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视域下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构建路径分析

2019-10-20 01:03邓建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

邓建伟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致力于改善“三农”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了进一步扩大农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农民队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视域下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构建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型农民队伍;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

e.cn431252ts.20190703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但是我国农业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存在滞后性。这种发展趋势不利于国家的长效发展,势必会引起各种社会问题,制约国家发展进程。因此,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构建新型农民队伍,使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接班人,为推动农业发展奠定基础[1-3]。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一词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中央下达的一号文件,该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在未来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各学派就“如何科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纷纷发表意见,但总体成效甚微,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谁来种地”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此提出了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新型农民队伍建设逐渐被提上日程。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农业转型的必要条件。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必要手段打造高素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同时,十九大又针对“三农”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足以说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4]。

2  当前新型农民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方面的问题

政府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在新型农民队伍建社上存在重视不足、资金投入欠缺、责权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首先,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小农经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以手工业和农业为经济主体,因此,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将政务重心放在了第二、三产业上。虽然这些产业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增加了GDP,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重视农业才能推动我国长效发展。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有十几亿人的温饱需要靠粮食解决,然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民收入很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倾向于外出务工,农民职业逐渐被边缘化。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重视不足,农民看不到农业的发展前景,并不认为农业能发财致富。其次,政府资金投入欠缺。从近年来国家大小会议来看,“三农”问题已成为国家财政支出的重点,国家几乎每年对“三农”的支出都超过万亿人民币,但是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下,应用于培养新型农民、构建新型农民队伍的钱款非常有限,政府将更多“三农”资金应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与服务体系建设。最后,责权主体不明确。我国对新型农民队伍的构建处于萌芽阶段,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很多细节与碎片化的问题需要不断摸索,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发展过程中对队伍的构建责权主体不够明确,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各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5-7]。

2.2  农村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与发展前景均落后于城市,农村很多社会事业的发展存在滞后与陈旧情况。一方面,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社会大众对农民的认知一直停留在贫穷落后的状态,社会对农民的职业发展普遍持有怀疑态度;另一方面,城市的各项发展与乡村有较大差距,无论是从社会福利保障还是子女上学来看,城市的条件优于乡村,乡村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愿意去城市谋求发展。此外,我国工业化的推进,使农村务农的劳动力有了更多就业发展机会,与种地相比,在城市的创收更多,乡村出现土地荒废、空心村的情况。其次,培养新型农民队伍面临严峻问题,如何培养、培养谁成为新型农民队伍建设发展道路上的两大难题。年纪偏大的农民在知识文化水平与认知能力上存在缺陷,并非良好的培养对象,而年轻人对种地存在畏难情绪,更愿意外出务工[8]。

2.3  机制方面的问题

新型农民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第一,新型农民培训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新型农民培养的问题下达了很多政策,譬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但是仅趋向于框架和流程化,针对具体实施的细节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探索。第二,国家尚未构建农民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传统农民的职业教育只能依赖于祖辈长期以来遗留的种植经验,对种植理论和现代机械的应用缺乏系统化认识,若想培养新型农民,必须立足发展整体,构建像公务员、教师那样的终身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推动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第三,教育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与教育者有关,他们来自国内高校,对农业发展的理论十分娴熟,但就实际农业操作存在缺陷,培训内容往往不够接地气;另一方面与农民学习态度不积极有关[9]。

3  新型农民队伍的构建路径

3.1  从国家层面强化政府作用

首先,应从制度上保证新型农民队伍构建的科学性,使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从单向发展向多軌发展转变,从法律的途径保障新型农民的权益。出现无人种地、空心村的状况是因为该职业在经济与待遇上没有发展前景,若从立法角度将新型农民的权益进行保障,实现医疗、养老等多方面的社会统筹才能真正改变农民职业在大众心中的位置。通过立法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农民像其他职业一样受到关注并得到待遇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从事农业生产。其次,增加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建立配套的师资力量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购进教学设备,营造教学环境,制定教学制度,将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发展资金用于统筹与保障,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只有让群众切实地看到国家在推动“三农”改革做出的现实努力,才会有人愿意了解。最后,明确政府责权主体。从管理层级上看,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是策划、组织的主要单位,但同时也需要其他组织发挥合力。例如,可以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总揽全局,负责某个地区、整个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领导小组的意见执行,负责新型农民的培训组织与计划安排等工作;教育部门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搞教学研究;财政部负责调配款项;地方政府按照地方发展纲要安排协调指挥。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将责任具体到个人,才能促进新型农民队伍的构建。

