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孝源
摘 要: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业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这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可能带来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施工难点问题及质量管理的措施。相信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施工方法相比较而言,劳动强度更低、施工效率更高,我国已经颁布正式文件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是必须承认,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较而言,其施工技术水平尚未成熟、还没有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虽然我国在传统建筑施工工艺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施工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但是这些经验无法全部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当中来,因此有必要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开展研究,通过总结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得出解决办法,不断的提升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
(一)减少资源浪费
降低资源浪费不但是目前行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对于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实际上,我国的建筑施工整体效率不高,所以无论是能耗率还是建筑材料的消耗率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导致我国建设项目的整体回报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提前进行构件的预制,所以出现废品率的概率很低。在传统的建筑模式当中采用了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会耗费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能源,无法形成良好的材料循环应用体系。
相比之下,装配式建筑属于集中加工的模式,通过结构安全化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木材、混凝土以及各种保温材料的使用,甚至在建筑单体的拆除时,还可以进行回收利用,重新拼装,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建筑垃圾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缩短施工工期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缩短工期意味着更低的成本与更高的收入,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则是更多的发展机会。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工厂提前标准化生产预制构件,现场搭积木式快速组装,对拼装的接口部位只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采用专业接口工法进行封闭处理,从而减少了现场作业工种的数量和劳动强度,总的施工工期可以明显缩短。
(三)有利于提高建筑质量
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中,人员较稳定,工作分工较明确,通过上岗培训,工厂职工的整体专业素养通常比现场工人要高;装配式建筑用的预制构件都是在工厂采用机械智能化生产,尺寸偏差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的制备与浇注由同一个单位完成,因此,可以对工序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工序交接不当而出现的质量问题。这些都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降低对环境影响
传统粗放型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影响到当地的环境,大量的尘土以及建筑垃圾都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不需要大规模的混凝土搅拌,同时环境噪音也比较小,所以不会对环境及周围的居民带来影响,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从上个世纪进入到我国,最初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粗糙、工艺技术可靠性不强等问题,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于该领域的关注与重视,目前该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其中良好的标准化模式建设是推进施工工艺技术改革的主要力量。
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外挂板、内墙板等都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而在组合搭接过程中则采用水平、竖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固定,内墙板的暗梁、楼板的稳定性是关键,可以采用浇筑或者叠合等方式来进行设计,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虽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优势十分显著,但是也需要面对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体现出该技术的应用价值。
(一)在装配式建筑物的预制过程中,要做好连接钢筋的设计,确保数量、位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精准对接,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
(二)在固定构件时,需要做好管线的排布管理,尽可能避免固定过程中对设备与管线造成伤害,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就可以避免该问题出现。
(三) 装配式建筑物的构件主要选取了工厂集约化生产的模式,该模式中对于尺寸的要求较髙,所以需要精细化管理与施工,避免出现封闭不完全的问题。在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到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充分体现设计环节的优势。
(四) 在装配式的吊装作业过程中要谨慎,避免吊装、运输环节对设备的构件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个人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做好构件的设置,根据施工安全要求确保职业资格相对应,严禁出现没有资格的人员进入施工队伍。
三、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一)提升人员队伍建设水平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髙效应用离不开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与施工人员。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两个环节,都需要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作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人员培训,提升人员的技能水平与专业素质,从而降低由于质量问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提升建筑物整体质量与品质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制定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制度
根据现如今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加强各大环节的质量监督,颁布具体的质量检验规范。同时,鼓励企业做好研究产品工作,优化产品性能,研制可以使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健全相应的质量标准,以质量为主来完善加工工艺方案。
(三)完善现场组装环节的监督管理
众所周知,现场组装过程人员只有充分了解构件的特征与装配特点,并具有充分的装配经验才能顺利完成装配作业,所以这也要求团队要事先做好技术培训。更关键的是,需要具有合理科学的现场监督管理环节。
实际上,装配式建筑的现场安装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为了降低组装中工序过于繁琐,同时还需兼顾好建筑质量与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做好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的建设工作,监督单位要审核批准相关施工方案。同时,还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来做好质量管控。在管控质量中,既需要整合管理方案,也需要改进技术,将装配式建筑先进技术融入于管理体系中,使用合适的、相应的自动化检测工具及时收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便于及时处理问题。
(四)完善销售渠道、实现综合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许多企业都认为施工与销售没有直接关系,这是一种误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时,为确保施工的有效性与稳定性,需要完善销售渠道的沟通管理工作,切实做好综合管理,提前了解业主的需要并选择针对性的处理模式进行装配,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后期纠纷与风险,也是确保装配式技术快速提升的必要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装配式建筑既具有许多优越性的一面,也具有一定风险的一面。因此,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必须更加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否则,不仅不能较好地展现其优越性的一面,反而会留下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瑞,李伟军.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9(14):87.
[2]李哲峰,陈凌霄,张狮林.预制裝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措施[J].低碳世界,2019,9(7)
[3]刘志文.解析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BIM 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