面的效果,最终对建筑物的美观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是一旦防水效果不好,地下空间就会变得湿潮,会对建筑的使用人群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建筑功能造成损害。我国很多的房屋建筑地下工程都是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地下空间的承重、防水、养护功能实现了最终的一体化,而且已经在建筑施工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二、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关键策略
(一)地下室顶板防水处理
地下室顶板是地下结构的顶端部分,在防水处理中要重点把握如下环节:1、基层处理:为了确保地下室顶板基层达到水平要求,应当利用铲刀、扫把等对其进行特别处理,排除其中的杂质干扰,同时严格防控其中的起皮、松动状况,保障顶板的密实程度。2、防水材料的涂刷:在完成基层处理工作之后,应当在其中的浇带位置涂刷相应的防水材料,材料多采用结晶材料,要确保涂刷渗透到位,覆盖浇带的两侧位置,从而为顶板提供第二道坚实的防水结构。3、找坡层:找坡层的主要材料为陶粒混凝土,依照防水设计方案,将其扎破到最薄处,并确保其厚度被控制在 4mm 以上,再依照2%标准开展作业。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中完成弹性操作之后,应当均匀地标注出控制点,一般控制点间的距离因以6m为宜;为了保障找坡层工作的准确性,施工人员要采用贴灰饼作业的形式,直到在施工中已经无法进行手动标点之后,才应当开展找坡层作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维护地下结构的稳定性。4、找平层:找平层作业与找坡层作业相对,其材料主要选用成品水泥砂浆,以优化施工作业,具体的施工流程与普通的找平层作业没有特别大的差异。5、卷材铺贴:考虑到最大程度提高地下结构的防水性能,可以在做好基础性作业的前提下,适当铺设一些质量过关的卷材,通常选用厚度为 8mm 的 SBSⅡ型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进行辅助施工,在应用热熔法作业之后,施工热源应当再次确认卷材满粘,排除不良缝隙对于防水效果的影响。6、防水层施工:地下室顶板的防水层材料通常采用厚 50mmC15 的细石混凝土,为了保障其防水性能,在应用塑料布对卷材甩茬处进行第一层铺设之后,应当利用砂浆、砖块等辅助材料提高其密实性,也可以再适当添加一层胶合板,达到强化防水效果的目标。
(二)地下底板的防水
施工地下底板的防水施工也是地下结构防水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应当结合地下结构的基本特点,有效保障防水施工的基本质量:1、防水保护墙:地下底板的防水保护墙具有永久性,其位于地下底板的垫层之上,由衬砌作业完成;为了确保其整体结构的稳定,应当在进行保护墙施工的过程中提前预留出防水层与找平层的厚度,同时,也需要进行回填工作。回填施工中的基本原理澳为灰土,需要严格控制其配比的科学性,确保其满足规范的施工要求。2、清理基面表层:与地下顶板的基层处理一样,这一过程也需要借助于铲刀、扫把等工具,以提高基层表面的清洁度,并将其控制在平整的状态,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便利。3、附加层施工:附加层施工的主要区域位于地下底板的阴角、阳角等细节位置,旨在提升这些部分的稳定程度。在确定卷材应用及正式施工之前,需要找准这些细节部位的位置,之后在确定最终的卷材类型及具体用量,通常转角两侧长度要被控制在250mm之上,而相对脆弱的甩茬位置应当多铺设一层卷材。
(三)地下外墙防水施工
1、防水基层处理。防水基层是地下外墙防水施工的基础,也是极易出现渗漏问题的“重灾区”,如果基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渗漏水状况。因此在施工中要由专人对于基层处理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对于一些细节位置更要进行全面把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应用水泥砂浆等原材料对于问题部位进行修补,确保问题隐患排除;同时,为了保证外墙的整体美观,在修补工作中也要保持外墙表面的平整度。2、处理好防水甩茬部位。在操作环节,施工人员应当揭开卷材的连接部位,做好对于卷材的清理工作,并观察其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加以针对性的维护与处理。在甩茬作业进行之后,应当及时在底板上涂刷基层处理剂。要注意的是,如果工程采用的是弹性施工的模式,应当确保各项工序有序完成之后,才可以涂刷处理剂。3、附加层处理:在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并经检验符合质量要求之后,应当在铺粘施工缝的部位铺设附加层,以提高外墙的防水性能。4、保护层作业:保护层作业应当采用依次处理的原则,尽量避免交叉作业,保障工作的准确度。首先要处理好地下外墙的分段流水部位。继而对总体保护层进行处理,应当遵循严谨的施工程序。同时,应当控制好保护层的材料质量,通常选用厚度为50mm左右的聚苯板。
(四)伸缩缝位置的防水处理
对地下空间的伸缩缝位置进行防水处理,一般需要经历四个步骤:第一,及时清理地下基础层,将较大的杂质和微小的粉尘等进行清理;第二,注重固定注浆通道及浆管,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管道之间的设置距离都在50cm左右,如果出现偏差要进行及时的矫正;第三,从底部位置对高分子注浆材料进行渗漏问题的防治,控制压力在0.3~0.5MPa之间,提高注浆环节的稳定性;第四,割注浆管,主要是借助喷灯进行处理。
(五)后期养护
地下空间的防水工程还必须要注重养护措施的应用,避免在使用后发现渗漏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对经常发生渗漏的部位采取注浆处理。注浆技术就是在高压的条件下,将具有流动性的粘结物质注入需要加固的建筑部位,将发生渗漏的部分粘结紧密,密封其缝隙,这样可以有效地处理渗水问题,并且对建筑的影响不大。当外部环境的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必须要在地下工程表面进行浇水,将其浇透才能够达到最终的养护目的。与此同时,针对于防水混凝土的养护一般需要在7天以上,可以有效提升防水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使养护工作向着全面化的趋势发展。
三、结语
为了使得我国的建筑行業能够稳定地发展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稳定性、安全性的质量提升原则,加强对于建筑地下防水施工的技术提升,并且秉承着“高效+细致”的施工原则来进一步加强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素华.对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1).
[2]赵治平.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0).
[3]李连秋,黄莉,汪波.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06).
[4]王邦波,王波.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重难点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6(10X).
[5]林晨.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重难点探析[J].江西建材,2017(8):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