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辉霞
摘 要: 秦宗权是在唐朝末年兴起的地方军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秦宗权纵横捭阖,驰骋河南两淮地区,势力强盛建号称帝。秦宗权从一个许州牙将转而成为雄霸一方的军阀,这与当时的混乱形势有着密切关系。在黄巢起义期间秦宗权趁机占据蔡州,扩张自己的势力。黄巢起义平定后唐僖宗返回长安后,先后派其他人全力对付秦宗权。秦宗权败亡后,朱温势力日益强大,蔡州军将亦窜往南方。可以说秦宗权势力的兴衰,直接影响唐朝末年的政治进程。
关键词: 唐末 秦宗权 蔡州
一、占据蔡州
秦宗权,《新唐书》作蔡州上蔡(今河南汝南人),《旧唐书》作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最初为许州牙将。广明元年(880年)十月,黄巢率众渡淮北上,忠武军节度使薛能派遣秦宗权领兵抵御黄巢。据《资治通鉴》载:“初,薛能遣牙将秦宗权调发至蔡州。”[1](8237)可以说黄巢涉淮给宗权提供了一个占据蔡州的契机。当年十一月忠武军哗变,大将周岌杀节度使薛能,控制了军中大权,朝廷遂以周岌为节度使。其时秦宗权已经抵达蔡州,“闻许州乱。托云赴难,遂逐刺史,据其城”[1](8237)。面对黄巢军队“日寇郡城”,秦宗权组织蔡州士兵,据城抵抗黄巢的进攻。周岌到任后“泊岌至,即令典郡事”[2](5398),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并奏请朝廷。
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逃亡成都。中和元年(881年)四月,宦官杨复光率领三千忠武士兵到达蔡州,劝说秦宗权“俾同义举”,“上蔡有劲兵万人,宗权即与监军杨复光同议勤王”[2](5398),随后击破黄巢部众,夺取邓州、汝州。秦宗权因抵抗黄巢有功,在中和元年(881)宦官杨复光奏报朝廷,擢秦宗权为蔡州防御使。不久,唐僖宗以秦宗权所率领蔡州军队为奉国军,升秦宗权为节度使,进位检校司空。秦宗权从忠武军牙将,一跃成为藩镇节度使。
根据《资治通鉴》和《新唐书》的记载可以看出秦宗权在升为节度使时杨复光功不可没。秦宗权在从一个牙将到成为节度使这样大的转变中忠武军监军杨复光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杨复光和秦宗权都是拥有强大势力的人,在当时节度割据的混乱情况下,杨复光不但没有与秦宗权敌对反而帮助秦宗权做到节度使的地位,这大概是因为杨复光与秦宗权之间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倪彬在《秦宗权降巢之事浅议》中曾提到这两个人之间的利用关系。这类相互利用的干系可以从史料记录中看出来。当时秦宗权占据蔡州想要背叛周岌,杨复光率领三千人前去劝说他,秦宗权当即决定让王淑率领一万多人跟随杨复光。据《新唐书》卷二〇七《杨复光传》中如许记录:“淑逗留,复光斩之,并其军为八,以鹿宴弘、晋晖、张造、李师泰、王建、韩建等为之将。”[2](4773)杨复光想要借助秦宗权的兵力增强自己的实力,而秦宗权则打算依靠杨复光扩大自己的势力,达到其名正言顺争霸的目的。
秦宗权占据蔡州后,便积极扩充势力,招揽豪杰,王建、张佶、韩建、孙儒等人,皆罗致麾下。王建,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重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侯。广明中,黄巢陷长安,僖宗幸蜀。时梁祖为巢将,领众攻襄、邓,宗权遣小校鹿晏弘从监军杨复光率领师攻之,建亦预行”[3](1815)。韩建,其父韩叔丰为蔡州牙将,“秦宗权之据蔡州,招合亡命,建隶为军士,累转至小校。唐中和初,忠武监军杨复光起兵于蔡,宗权遣其将鹿晏弘赴之,建与里人王建俱隶于宴弘军,入援京师”[3](203)。又有张佶,长安人,曾为宣州幕僚。“恶观察使秦彦为人,弃官去。过蔡州,秦宗权留位行军司马”[4](993)。经过几年发展,秦宗权由万人武装,逐渐成为河南势力最强的军阀。
