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南苑是一个地标,给中华儿女留下了太多不可磨灭的记忆。
这里是中国航空航天的发祥地,这里让世界认识到了新中国空军的诞生,开国大典的受阅飞机就从这里起飞,是开国至今飞行梯队的阅兵村。当然,这里也是一个饱受战火熏燎和摧残的名字,一个在中华民族心灵史上留下创痛、更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名字,抗战的烽烟岁月让国人铭记。这里也是中外外交破冰的见证地。少为人知的是,这里曾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苑囿,也是清朝皇帝练兵和阅兵的重地。
聆听岁月深处那些依然令人感怀的故事,就像翻阅一页页史书。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启用,“南苑”这个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屈辱、抗争与复兴,体现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名字及名字背后的传奇再现世人面前……
每逢小长假或黄金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东北部南五环南侧、大兴新城与亦庄新城之间的南海子公园会吸引不少游人。公园草木繁盛,湖水清冽,是北京颇受欢迎的湿地公园之一。
南海子公园于2010年才竣工并对外开放,但说起“南海子”这个名词,却是大有来头。南海子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元、明、清三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直至清朝才更名为南苑。
流经南苑的永定河、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河流,为这一带喜水的动植物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草木繁茂,珍禽异兽聚集。早在辽金时期,南苑一带是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南面的一片郊野,这里水草丰美,各种野生禽兽栖息其间。由于地势开阔,河湖泉水密布,是游猎的最佳地,于是封建帝王就在这里筑苑渔猎,从而形成了皇家苑囿的雏形。
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在南苑圈地建了一个“广四十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天下旧闻考》称:“按下马飞放泊即今南苑之地。曰下马者,盖言近也。”所谓“飞放”,据元史记载:“春冬之交,天子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泊”,则指这一带地势低洼,在积水时汪洋若海的景貌。
元朝曾在此修建宫宇、帐殿以及其他各色各样的建筑,并在湖沼之上修建渡桥,以便帝王、贵族打猎休憩。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颁旨修葺并扩展“下马飞放泊”,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并更名为南海子,为此还修了120多里的围墙以防动物逃逸和老百姓入苑私猎。
后来,永乐帝还在南海子围墙中开了4个门,即北红门、南红门、东红门、西红门。其中,北红门是明代永乐十二年(1414年)扩建皇家苑囿南海子时始建的。同时,还修建了庑殿行宫,以及旧衙门、新衙门两座提督官署,另外还在海子南部建起晾鹰台。为了保护南海子的这些建筑和风景,明朝设有“海户屯”把守,由太监总领经营海子事务。
清朝入关后,十分重视骑马射猎,而南苑作为休养射猎的绝佳场所自然得到了皇帝的青睐,清朝先后几位皇帝对南苑进行修葺。清朝木刻印版的《北京南苑皇家狩猎场地图》就再现了当年作为北京最大皇家狩猎场的场景。
后来,康熙皇帝大兴土木,将南苑原有的围墙加高加宽,并斥巨资将其改造为砖墙,新增镇国寺、黄村、回城、双桥、小红门等5座苑门。南苑至此增为9座苑门,与北京城的9门相一致。鉴于皇帝们对南苑的钟爱,他们还特意在此修建行宫,以供皇帝登临眺望将士围猎,甚至处理一部分政务。南苑,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练兵和阅兵。南大红门的晾鹰台是南苑阅武的主要场地,故此当地百姓俗称其为“点将台”。康熙曾12次在南苑举行阅武活动。
后来,随着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立,清朝的许多政治活动及军事活动由关内转向了关外,南苑处理政务相对减少,此时更多是作为军事演练场。
19世纪末,京郊发生水灾,永定河决口泛滥,南苑城墙多半坍塌,珍奇异兽也因此散失,南苑逐渐萧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并攻下南苑,行宫寺庙被毁,鸟兽也被射杀。而此后的庚子赔款更令清政府国库空虚,无力修复南苑。1902年,清政府设立南苑督办垦务局,出售“龙票”,拍卖苑内荒地,宫廷太监和官僚趁机占了大片土地,在海子里相继建起数十座地主庄园,后来出现了大批村落,南苑这座拥用六七百年历史的皇家苑囿便消失殆尽,只留下一些村庄和地名。
南苑有一处近代建筑,即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清末与民国时曾前后作为多支军队的指挥机关或司令部所在地,又因其建筑类型较特殊,具有相当的近代史纪念价值,于1990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冯玉祥在南苑驻军时为了表达抗日的心情,在大红门的门洞上题了3条大字标语——在东小门洞上题写“努力奋斗”,在西小门洞上题写“救我国家”,在中间门洞上题写的是“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1935年8月28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29军军长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29军军部就设在南苑兵营。