3.2  加快构建新型农民培养的长效机制

首先,应尽快整合所有的教学培训资源,为开展培训工作奠定基础。具体可从3个方面考虑:第一,改善教育培训条件,这需要资金来改善师资、设备、实习基地等因素,政府通过追加资金实现对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的改善,并以此升级师资力量;第二,以县区为单位成立农民教育中心,该中心将承担基础、中级、高级的农业职业教育,并成立配套的继续教育课程,不断为农民补充农业新知识;第三,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加速网课、线上课程的建设,通知制作简洁易懂的农业科普知识节目来吸引农民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兴趣。其次,强化配套政策的建设。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育培训,而教育培训的巩固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目前我国在政策上还未建立配套的新型农民职业准入登记制度,即新型农民的培养、队伍的建设还不在规范化与系统化的管理轨道中,对农民施教不成规则,整体处于无序状态。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可从3个角度出发:第一,以各地市新型农民的培育状况建立新型农民资格制度,设置准入门槛,可将村中的养种植大户、农场主、干部等具有积极引导性质的人作为入选培养对象;第二,抓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制建设;第三,培训形式的多样化与针对性,课程设置要贴近农民生活,注意教育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由简入深,慢慢过渡,根据农业种类,分层次、分产业设置教学内容[10]。

3.3  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防控农业风险

首先,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各种要素自由流动。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绝不是单一进程,而是多项改革并举的结果,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缩减与城市的差距;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将闲散、多余的土地集中起来,加速家庭农场的发展,为后续推广机械化与智能化设备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要不断深化普及农业安全知识教育,同时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发展农业重大灾害保险制度来提高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尽可能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使农民能切实看到发展希望。

4  结  论

新型农民队伍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效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有坚定的决心,期望通过构建新型农民队伍实现农业发展的科学化,把我国潜在的农业产能激发出来,通过摸索构建路径实现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使我国农业能朝着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辉,许泱,李红,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及其精准培育研究——基于7省21县(市、区)63乡(镇)的调研数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3):23.

[2]朱奇彪,米松华,黄莉莉,等.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规模种植业农户的实证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4(5):1361-1367.

[3]金胜男,宋钊,常丽博.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龍江农场农户数据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5(6):322-324.

[4]王佳,余世勇.农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683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1):57-61.

[5]陈炎.新时代“中储粮铁军队伍”建设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2):163-165.

[6]王琼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5):14-18.

[7]本报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N].人民政协报,2018-08-24(4).

[8]袁康德.郴州市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2):119-120.

[9]曹均学,林媛红.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构建路径[J].传承,2016(1):96-99.

[10]乔一凡.新型农民培育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easant Team under the Vision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Strategy

Deng  Jianwei

(Business Food Bureau of Yongji City,Shanxi Province,Yongji,Shanxi 044500)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state is committed to improving the "three rural issues" and always regards agriculture a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party's work. Farmer,who is the guide and promoter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exp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e must advance with the times and build a new peasant team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grain.

Provide food security by ensuring food safety and realizing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builds a new type of peasant team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strategy.The path has been analyzed, 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staff.

Keywords:food security strategy,new farmers,team building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
小学班级文化的构建路径探索
构建社会合作治理体系的几个要点
基于“政治转基因”的中国话语权构建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伦理原则
浅谈教师制度伦理在师德建设中的构建
社会组织协商及其构建路径
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