二、肆虐河南
中和三年(883年)四月,黄巢受到唐军四面围攻,特别是受到河东李克用所领沙陀四万精兵进攻,退出关中。五月,黄巢命大将孟楷率兵一万多人进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以兵逆战,为贼所败。攻城急,宗权乃称臣于贼”[2](5397)。这种做法是秦宗权在面临黄巢强大势力攻击下为保存实力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秦宗权投降黄巢后,随同黄巢围攻陈州、许州。不久,黄巢大将孟楷在陈州城下为守将赵犨所杀,黄巢率领围攻陈州,“营于城北五里,为宫阙之制,曰八仙营”。黄巢围城长达十个月,失去战略转移之机,很快就陷入河东节度使、宣武节度使朱温、徐州节度使时溥大军的包围中。中和四年(884)五月,大雨冲毁黄巢军的壁垒,黄巢冲出包围率军逃走,各路唐军紧追不舍。黄巢军士溺死战死者甚众。大将尚让率万人叛降时溥,李谠、葛从周、張归霸等投降朱温。六月,黄巢兵败自戕于泰山脚下的狼虎谷。
黄巢兵败之后,唐僖宗于次年返还长安。然长安一片残破,中央控制力大为减弱,唐朝“号令不出国门”。中央仅控制长安周边几处地方,如同州、华州,其他地区则被各军阀占领,张钧控制泾原地区、王重荣控制河中地区、路审中控制鄂岳地区,东方逵控制鄜坊地区,同时作为独立地方统治者中凤翔的李昌符、邠宁的朱玫、魏博的乐彦桢、天平的朱瑄、忠武的鹿宴弘、淮西的秦宗权、福建的陈岩,武宁的时溥等也各自控制着其所在地区,藩镇之间“互相吞噬”。秦宗权乘机“纵兵四处,侵噬邻道”,“遣其将秦彦乱江淮,秦贤乱江南,秦诰陷襄阳,孙儒陷孟、洛、陕、虢至于长安,张眰陷汝、郑,卢塘攻汴州”[2](5398)。光启二年(886年)四月,唐僖宗为藩镇所逼,逃往山南西道。邠宁节度使朱玫拥戴嗣襄王李熅监国,随后称帝,改元建贞,“尊僖宗为太上元皇圣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率诸藩贡奉,归着十八九,而蔡州秦宗权自僭号,惟太原李克用不从”[5]。秦宗权亦称皇帝,“置百官”[1](8321),仍以齐为国号,以示继承黄巢大齐政权。《旧唐书》卷二〇〇下《秦宗权传》载:“巢贼既诛,宗权复炽,僭号称帝,补署官吏。”[2](5398)经过四处征战,秦宗权势力得到极大的增长,“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衙滑”[2](5398)。河南境内,“唯赵犨保陈,朱全忠保汴,仅自完而已”[2](5398)。
三、兵败覆灭
秦宗权势力虽然强大,但他“无霸王计,唯乱是持”[5](6465)。秦宗权没有长远规划,四面树敌又不注意发展生产,境内民生凋敝甚至出现了以人为食的情况。“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2](5398)。军粮匮乏,则掳掠居民,杀人以充军食。这种情况注定是不能持久的。与秦宗权四面征战的做派不同的是,朱全忠采取收买、拉拢其他地区藩镇势力对抗秦宗权,这其中包括朱瑄。朱瑄曾发兵帮助过朱全忠,朱全忠非常感激他,与朱瑄结为兄弟。朱全忠一方面与朱瑄交好,另一方面积极拉拢陈州刺史赵犨。自中和三年(883)以来,陈州节度使赵犨就不断遭到黄巢的进攻,之后又有秦宗权的侵略,赵犨不能抵挡,很多时候倚仗朱全忠的救援。赵犨为了感谢朱全忠的解救,还与全忠结为姻亲。除此之外,朱全忠还与魏博节度使乐彦桢、杨行密等人关系较好。这样交好拉拢策略使得朱全忠能联合其他势力与秦宗权对抗。除此之外,投降于朱全忠的黄巢旧部在朱全忠的争霸战争中充分发挥作战优势,对于朱全忠作战的胜利必不可少。
