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性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19-10-20 07:10李若飞于春萍兰丁璇付子杰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9期
关键词:异烟肼动物模型肝细胞

李若飞 于春萍 兰丁璇 付子杰

【摘  要】目前肝病的发生率高并在逐年上升,肝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研究肝病时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肝病模型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对目前研究中常用的化学性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造模方法、模型特点以及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为急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便捷。

【关键词】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32-02

1、四氯化碳(CCl4

近年来对CCl4所致肝损伤的研究一致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自由基代谢产物的形成以及其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1]。CCl4进入体内后,在细胞色素酶的催化下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细胞膜上的磷脂等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些自由基还会使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上钙泵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内外钙失衡,从而造成肝损伤。给小鼠单次腹腔注射0.1%CCl4溶液10 ml/kg,16小时后可诱导急性肝损伤发生[2]。四氯化碳是目前最常用的肝损伤模型制备的化学性药物,能有效造成肝细胞损害,成模率高,且在进行多次实验时模型能够能够很好地重现,但CCl4毒性较大,挥发性很强,可经皮肤、口鼻等多途径传播,危险性高。当肝细胞受损时,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将会大大升高,而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会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丙二醛(MDA)水平升高。以上指标在发生肝损伤时变化灵敏,可作为造模是否成功的依据,另,也可通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一些分子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肝受损情况等。以下介绍的几种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亦可用以上检测方法。

2、D-氨基半乳糖(D-GaIN)

D-氨基半乳糖(D-GaIN)可损害肝细胞质膜,形成细胞内复合物,消耗尿苷三磷酸,使肝细胞出现炎症坏死。D- GalN 也可使肝细胞内钙失衡,线粒体功能被抑制,加速产生氧自由基,使肝损伤加剧[3]。目前造模方法多样,有学者对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 500mg/kg GalN,处理24小时后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脂多糖联合D - 氨基半乳糖具有更强的肝毒性,肝细胞坏死后,肝脏对内毒素的解毒能力降低,从而使肝损伤加重。有学者给SD大鼠腹腔注射20 μg/kg LPS 联合400 mg/kg D - GalN ,12h后造模成功。D-GalN造模稳定性好,肝毒性专性高,且对实验人员无危害。但该模型具有不可逆性,并且D-GalN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3、对乙酰氨基酚(AP)

AP又称为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可当其过量应用时,体内代谢产生的NAPQI不能被完全清除,NAPQI可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使一些具有巯基的蛋白质被氧化和芳基化,从而使它们的生理功能下降或改变。 AP在代谢过程中同样会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自由基,发生钙失衡产生肝毒性。吴洋东等人给小鼠注射AP(200mg/kg)40h后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过量AP可有效导致肝损伤,且不损害其他组织和器官,是造模常用的化学性药物。

4、硫代乙酰胺(TAA)

TAA进入体内后,可在细胞色素酶的作用下被代谢氧化,由此产生的氧化物可进一步代谢为一系列中间产物,结合肝脏大分子物质,使肝细胞不能发挥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炎症和坏死。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腹腔注射TAA(100mg/Kg),16小时后可造成急性肝损伤。TAA多用于急性肝损伤模型,该模型的重复性好,造模方法较为成熟,可行性高,肝功能指标变化敏感显著,较为常用。

5、α- 萘基异硫氰酸酯(ANIT)

ANIT可使肝细胞坏死,阻塞胆管,使胆汁淤积,胆红素升高,导致动物急性黄疸型肝损伤。沈轶瑶等人在SD大鼠禁食18h后一次灌胃100mg/KgANIT造成急性肝损伤;黄正明等一次性给予大鼠腹腔注射15%ANIT(50 mL/kg)成模。ANIT可致动物急性黄疸型肝损伤,是研究退黄药物的理想模型。

6、二甲基亚硝胺(DMN)

DMN具有肝毒性、基因毒性和免疫毒性,可使肝窦内皮细胞( SECs )、肝星状细胞( HSCs)、肝实质细胞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肝内皮损伤致出血性坏死,组织破裂。研究表明,一次性給予静脉注射DMN(15μL/kg)后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DMN肝毒性强,用药后常会引起肝纤维化等更加严重的肝病发生,故少用于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DMN是寻找和开发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所用的理想模型,但其挥发性强,对实验人员有一定的毒性危险性。

7、异烟肼(INH)

异烟肼(INH)导致急性肝损伤可能是因为其代谢产物与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结合使肝细胞受损。大剂量应用异烟肼时,其代谢后产生的肼不能被有效清除,从而诱导自由基产生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肝损伤。有学者给予小鼠80mg/Kg异烟肼,18h后造模成功。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大剂量应用同样可以造成急性肝损伤。异烟肼是临床上治疗结核的一线用药,大剂量服用可致肝损伤,是较为常用的急性肝损伤造模的方法之一。

讨论

目前造成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对肝病研究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我们还应看到,许多造模方法尚有不足之处,且肝损伤病理机制还未完全阐明,选择较为合适的造模方法,还需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徐晓辉,袁江玲,徐磊等.常用急性肝损伤5种动物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比较[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8,33(1):12-15,95.

[2]黄娜娜,孙蓉.适宜于中药抗急性肝损伤活性发现与药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应用概况[J].中国药物警戒.2015,(11):669-673.

[3]金明,高峰,金梅花等.祁州漏芦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2):1-3.

猜你喜欢
异烟肼动物模型肝细胞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异烟肼,抗结核药咋成了“毒狗杀器”
异烟肼毒杀狗?国外有没有先例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膝关节滑膜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比较分析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玩具产品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