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林 李小玲 宋艳成
【摘 要】目的:精神分裂症集体心理治疗康复效果的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药物联合集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集体心理治疗;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43-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病,常见于青壮年,可引起感觉、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临床表现各异且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生原因。药物是该病主要治疗方法,但是仅有40%的患者可达到较好的预后,仍有部分患者受疾病的折磨。因此需要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1]。文章主要针对集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37 ~62岁,平均为(46.4±10.6)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36 ~63岁,平均为(47.2±11.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口服10mg奥氮平,1天1次,持续用药3个月。
观察组采取药物联合集体心理治疗,具体措施为:①娱乐活动:引导患者参与机体娱乐活动,例如唱歌、打篮球、踢足球、棋牌活动、猜谜活动以及电影欣赏等活动。②阳性行为疗法:鼓励患者自行进行生活活动与社会活动,包括穿衣、洗漱、吃饭、用药、参与本次研究组织的娱乐活动等,完成一项训练之后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患者。③社交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开展需求帮助和各种日常生活对话训练。④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与表现,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并让患者用新的思维应对。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集体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生活与社会能力,并运用合适的思维认知事物,减轻阳性与阴性症状的影响,并逐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促使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社会与社交活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2]。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集体心理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集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琳.集体心理治疗改善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推理能力损伤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142-143.
[2]王立萍,文艷玲.集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和康复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5):6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