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导致人们出现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等行为,使得人们极易患上胃部疾病。临床上,胃部疾病的种类繁多,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胃部疾病中的一种,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消化内科的门诊中间,有70%的患者为消化不良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俗称老胃病,具有反复发作特点,且在日常生活中,功能性消化不良会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需人们重视,且采取有针对性地治疗措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周期较长,在不同的时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表现出来临床症状不同,应仔细观察,对症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早期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等,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早饱、嗳气、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即上腹胀:患者在饮食后,食物会长期留在患者的胃内,促使患者产生不适的感觉,视为上腹胀;上腹痛:维护患者脐上、胸骨下缘下、两侧锁骨中线内的区域,部分患者感觉组织器官受损,从而产生腹痛感觉;早饱:患者在进食不长时间内,患者就会产生饱胀感,难以进食,进食量达不到正常水平,这种症状视为早饱症状。患者主要以上述症状中的一组症状为主,在一年十二个月中,该症状持续时间或者累计时间约为4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发病较为缓慢,且由患者饮食、精神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诱发,病程较长,因此患者要注意自身的情况,一旦发现表现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晚期症状:患者则会出现多种精神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失眠、焦虑以及头痛等,同时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即使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晚期症状,其不会表现出贫血、消瘦等消耗性疾病症状。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诊断标准主要采用罗马Ⅲ标准,即患者出现了早饱感、上腹痛、上腹胀等症状;到医院后,经胃镜以及相关的检查,并未发现患者出现器质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等,上述两种综合征表现较为相似,在临床上难以实现区分。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超过半年。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可以判断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
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检查手段多种多样,包含血常规、尿常规、X线检查、B超检查、胃液检查以及内镜检查等,经过全面的检查后,诊断患者疾病类型,采取针对性地治疗措施予以治疗。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的区分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与慢性胃炎的表现症状十分相似,与此同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大部分的患者会患有慢性胃炎疾病,比例约为30%-50%。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给予促动力药进行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并不能将慢性胃炎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范畴内。
在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两种类型,大量健康群体中,常常存在着浅表性胃炎,且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不需采取治疗措施。
慢性胃炎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经胃镜进行复查,将患者复查前和复查后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若无明显变化。胃镜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属于等同概念。此时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慢性胃炎或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区分。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在初期,其临床症状不显,一旦出现上腹胀、上腹痛以及早饱感等症状后,患者要重视,并且到医院进行检查,区别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与其他胃病,促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