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沟通目的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

2019-10-20 09:15马全福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关键词:多维开放性跨界

马全福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在2012年正式成为独立专业至今,已遍布全国几乎所有高校艺术教育。我们知道视觉传达设计是在平面设计基础上建立的,但其与平面设计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体系并没有根据专业变化而更新,继续延续传统平面设计教学模式,没有真正从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本质去建构教学体系。智能时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传统专业培养模式已严重滞后。因此,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质出发,基于信息沟通为目的,以视觉为主结合五感体验为手段,进行具有跨界融合、多维表达的泛设计人才课程体系改革成为必然。

关键词:跨界;多维;开放性;泛设计

一、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2012年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成为一门独立专业。由于其脱胎于平面设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视觉传达设计被认为平面设计的翻版,其教学模式也是延续传统平面设计体系,只是增加了界面、网页等新课程,基本框架没有脱离传统平面设计范畴。因此需要我们重新理清视觉传达设计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角度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现状

设计教育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历史,从晚清民国的孕育萌芽期,到新中国成立初的探索及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直至当前的繁荣景象,设计教育一直在推进自觉改革,2011年艺术学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了一级学科。在近两千所院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开设占比最大,这一现象也许和其前身平面设计有关。我们都知道视觉传达设计是继承了平面设计衣钵而来,而平面设计又是脱胎于工艺美术,因此从设计教育的历史及特点追溯,几乎所有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平面设计是其必开科目,这也就理解了当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量的庞大。

在长期的教学模式中沿袭平面设计教学体系,大部分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中,原平面设计课程占比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仅仅是根据市场需要,增加了一些新课,这在智能时代显得极为滞后。沿袭平面设计课程体系的培养模式,主要由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等组成。基础部分有三大构成和设计素描,以及设计史、设计概论等通识课构成,甚至有院校还开设绘画课程。在专业核心课阶段主要依据表现媒介、方式来设置相应课程,如海报、包装、标志、书籍、品牌等,即便有些院校自认为改革加了些新课,也仅仅是根据市场新媒介而设置了相关课程,如界面、网页等。选修课也是如此,根据不同媒介、方式设置了课程。

此类课程体系在新时代有了很大弊端,培养的学生只会自己学过的单一方向,各自掌握如书籍、包装等技能,而缺少了综合研究及系统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技发展的智能时代,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般性工作。如阿里的鲁班系统,一秒8000张海报,对设计师产生极大挑战,而且该系统还具有学习能力,通过喂养不断学习,各种版式、风格、方法被熟练掌握,我们传统培养的设计技能被机器一键解决。当然现在还在初级阶段,只是简单的页面广告设计,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该系统能够把设计史经典范式、风格学习之后,那对现有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冲击之大难以想象。

因此,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视觉传达设计究竟需要给学生教什么,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重新思考。需要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质出发,解構现有课程体系框架,从专业本质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是现今有效的改革思路。

三、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改革背景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持续进行着关于设计教学的改革,设计教学中改革步伐、代表性强的时期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之后。如从工艺美术到平面设计再到视觉传达设计持续推进状态。2000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教学改革高校中,南京艺术学院率先进行了极具大胆的教学改革,采取完全开放式的学分制,号称学生人手一张课程表,自己制定培养方案,只是由于各分院执行度不同,管理制度不匹配导致该改革无疾而终。这是目前国内可知最早、最彻底的一次全开放式的教学改革尝试,其课程体系也呈开放模式,不过具体开设的课程还是受传统平面设计影响,其改革最大特色是完全学分制的开放式模式。2015年开始至今中央美术学院进行开放式完全学分制改革,打破传统专业媒介划分课程的设置,以学科知识点为基础,学生自主选课为手段,培养具有一专多能、掌握综合研究与设计的能力。中国美术学院在2018年成立了创新设计学院,是中国美术学院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而建立的创新设计教学实验区,以跨界、开放、前瞻和引领为特色。

