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情感培养策略分析

2019-10-20 12:34马梓凯
广告大观 2019年6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培养对策高校

马梓凯

摘要:舞蹈教育在高校文艺教育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舞蹈教育中渗透情感要素,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循序式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本文首先介绍情感培养的现实意义,然后总结舞蹈教育中常见情感培养问题,最后提出可行性对策,旨在优化舞蹈教育质量,取得情感培养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情感;培养对策

前言:

舞蹈艺术作为文化传承、情感传递载体,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应结合自身情况有效融入真实情感,以此增强舞蹈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时,舞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传递内心情感,这是舞蹈艺术魅力彰显的有效途径,同时,舞蹈作品能够成功演绎。足以见之,舞蹈教育中掌握情感培养技巧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高校舞蹈教育中情感培养的意义

1.1强化舞台表现力

适当培养高校学生情感表达技巧,既能间接反映教师编导能力,又能使学生协调配合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而增强舞蹈艺术感染力,并呈现良好舞蹈表演效果[1]。除此之外,有利于增强学生表演自信心、提升学生舞蹈素养,这对学生舞蹈之路顺利拓展有促进意义。简言之,舞蹈教育中适当培养情感,能够真正提高舞台表现力。

1.2提高编导教学有效性

舞蹈编导期间,需要学生向全能型发展,这是编导教学质量优化的前提条件。基于此,舞蹈教师应适当创新教学模式,使编导各环节与情感培养工作相融合,以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大大提高舞蹈教育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舞蹈教师带领下投身于舞台表演,最终学生能在情感认同的前提下积极配合编导工作,并借助舞蹈形式有效表达情感。

二.高校舞蹈教育中情感培养常见问题

2.1情感教育低效落实

情感教育指的是,人感知外界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艺术欣赏者沉浸于艺术表现,意味着个人情感与艺术情感相融合,这对舞蹈教育质量优化有重要意义。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大学生的艺术需求具有多元化特点,如果情感教育未有效落实,则学生艺术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锻炼将起到制约作用。

2.2艺术素养片面提升

目前,大部分高校片面关注艺术素养培养工作,以舞蹈教育为例,多数舞蹈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舞蹈教师高度关注技能传授,相对来讲,艺术素养提升工作流于形式[2]。长此以往,舞蹈表演者会对舞蹈艺术失去兴趣,这对学生艺术创造力提升、艺术表现力锻炼将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影响优秀舞蹈人才培养效果。

2.3外力冲击相对较大

舞蹈艺术具有开放性、丰富性特点,随着外来文化的引入,舞蹈艺术面临一定冲击,且舞蹈教育活动片面开展。现下,大部分舞蹈教师固守教学模式,且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如果专业知识低效更新、舞蹈教学技能得不到提高,那么舞蹈艺术情感价值挖掘工作将遇到重重阻力,且舞蹈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三.高校舞蹈教育中情感培养有效对策

3.1加强艺术融合

舞蹈艺术在其他艺术形式的伴随下形成,一旦舞蹈艺术独立存在,那么舞蹈艺术内涵无从显现,并且情感培养工作无从谈及。因此,于舞蹈教育环节渗透情感因素,需要做好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工作,如音乐艺术、服装艺术等,只有各类艺术协同配合,才能激发舞者表演欲望,使舞蹈情感真情传递。在此期间,教师根据舞蹈作品合理安排艺术内容,并适当调整舞台灯光、提供舞蹈道具,确保舞蹈韵味有效展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有利于锻炼大学生舞台感知力以及作品欣赏力,进而能为后续舞蹈教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3.2尊重学生差异性

高校学生的舞蹈基础、表现水平存在差异,要想提高情感培养有效性,应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舞蹈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的舞蹈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使学生在舞蹈艺术表演中发挥自身优势。具体来说,教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通过师生沟通了解学生表演欲望,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而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导学生、帮助学生,直到学生客观认知舞蹈情感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内心深处接受舞蹈艺术、探索情感表达技巧。实际上,这一策略能夠增进师生间距离,为情感培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3提升舞蹈教师艺术素质

教师在舞蹈教育中起到引导作用,教师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对情感培养效果有关键性影响。要想真正丰富学生舞蹈表演体验、锻炼学生舞台表现力,教师应对自我严格要求,如丰富教学经验、熟记舞蹈动作、敏锐观察情感变化、提升艺术素质等。对于高校来说,应为舞蹈教师组织多样化培训活动,使教师在充足时间和空间内提升学习能力,在舞蹈表演者面前发挥示范作用,最终教师凭借舞蹈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情感领悟、情感传递的乐趣。除此之外,舞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经典音乐作品,通过画面想象、实际练习来融合真情实感,使自身艺术素质逐步提升。

3.4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大学舞蹈教育追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舞蹈表现力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专项训练法、启发教学法,并适当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以此提高舞蹈教学效率。舞蹈作品演绎时,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以及理论知识分析舞蹈作品内在情感,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情感传递画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锻炼学生舞蹈创造力和表现力。因为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尽相同,加之,情感表现方式存在差异,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酝酿情感、表达情感,直到舞蹈作品艺术内涵淋漓尽致呈现。表演过后,教师遵循鼓励性评价原则,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专项指导,进而学生能够适当拿捏情感,掌握情感表现技巧。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对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优化舞蹈教育质量、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表演者情感,如加强艺术融合、尊重学生差异性、提升自身艺术素质、创新舞蹈教学方法。大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后,能在短时间内融入舞蹈表演情境,并呈现生动、自然的舞蹈状态,这对舞蹈艺术事业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珂欣.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J].参花,2019,(15):90.

[2]  赵婵娟.大学生情感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7):82-84.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培养对策高校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