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信
【摘 要】反流性食管炎属频发,多见性的胃肠道疾病,在国内外备受注重。随着近年來,中医药对反流性食管炎研究的深入,临床辨证治疗方面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其不但临床效果好,总体副作用小,且可有效控制复发率,同西药对比,效价比更高。本文主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33-02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以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为反流人食管,进而导致食管黏膜的炎症,以及溃疡等类似病变。其也是胃反流性疾病的类型。目前中医药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但证明治愈率方面显著优于西药,另外也避免了西医治疗疾病的不足[1]。
1.辨证分型治疗
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分析,相关的医学专家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划分为肝胃郁热,胃阴不足以及气滞血瘀证型,其中肝胃郁热型运用丹栀逍遥散进行加减,胃阴不足型运用沙参麦冬汤进行加减,气滞血瘀型采取启膈散进行加减,总体临床疗效显著。还有专家把辨证划分三个证型:肝胃不和型,处方药运用匀气汤Ⅰ号,譬如白芍,柴胡以及黄连等;脾胃虚寒型,处方药运用匀气汤Ⅱ号,譬如匀气汤Ⅰ号加苍术以及紫蔻仁等;肝郁化热型,处方药运用匀气汤Ⅲ号匀气汤Ⅰ号中吴茱萸减半,联合龙胆草,元胡等[2]。
2.基础方治疗
首先就是和胃降逆的基础性方法治疗,专家运用处方药进行治疗,组成为藿香,枳壳,吴茱萸,砂仁,小茴香,佩兰,陈皮,炒白芍以及五灵芝等,总体治疗效果明显。另运用加味旋覆代赭汤,其中囊括生姜,代赭石,炙甘草以及竹茹等等,另外同采取西药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对比,除去吞酸,其他临床症状中药明显好于西药[3]。
其次是清热祛湿为主的基础方诊治,运用组方成分为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茯苓等为主的中药基础药方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显著。另外运用泻肝抑酸汤,成分譬如黄连,吴茱萸,蒲公英以及麦门冬等,诊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总体临床效果较好。
最后就是疏肝理气为主的基础方诊治,采取柴胡舒肝汤加减,成分包括柴胡,陈皮,炙甘草以及香附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还有运用疏肝和胃汤,成分包括柴胡,旋覆花以及白芍等,中医治疗效果良好。
3.经方治疗
首先以和解肝胆以及调脾和胃为主诊治,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组成为柴胡,半夏,厚朴以及甘革。通常一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总体效果优良。另外运用半夏泻心汤诊治反流性食管炎,基本方为半夏,黄连,人参以及丹参等,治疗结果显示,总体临床效率高。
其次就是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为主诊治,运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构成,全瓜蒌、黄连,枳壳以及香附等,其临床效果良好[4]。
4.现代实验研究
首先分析电针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血浆胃动素水平,有专家把大鼠依次进行分组,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制备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48h后,运用电针治疗组别取大鼠双侧内关和足三里,每次保持刺激15min,每日3次,治疗一周。其结果可看出,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实施电针后,血浆胃动素水平出现提升,电针治疗一周后,同正常组别对比,没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也就看出,电针足三里可有效解决消化道功能混乱问题,同时可显著提升血浆胃动素水平,进而推动LES功能的恢复,避免出现胃酸反流.加速疾病的恢复进程。
其次就是中药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上皮超微结构损伤修复的研讨,相关专家制作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后,所有模型依次划分为中药组别,模型组别等。中药组别采取通降和胃方,构成为柴胡,黄连,焦山栀以及甘草等,持续灌服2周;模型组别进行适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观察结束后,取食管组织电镜严格观察,其中可看出大鼠食管上皮超微结构损伤出现明显改良,也可看出反流性食管炎采取通降以及胃方治疗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形态不断健全,食管黏膜实现修复,食管炎症也有效治愈。
然后就是中药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胃酸水平控制水平,以及提升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分析,构建大鼠实验性食管炎模型后,实施差异化剂量的通降颗粒,涵盖紫苏梗,枳壳以及黄连等。详细观察食管组织学病理变化情况和监测胃酸,血浆胃动素水平。其结果可看出,通降颗粒浸膏,其总体的食管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尤为显著。从一方面也得出结论通降颗粒能有效控制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胃酸水平,提升血浆胃动素水平[5]。
结语
总而言之,中医药在诊治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具有良好的医学效果,其中也看看出,中医药在诊治疾病的临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医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更多都是中医专方效果观察,且按照统计学实施对照分组研究。当然在中医治疗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较多的缺陷和问题,譬如总体疗程以及对照药物不同,西药诊治疗药物具有促动力药譬如吗丁啉等,抑酸药譬如质子泵抑制等。中医药诊治的总体疗程不同,长短不一,相互匮乏对比特点。其次是临床效果评定标准不同,譬如有将临床症状作为有效率评定标准,还有将有病理实施标准,对于显效以及有效评价也并不清晰。最后就是中医诊治的实验研究匮乏,临床中对于疾病的诊断以及复发等匮乏合理的实验室观察指标。因此为了更好实施相关的临床分析,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及有导向的目标,实施现代药理研究,严格筛选组方,研发全新剂型,更加便于患者临床应用。将中医理论和观代实验技术作为前提,不断分析,构建动物模型,实施实验室研究,汲取全新观点,可引入基因水平的研究,推动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致病因素分析和临床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少情,蔡丽,邱承智,等.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 2019,035(004):165-167.
[2]王阿会,朱生樑.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0):168+170.
[3]郭育慧.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03):47-49.
[4]赵娜.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8):12-13.
[5]于磊,杨明会.从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 2019, 2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