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 石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 之三)古钢琴之
——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
★文/金 石
18世纪中下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影响,主调音乐开始兴起,管风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情感表达的需求。此时,古钢琴逐渐替代了管风琴,登上了键盘乐器的历史舞台。
古钢琴按照其发声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又称克拉维卡古钢琴,另一种是拨弦古钢琴( Harpsichord )又称羽管键琴。这两种古钢琴乐器约产生于15世纪初叶,16世纪中叶以后在欧洲广泛流行。击弦古钢琴是以手指触动键盘,使键盘另一端的金属楔槌击弦发声,它能通过手指弹奏力度的大小来控制些许的音量,主要用于教堂和学校。拨弦古钢琴是以手指触动键盘使键盘另一端的羽管或拨子拨弦发声,它无法以手指弹奏的力度来控制音量的大小,主要用于宫廷和歌剧院。
中世纪波斯地区出现的杜西马琴(Dulcimer)是一种击弦乐器,它的外形与演奏方式都类似于现在的扬琴,其发声原理使击弦古钢琴及现代钢琴的产生得到了启发。
据文献记载,最早关于击弦古钢琴演奏的绘画是在1440年的魏玛奇书(Weimar,Wonderbook)中。勃艮第(Burgundy)地区乐器制造师亨里克斯·阿尔诺特(Henricus Arnault)在1440年绘制了带弦键盘乐器的制造详图,图中绘制了反弹敲击连动装置与键盘的结合,这说明此时已经有了击弦键盘乐器。现存最早的击弦键盘乐器制造于1490年左右,陈列于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的唐纳森展览馆。
大约在11、12世纪,出现了当时最简单的击弦键盘乐器——在琴弦乐器上增加一排琴键,琴弦与琴键形成垂直方向,琴键末端安装一个小铜块,按动琴键,小铜块就会击响琴弦。大约在16世纪,其形状为长方形、无脚,后来装成家具式脚架,琴键置于共鸣板上方,这时的琴键比现代钢琴小而窄。在18世纪之前,一根弦上按照弦长的不同音点位置触键发音,可以奏出2个至4个音高。18世纪初,发展成为一键一弦,即一个琴键只击打一根琴弦,后来发展为一键二弦或三弦,即一个琴键同时击打两或三个同音高的弦,使琴的音量有了大幅的增加。
有人把击弦古钢琴分为分弦古钢琴和不分弦古钢琴两种。分弦古钢琴是几个琴键击打同一对琴弦的不同位置发声,它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价格低廉,演奏稳定性好,更适于练习键盘技巧。不分弦古钢琴是每一个琴键击打独立的一对琴弦发声,它体积大、调律费时、造价昂贵,但转换音调简便、音量共鸣大、音域宽,适用于小客厅的室内独奏、伴奏。
击弦古钢琴起初低的键面材质是由杨木、柏木、柠檬树制成,多为褐色或黄色,高的键面材质多由乌木制成,颜色为黑色。后来低的键面换成黑色,高的键面为白色(材质多为骨类、象牙)。直至18世纪初才变成现在的黑白键布局。
演奏者在弹奏时,能发出亲切、细腻的声音;触键时间长,可以自由延长声音;压力大小的变化可以控制音量的大小,而且反复按压还能奏出近似揉弦颤音的效果。它还能奏出倚音、颤音、滑音、双音等,适合演奏富于情感的音乐,当时很多作曲家、理论家和诗人都对它赞不绝口。在演奏指法上,击弦古钢琴的弹奏主要用2、3、4指,如:右手上行用3、4指,下行用2、3指,后来巴赫(Bach)首先应用了1指弹奏,突破了原来的弹奏法。
由于击弦古钢琴的音量较小,所以只适用于在家庭或小客厅弹奏,加之其演奏功能不全等弱点,至17世纪下半叶,逐渐被拨弦古钢琴所取代。20世纪中叶,受复古思想的影响,它又重新得到了关注,人们大量仿制击弦古钢琴,使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又重新焕发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