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典 扎西琼拉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语境下,我国提升对电力产业的重视程度,加大投资力度,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电力投资8347亿元,环比增长12%。在电力技术项目中投资约占60%以上。因此,我国电力设备的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核心地位與主体地位。所以为有效促使电力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工作规范化、透明化、有效化,防范采购中的贪腐问题,我国电力企业应加强电力采购管理工作。
关键词:电力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工作
引言:电力企业在电力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中,应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为管理宗旨,严格按照招标行业“公正、公平、公开、诚信”的基本原则,完善电力设备招标机制,规范招标流程,强化人员培训,以此为国家电网建设发挥推进作用,保障电网工程的进展与质量。
1.电力企业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
1.1招标制度问题
在招投标形式上,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工程设备采购一般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在确定设备采购招投标的形式上有时存在不规范,通过偷换概念方法改变采购的形式,使优质的设备供应商难以进入采购选择范围。在评标过程中,这一程序的严密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电力企业需要从报价、设备质量、售后维护以及设备与企业的适配性等多方面对供应商的报价方案进行评价。但在现实操作中由于评标的形式上的不足,专家评审委员会往往只重视价格因素,忽视了其他因素的设备采购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评标前保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使相关供应商与评审专家接触,评标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在招标的程序上,没有严格贯彻执行招投标相关的法律规定,为了追求采购效率,很多程序简化或者走过场,给违规竞标、暗箱操作造成了可乘之机。
1.2评价体系不科学
大部分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电力设备本身就比较多,而部分招标人员面对种类繁多的电力设备,无法有效的进行指标设置考量。在质量与价格因素的权衡上,电力企业在工程设备采购时,为了控制成本和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在进行设备采购之前往往会压低预算,给相关采购人员造成掣肘,造成采购的选择权较小,难以从市场中选择出最优质的设备供应商。同时,采购人员与决策人员存在信息差和观念差异造成价格与质量因素权衡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采购方在招标的过程中对价格和质量因素如果没有进行明确,不对设备的性能和价格的合理性充分调查,在评标的过程中就会被价格因素主导,一味的压价,供应商为了能够承接工程,往往在招标的过程中采取低报价,但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在设备材质。设备维护上偷工减料,给设备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长久发展。
2.电力企业工程设备采购管理改进措施
2.1依法依规健全招标制度
严格按照招标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设备采购招标,参照相关法律对招标人和投标单位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引入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让通过暗箱操作,向不法供应商输送利益的招标人受到法律的约束,为招标创造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让投标单位更加重视自身信誉,严格按照法律制度进行竞争。科学改进招投标制度,在招投标形式的确定上,电力企业要经企业内部商业讨论后事先制定好采购计划,根据采购的金额、设备的种类等确定招标方式,监管部门要事先提早介入,履行监管职责,避免相关招标人变通改变招投标方式,建立起评标报告制度和评审专家责任制,使招投标的过程有监管,责任可追究,促使相关负责人认真履职。
2.2科学合理的设置评价指标
完善招标评价方式对招标评定程序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文件制定阶段,电力企业应注重文件操作性、实效性,进行反复修改和论证。而在构建评价办法过程中,应征求社会各阶层的建议(包括政府部门、电力用户等),以此使评价办法具有便捷性和实用性。最后针对招标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电力企业应组织并召开分析会、专题会、碰头会,通过细致的商讨与解决方案的制定,规避责任推诿与部门壁垒等问题发生,进而使管理体系得到不断改进与加强。此外,可采用奖惩机制,将评价管理工作与评审人员的绩效考核、资格评定体系相联系,通过奖惩机制,促使评审人员专注电力设备的招标工作,减少由主观因素而出现的管理问题。
2.3编制高质量的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的质量高低,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招标的成败。每个项目的招标文件都是该项目独有的、唯一的。编制的招标文件必须结合电力设备采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同时也要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编制招标文件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设置投标人资格条件,俗称:设置门槛。这就需要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前,一是要应对每种设备进行市场调研,有多少潜在投标人,各投标人的生产规模、业绩情况、财务状况、技术水平等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还有一点就是对所招设备市场定价做一个初步了解,避免投标人在投标阶段围标、串标抬高价格,使招标人蒙受损失。做到以上两点,就可以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格条件,从而让有实力、有能力的潜在投标商充分参与到竞争中来,而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厂家排除在外。资格条件的设立一定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有歧视性、排他性的条款。歧视性、排他性条款对投标人是不公平的,有可能将有实力的投标人拒之门外,从而影响了投标的竞争性。歧视性、排他性条款还有可能引起投标人的质疑和投诉[1],从而影响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不同的设备,设置投标人资格条件时,应当有针对性,如:保温材料、电缆等大宗材料类,可以适当提高门槛,避免因投标人过多影响招标效果。而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设备不应设置过为严苛的条件,应让有限的厂家都参与到竞争当中去,防止因参与的厂家不够而造成招标失败。招标文件中商务要求和合同条款的编制对招标人和投标人双方应公平公正,否则将会影响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是为所采购的设备量身打造的,应有可操作性,这样可以缩短签约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电力设备招标常见的技术规范问题就是指定品牌和型号,造成的后果就是明显丧失根本上的竞争、品牌垄断采购、价格明显升高。从实质上违背《招标投标法》第二章第二十条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由于技术规范书过于专业,招标公司编制招标文件时,很难发现隐藏的问题,因此一个通常的做法就是:请相关专业专家对技术规范书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和招标人沟通,说服招标人进行更正,从而使招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2]。
结论:
简而言之,电力企业的工程设备采购关系着工程的最终效益,企业工程设备的质量和成本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科学规范的管理采购设备的程序和方法,有利于电力企业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推动电力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电力工程设备采购主要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的方法是一种经实践检验的科学方法,但在具体运用时仍然要加强管理和监管,才能使电力企业工程设备招投标采购更好的服务电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智星,黄志光.电力设备招标业务标准化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8(03):119-121.
[2]钱晓东,李志永.论电力设备招标电子化与规范化、标准化的关系[J].中国市场,2019(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