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成长记”

2019-10-20 09:27卢矜矜
音乐爱好者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钢琴琴师英式

卢矜矜

1800年之前的钢琴发展历程

钢琴的发明

1700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B.Cristofofi)制成了一种键盘乐器——“有强弱音的羽管键琴”,这是现代钢琴诞生的标志。在此之前盛行的是两类古钢琴: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又称“楔槌键琴”)和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又称“羽管键琴”)。古钢琴在巴洛克时期发展到顶峰,后逐渐被性能更加优良的钢琴所取代。

克里斯托福里自1688年起开始在梅第奇家族擔任宫廷键盘乐器的制作师,制作了琴槌向下击弦的击弦机装置。琴槌是用麂皮包裹的木槌,琴弦可以全段振动,区别于古钢琴的发音方式,音量较大。后来,他对乐器持续改良,发明出能够“用演奏者按键力度的大小来控制音量高低”的键盘乐器,此后许多制琴师都参照他的制琴原理制作钢琴。

1726年,德国制琴师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据此原理制造出德国的第一台钢琴,并对其进行革新,使其音量更大、音效更好。西尔伯曼有许多徒弟和学生对早期钢琴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其中影响力最高的十二位被称为“十二门徒”。后来“有强弱音的大羽管键琴”(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逐渐被简化为“Pianoforte”或“Fortepiano”,作为当时钢琴的名称。1739年,立式钢琴出现,由意大利人加利安诺(Domenicodel Gagliano)发明,首次将琴弦竖直排列,是为了节省空间和材料。但由于做工和用料的限制,它的琴身依旧很庞大。

“英式”“维式”两大流派

十八世纪下半叶,即古典主义盛期,钢琴的制造工艺高度发展,制琴师们持续改良内部击弦机的结构,并调整琴身外形,使之更为合理。其中西尔伯曼及其“十二门徒”在钢琴的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西尔伯曼的两位徒弟制造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以下简称“‘英式钢琴”)和“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以下简称“‘维式钢琴”)。1766年,约翰·楚姆佩(Johann Zumpe)发明了“英式”钢琴。“英式”钢琴声音饱满浑厚,有着较强的共鸣效果,并且构造简单,节省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当时广受喜爱,加速了钢琴取代羽管键琴的进程。1768年,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用楚姆佩制作的“英式”钢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音乐表演,具有历史意义。

后来,英国钢琴制作师布罗德伍德(Johannes Broadwood)又在“英式”钢琴的基础上做了重要改进。1771年,他制作了第一台翼型外形的钢琴,并用金属支弦架代替过去的木质支弦架。1796年,布罗德伍德使钢琴的音域扩大到六个八度,钢琴的表现力增强。1817年,贝多芬获赠布罗德伍德的钢琴,激赏之下,为它谱写出著名的《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槌子键琴)》(Op. 106)。

1770年,德国的斯坦因(Johann Stein)发明了“维式”钢琴,因这类钢琴在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德语国家创造而得名。这种钢琴的琴槌是由较小的皮革包裹的,发出的声音轻而尖细。时间久了,随着琴槌的不断敲击,皮革会越来越硬,使钢琴的音质更为干涩。1773年,斯坦因将较软的织作物覆盖在琴槌皮革外,使钢琴的音色得到了改善。

持续改良

随着作曲家和大众对乐器性能的高要求,钢琴的材质和制作技术需要持续改良。钢琴整体结构的稳定是改善各性能的基础。为了配合琴弦张力的不断增大,产生更丰富的声音,钢琴的音板、背架等骨架构成也需要更加结实牢固。有制琴师将原来的木框架增加了尺寸,但效果仍不明显。1799年,史密斯(Smith)在制作支架中加入新材料铸铁,代替了原来的纯木制框架,增加了钢琴音效的稳定性。

立式钢琴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早期立式钢琴个头庞大,高达两米多,由于琴弦竖直排列,低音琴弦长,高音琴弦短,呈现为左高右低的形状。1800年,美国人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和维也纳人马提亚斯·米勒(Mattias Muler)分别制造出了体态更小的立式钢琴,琴壳呈对称形状。

钢琴在十八世纪末得到普及并发展迅速,多数制琴师都着手于钢琴的制作而放弃了古钢琴。这一乐器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凭借形制、性能方面的优势取代了古钢琴,在键盘乐器中占据主导位置。钢琴的名称在这一时期由“Pianoforte”简化为“Piano”,并沿用至今。

1800年后的钢琴发展历程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以个人的主观感受为中心,艺术家们无所不用其极般地宣泄着各类情绪,创作上不拘一格。这一时期是科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钢琴制造技术随之更上一个台阶。这一时期的钢琴主要在之前的发明上进行高品质的改进,以继续扩大音域,提高音质,许多制琴方法应用至现代钢琴。这些制琴技术有着较高的历史作用,同时为当时的优秀作曲家增添了许多灵感,为他们带来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音量、音色的改善

