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最早广告策源地,随着现代平面广告的技术发展,被广泛应用在商业活动当中。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形式,它以简单的词汇表达尽可能多的商业信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留白创作无中生有的艺术境界。有意将广告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同时,将文字融入平面广告设计当中,成为广告中重要的组成形式。本文围绕浅析平面广告设计中留白的作用及实践技巧和平面广告设计中文字的作用及实践探索,两个维度展开详细解读。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留白;文字
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是以加强销售为目的所做的设计。也就是奠基在广告学与设计上面,来替产品,品牌,活动等等做广告。最早的广告设计是早期报纸的小布告栏,也就是以平面设计的形式出来的。用一些特殊的操作来处理一些已经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是一种工作或职业,是一种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型活动[1]。
一、浅析平面广告设计中留白的作用及实践技巧
(一)留白的概述
留白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维模式,被廣泛应用在文学、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创作当中。使整个艺术作品巧妙的吸引人的意识及感受。在中国留白巧妙地运用在绘画当中,在东方哲学的影响下,将绘画作品返璞归真。国画讲究意象、神韵正是由于留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他绘画中,意即我们所说的留白。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主体。
(二)留白的作用
留白作为创作的重要技巧,给观察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运用在作品中具有独特魅力。例如:齐白石《虾》的作品中,运用留白技巧让观赏者能够感受到水的清澈。绘画布局如果过满过时,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留白,便给予观赏者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体现画师巧妙布局及智慧的综合体现[2]。
(三)留白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践技巧
留白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体现在从整体布局出发动静结合、黑白结合,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的过程。平面广告作品中意境是无形的、抽象的。巧妙运用意境留白来传达设计师的信息。摆脱见山说山、见水写水的直接表达方式。让空白之美传递广告主题。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文字的作用及实践探索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文字是重要的展现手法之一,通过有效的文字编排可以直观的传达视觉效果,广告传达的信息中融入创造独特的编排手段,不断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创作意图的构想[3]。
(一)提升平面广告的可读性
在视觉表现中向大众传递意境与图形之余,为了提供明确的感知效果文字为广告提供容易识别与理解的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编排文字表达设计师们的主体思想使展现内容一目了然。文字与广告中的其他元素搭配有效的表现出主次结构。
在广告整个版面的设计中,为了突出作品的表达主题一般使用容易识别的字体,清楚醒目的传达设计师的意图。对广告编排字、句、段、篇时兼顾适宜阅读的原则,传达视觉信息。注重版式新颖的同时关注文字传达的内容,使读者理解广告中文字讲述的真正含义。
(二)有效专递商家信息
广告最重要的传递意图是开展销售活动,为此在文字编辑的过程中对企业的信息加强宣传,如商家的联系地址、电话、活动地点、企业网址等传递重要信息。全面覆盖的信息可直观有效的提升对产品及企业的信任。
企业之所以通过广告开展宣传,是为了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例如:黑龙江省葵花药业的一系列广告中葵花牌护肝片、胃康灵胶囊、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将“小葵花课堂开课啦”,最为产品宣传标语。成功地将品牌、广告和企业名称有效地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的小葵花作为产品形象代言。不但清晰醒目地出现在消费者视野,而且提升品牌的识别度。
(三)文字编排突显广告创意设计
广告创意设计对于广告制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优秀的广告设计会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度,因而带来很好的广告收益。要做好创意广告设计,需要了解创意广告设计构图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有创意的广告。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区别于传统设计方法,做到用简单的文字传达最直白的元素。在文字编排上选择合适的字体和编排技巧,运用诙谐、严谨、时尚以及别致的文字创作与众不同的广告效果。
三、结束语
平面广告作品是由留白、文字等众多元素组成。为了形成风格各异的作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表现的物品或商品与观赏者构建情感和思维空间。运用留白技巧让观赏者会展开无限想象空间,利用极具独特的文字创作与众不同的平面广告,传达信息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景娜.浅谈平面广告设计中留白与文字的运用[J].才智,2015(4):12-15.
[2]陈浩.留白在平面版式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9):27-28.
[3]李小玲,朱昱.“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包装工业,2015(11):61-62.
作者简介:贾婧,江苏省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