1937年七七事變爆发后,29军中将副军长佟麟阁在南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慷慨陈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与会者一致拥护,请愿上阵杀敌。佟麟阁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布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北平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抗战胜利后,陆续聚集到西南大后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避难者等数百万人员都面临着东归的需要,对国家交通运输分流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持久战争的破坏,其他交通工具滞缓且缺乏,航空运输首当重任。中航、央航抓住这一契机,急速发展壮大。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飞行中队在南苑机场成立。飞行中队组建后通过短暂的训练,正式开始担任北平的防空保卫工作。
这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如期举行。在30万人的欢呼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东方天空传来了震耳的轰鸣声,人民空军的第一支飞行中队像道道闪电,穿云破雾。站在城楼上的毛泽东略眯双眼,一只手不停地用力朝天上挥动着。广场上的群众把头上的帽子,手中的报纸、毛巾都抛向天空,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轰鸣声。
当时,参加阅兵的仅有17架飞机,从南苑机场起飞。但欢腾的群众并不知道,当天的受阅机群还承担着秘密任务——保卫开国大典的安全。开国大典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宾、贵宾都集中在天安门城楼,数十万军民集中在广场,这是敌人破坏、攻击的最好时机,防范工作必须万无一失。当17架飞机从天空飞过时,其中4架还担负着战斗值班的任务,挂着实弹受阅。当年担任受阅飞行领队的邢海帆说:“飞机带弹受阅这在世界空军史上没有先例。但那时敌情十分复杂,如果真的敌机来了,我们就将立即投入战斗。”
因为机场跑道长,安全环境好,南苑成为迎送外宾的重要场地。1971年7月9日12时15分,经过近8个小时的飞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所乘坐的波音707飞机自巴基斯坦秘密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基辛格这次秘密访华,是次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破冰之旅”的序曲。
虽然首次访华没有见到毛泽东,可1972年至1975年间,基辛格跟毛泽东有5次见面。南苑机场一次次成为他踏上中国土地的第一站。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北京南苑机场,开始了一次他称之为“谋求和平的旅行”。
在距离舷梯尽头还有几步台阶的时候,尼克松就早早地微笑着向等候在舷梯下的周恩来伸出了手。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足足有一分多钟。电视镜头一直对着这个历史性场面,并通过卫星将这一实况传到全世界。
与几个月前基辛格访华的秘而不宣相反,这一次是公开而高调。2月的北京依然寒冷,站在舷梯前的周恩来并没有戴帽子。为了体现外交礼仪上的平等,尼克松考虑很多。据他的女儿朱莉回忆,当尼克松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周恩来当天穿了大衣到机场迎接后,他也要求穿上大衣走出飞机,与周恩来握手见面。下舷梯到快一半时,周恩来开始鼓掌。尼克松略停一下,也按中国的习惯鼓掌相报。
尼克松访华一周后,中美两国在上海签订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尼克松在离开中国前夕的宴会上祝酒时说,他对中国的7天访问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1984年,为适应“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需要,中国航空联运公司(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前身)正式成立。而北京南苑机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机场也迎来了“为民服务,沟通运输”的新使命。
随着时代的变迁,南苑渐渐成为城中机场,极大地限制了北京南城的发展,也凸显了机场离市中心过近的缺点。据“城南计划”,丰台将着重提升南中轴地区,规划建设首都商务新区,并加快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大致范围是15.6平方公里。其中,南苑机场被视为“战略留白”。笔者认为,可以把南苑机场一带改造成一个以航空文化为主题的子公园,内建一座中国航空博物馆,保留曾經的一些历史痕迹,展示中国航空的文化脉络。
2019年9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南苑机场“一夜转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也意味着有着109年历史的南苑机场告别历史舞台。为此,原南苑机场所在地的未来又一次被提上日程,但“战略留白”究竟为何,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