钢琴的音色与琴弦、琴槌的制作有着密切联系。十九世纪初,铸造工艺的发展推进了琴弦的改良进程。钢琴低音区使用较重的铜丝缠弦,中音区和高音区由一键两弦改为一键三弦,钢琴的音量增大,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变换。1808年,法国钢琴制作师塞巴斯蒂安·艾哈德(Stbastien Erard)发明了弦钩,这是一种黄铜搭扣,琴弦从中穿过。它可以精确地确定琴弦的发音长度,同时防止琴弦在被琴槌敲击时向上带起发生移位,提高了音效的稳定性。1822年,艾哈德的商行将这一装置进一步改良,发明了“双擒纵连动装置”。

十九世纪初,有制琴师将更多的织物覆盖在皮革上。1826年,巴黎制琴师让·帕普(Jean Pape)用更加细质柔软的兔毛和羔羊毛做成毛毡包裹琴槌,使琴槌更富有弹性和重量,因而发出更加清脆精细的音效。1850年,艾拉尔德制造了更坚固的木质琴槌,毛毡的制作也更加柔软,琴槌的弹性提高,产生的泛音更加豐富。

稳定性的加强

钢琴结构的稳定性为整件乐器各性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十九世纪之前,钢琴仅在弦轴板和其他支架间有金属支架,其他结构都是木制,产生的稳定性并不理想。1800年,制琴师约翰·霍金斯第一个将全金属的框架引入钢琴的琴壳。1820年,威廉·索斯韦尔(William Southwell)首次发明了金属框架,装在钢琴的外框上。1821年,布罗德伍德改良了平台钢琴的内部装置,将与琴弦平行的三根框架的金属条增加为五根。这种做法不仅让钢琴更加牢固,还为钢琴音域的增加提供了条件。之后他还进行了大胆革新,在钢琴上安装了挂弦板,同样是金属材料,并将金属挂弦板与金属条合为一体,大大增加了钢琴的稳定性。

1825年, 阿尔菲乌斯·巴布科克(Alpheus Babcock)将分离单个的金属条焊接起来,制成一整个牢固的金属框架,使钢琴的共鸣效果更好,音响更洪亮。这个装置的改良在波士顿申请了专利,并很快被用于“英式”钢琴的制造。1843年,波士顿制琴师乔纳斯·奇克林(Jonas Chickering)在三角钢琴的制造中也使用了金属框架。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整体的金属框架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884年,布罗德伍德的钢琴金属框架已接近现代三角钢琴中的框架构造。

音域的扩大

1828年,制琴师们开始在立式钢琴上进行扩大音域的实验,将琴弦平行的排列形式改为交叉排列,即中音和高音的琴弦保持平行排列,低音则在它们上方从钢琴的左后方交叉排列至右前方。1859年,德国制琴师海因里希·施坦威(Heinrich Steinway)将此变革应用在平台钢琴上,同时用钢丝制作了更粗、更长的琴弦,琴弦的张力增大,这使钢琴的音域达到了七个半八度。到了十九世纪末,几乎所有的钢琴都采用了交叉弦排列方式。

制琴公司的推动

钢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各个制琴公司竞争而择优改良有着密切关系。第一个批量制造钢琴的公司由格拉夫(Graf)于1809年在维也纳创建。许多作曲家,如贝多芬、舒曼、李斯特等人都用过这家公司制造的钢琴。贝森多夫(Bosendorfer)的钢琴厂创建于1828年,是知名的手工制作钢琴品牌,具有考究的用料和精湛的工艺。这个工厂主要制造音乐会三角钢琴,音色厚重饱满,气势磅礴。世界上最大尺寸的三角钢琴就是在贝森多夫钢琴厂生产的,有九十七键,被称为“帝王”钢琴。

1836年,海因里希·施坦威创建了施坦威钢琴公司,这家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1853年,施坦威的儿子查尔斯在纽约创建了施坦威父子公司(Steinway & Sons)。1859年,他们制造出全铁框架和琴弦交叉排列的三角钢琴,获得轰动性的影响。1876年,施坦威公司制造了音乐会三角钢琴,这是现代三角钢琴成型的标志。

“乐器之王的诞生,自然是十八、十九世纪音乐文化大潮的时势造英雄,它是顺天应人应运而生的:然而英雄又造时势,对音乐大超有推波助澜之功,且厥功甚伟!”辛丰年先生曾在《乱弹琴》中如是说。回顾钢琴这件乐器的成长历程,不禁感慨,从喃喃细语的初生之犊发展成如今拥有八音迭奏之势的庞大机器,这是一代代制琴师与音乐家相互成就的结果。

猜你喜欢
古钢琴琴师英式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拼写为什么不同?
英式苦啤酒
VINTAGE乐器声音的魅力
——以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古钢琴为例
断弦
断弦
英式下午茶
古钢琴与巴洛克音乐的融合及发展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 之三)古钢琴之
——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四)古钢琴之
——拨弦古钢琴(也称羽管键琴Harpsichord)
英式英语VS美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