现在南京艺术学院的课程体系以知识结构来划分课程,解构原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从形态、风格、类型等角度进行重构。但视觉传达设计下又划分了平面设计、数字媒体等方向,因此课程体系还不能说完全反映视觉传达专业本质。中国美术学院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不便评述。可以说中央美术学院的课程改革是目前可知国内最彻底的,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质出发,从知识结构入手,彻底抹除了平面设计课程体系的影响,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其课程体系完全抛弃了平面设计课程对学生基本设计能力的培养,及设计媒介等知识点的传授,大把精力放在跨界性设计思维、方法及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层面。还有一个弊端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及对专业系统的掌控能力,专业学习的衔接连贯性有待考验。

上述改革不再以设计行业、媒介发展等设置课程,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专业方向,如社会设计、创新设计、沟通设计等,不管这些新设置专业名称是否合理可行,但其代表了当前国内设计教育的前沿动态,也在逐步的和国外缩小差距。专业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必须认真思考专业本质,然后才能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

四、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建构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结合当前业态其专业本质可解读为:以视觉方式为主同时结合五感体验,通过信息的传达完成沟通目的。是一种基于大视觉语境下的大设计,不是某一类型的局部性设计。主要致力于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等层面的关系。关注设计伦理、服务功能、信息传达及系统整合等层面内涵。本身是一个整合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结构来完成对视觉信息的体验与传播的门类,重新梳理培养模式是必要的。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设计正走向开放性、互动性、多元性。打破传统以媒介、类型划分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精简知识传输过程中的重复现象,采取以信息沟通为遵旨、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方法及研究能力为目的。突破传统以媒介、类型等表皮划分专业导致学生培养的方向固化的壁垒,代之以知识结构的模块化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增加通识课程广度,形成多元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的跨界性与综合性特征,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拥有多元视角、宽泛的通识知识是必须的。因此紧扣视觉传达专业本质需求,可增加学科之外但又息息相关的课程,改变现有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单一局面。如平常看似与设计无关的叙事理论、文化历史、科技发展史等,虽然在设计的初级阶段不会起明显作用,但是在掌握基本设计技能之后需要进行创新性系统设计时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开设心理学、传播学、文艺学、文化史、科技史等课程,同时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采取以课堂、讲座、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通识教学。

(二)解构现有课程体系,形成模块化知识结构

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有太多以媒介或形式来设置的课程,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出现了重复,如海报设计与广告设计授课内容重叠度很高。因此以专业知识结构入手重构现有课程体系。如把海报、书籍、包装、标志等不同的设计类别,统归为视觉类型,全局把握视觉传达设计类型;把网页、界面、纸张印刷等知识归为视觉媒介课程,通识根据科技进步,媒介发展授课内容随之更新;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态多样,有平面、立体、移动等,因此开设视觉形态一门课程。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与视觉艺术风格样式的认知,课开设视觉风格课程,以训练学生对经典视觉形式的认知与把握。

(三)增加视觉沟通新方法,结合五感体验新思路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出现新的媒介、技术及知识体系,自然会涌现出许多意视觉为主的新沟通方式,根据这种新发展随时更新课程。在掌握传统视觉沟通的形态、媒介、类型等知识点之外,依据科技发展提出的技术思潮,增设交互设计、动态影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参数化设计、声音设计、通感设计等沟通方法新课程。

(四)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开设综合性专题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跨界性的专业,所培养的人需要是具有综合性研究能力,能够调动一切资源进行系统设计的人,这才是符合当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同时有一定的通识知识进行跨界统筹,如导演般的系统设计人才,而不是掌握单一技能的绘图工。因此在三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叙事、系统设计、实验性设计及社会设计等课程,着重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与系统设计的能力。

五、结语

近两年国内高校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多,但大部分只是在原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数字媒体的课程,潜意识中认为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平面设计与数字媒体结合。但是把原本两门自成体系的培养模式简单相加,课程难免出现臃肿、遗漏等情况,无法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平面设计课程为基础,增加数字媒体课程内容,由于学分学时的限制,课程的系统性很容易被破坏。因此本文认为彻底解构原课程体系,以知识结构为指导,紧以专业本质为指导重构课程体系,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

參考文献:

[1]刘花弟.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2]张如画.当代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5.

[3]曹方主编.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多维开放性跨界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浅谈多维课堂教学评价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浅论“点、线、面”多维观察策略在开放性游戏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