光启元年(885年)三月,僖宗任命武宁节度使时溥为蔡州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讨伐秦宗权。时溥倾全力争夺淮南,秦宗权“连陷汝、洛、怀、孟、唐、邓、许、郑,圜幅数千里,殆绝人烟,唯宋、亳、滑、颖仅能壁垒而已”[3](5)。其时,蔡州将领秦贤攻略宋州、曹州,宣武朱全忠被迫与之约和,秦贤趁此要求将汴州以南都归蔡州,并且违约率兵侵入汴州。朱全忠对此非常恼怒,曾出言“我出十将,必破此贼”[5](6465)。与贼作战,杀敌甚众。
光启三年(887年)五月,蔡州将卢塘领兵万人屯驻莆田北的万胜寨(今河南中牟境内),夹汴水两岸扎营,修造桥梁以阻断汴水交通。朱温趁黄昏迷雾,帅精骑进攻,大败卢塘军,卢塘投水而死。随后朱温乘胜领兵,出汴州酸枣门,击破汴州城外张眰营寨,追敌二十余里。
秦宗权闻讯,从郑州前往汴州汇合张眰,与汴军决战。朱温求援兖州朱瑾、郓州朱瑄,“朱瑄、朱瑾皆引兵赴之,义成军亦至”[1](8357)。次日,朱温率诸军与秦宗权大战于汴州北郊边孝村,秦宗权大败而逃。战后,“蔡人之守东都、河阳、许、汝、怀、郑、陕、虢者,闻宗权败,皆弃去”[1](8357)。蔡州军退回蔡州,不敢窥视河南诸州。蔡州行军司马张佶对大将刘建锋说:“秦公刚鸷而猜忌,亡无日矣,吾属何以自免!”[1](8343)
光启三年八月,扬州发生秦彦、毕师铎之乱。秦宗权遣其弟宗衡、孙儒、张佶将兵万人渡难。十一月,孙儒杀死秦宗衡,投靠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文德元年(889)二月,唐僖宗改任朱温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诸镇兵皆受全忠节度”。五月,蔡州将、荆襄节度使赵德諲为行营都统。随后朱温率诸镇兵会合赵德諲荆襄之兵,大败蔡州于蔡州城南,夺取北关门,秦宗权屯守蔡州中城。八月,朱温夺取蔡州南城,因寻军粮不继而撤兵。
十二月,蔡州将领申丛看到大势已去,囚禁秦宗权,投靠朱温。朱温奏以申丛为蔡州留后。但申丛态度犹豫,又想撇开朱温,直接向朝廷献俘。龙纪元年(889年)正月,都将郭璠杀死申丛,控制蔡州残兵,将秦宗权送往汴州。二月,朱温随后派遣行军司马李璠、牙将朱克让献俘于京师。昭宗登延喜楼受俘,送交京兆尹孙揆询问完毕,斩于西市独柳树下。
四、结语
从广明元年(880年)秦宗权占据蔡州,到龙纪元年(889年)被唐廷斩首,秦宗权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势力膨胀,横行河南境内,“有众数万,攻陷邻郡,杀掠吏民,屠害之酷,更甚巢贼”[3](5)。秦宗权势力的兴起,不仅破坏河南地区的经济,加剧百姓困苦,而且对唐末局势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秦宗权势力的扩展,朝廷没有获得喘息的机会,各地的藩镇趁乱攻伐,“互相吞噬,惟力是视”[1](8386)。在与秦宗权的斗争中,朱温势力由弱到强,成为实力最强的军阀,最终灭亡唐朝建立后梁。秦宗权所率领的蔡州军人在唐末藩镇争战中,五代前蜀创建者王建、楚国建立者马殷都是蔡州军人,建立闽政权的王潮和王审知兄弟都是秦宗权的部属,扰乱江淮的淮南节度使孙儒、杀戮唐朝诸王的振国节度使韩建都曾是秦宗权的部将。秦宗权的活动时间虽短,但深刻影响了唐朝末年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書局,1976.
[4]吴廷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