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与《鸜鹆图》

2019-10-20 14:21杨晓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6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艺术魅力宋徽宗

杨晓雪

摘 要:宋徽宗當政期间,宋代画院获得繁荣发展,《鸜鹆图》就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空间构图、艺术魅力及赵佶与《鸜鹆图》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其性格特征和此画创作的政治背景,敬希大雅宏达有以教之。

关键词:宋徽宗;《鸜鹆图》;空间结构;艺术魅力

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翰林院画院成为中国皇家最早的绘画学院,拥有一套系统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画院制度成为科举教育制度的一部分,要考经文、画功,其标准是:“不模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象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一时间画院画家地位大增,甚至可以服绯紫佩鱼。在艺术创作上,赵佶提倡写生,注重法度,要求形神兼备。宋人邓椿在《画继》中记载:龙德宫初落成,许多画院高手画的壁画都未能引起赵佶的重视,唯独赏识殿前廊柱拱眼上画的一枝月季。原因是宋徽宗认为月季花四季的变化,其花、蕊、叶都不相同,可见他注重观察事物,并感受、认识和体验生活。宋代画院画家可考察达100余人,如张择端、张希孟、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等,都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

1 《鸜鹆图》的空间构图

《鸜鹆图》轴,纸本,墨色,该作品长88.2厘米,宽52厘米,具体时间不详。该画曾被庞莱臣收藏,后捐赠予南京博物院藏,我们才得以一睹芳容。鸜鹆,俗称“八哥”,性好斗。赵佶笔下的《鸜鹆图》营造了一种祥和欢快的氛围,古树上一只鸟儿兴奋的张嘴拍翅观战,地面上两只鸟儿激烈战斗以致羽毛飞起,古树的静与鸜鹆的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画面更加传神。设色上恰是纸本墨笔画,给人一种宁静风雅、和谐朴素之趣。

《鸜鹆图》就是一幅写实之作,古松枝干枯枝翘、弯曲有致,整个树枝呈三角形布局,为世人眼中最为稳重的构图。把两只鸜鹆一正一反安排在画面底端的左面,另一只安排在画面的上面,正在展翅欲飞,又似张嘴呵斥它们不要再争斗了,下面的两只鸟好像没有听树上鸟儿的忠告,最下面鸜鹆进行奋勇反击,回首啄对手的右足。如果把这三只鸜鹆联系起来考虑,可以看出三者之间又是一个三角形。画面中间是几根零零散散的羽毛,看似争斗凶猛,在运动中相对静止,不仅带有哲学意味,而且制造了紧张的氛围,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整幅画画面疏密有致,于简单之中能够格物致知,足见神韵,用色古朴,绝无庸俗之气。万新华先生对《鸜鹆图》作的分析:“《鸜鹆图》……有文人画的意境……布白疏密,以空灵简约取胜,显然是文人士大夫画家的格调。文人画家讲究诗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鸜鹆图》简逸明了,足以当之”[1]。古松树和三只鸜鹆占整个画面三分之一,空白之处填以题跋。宋徽宗在整幅画面的花押盖章,填补了画面的空白,使整幅画平衡感加强。

2 《鸜鹆图》艺术特色

《鸜鹆图》的花押极具特色,既像“开”字,又像拉长的“天”字。其花押的含义主要三种:第一,花押是“天下一人”[2]的略笔。徐邦达先生认为当时身为天下君王,“天下第一人”和“天下独一人”自称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二,“天水”之意。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徽宗,万几之暇,惟好书画……。丹青卷轴,具天纵之妙,有晋唐风韵。……画后押字用天水,及宣和、政和小玺志,或用瓢印,虫鱼篆文。”[3]第三,“天水”指宋徽宗的郡望,《宋史》卷六十五《五行三》中曾记载:“天水,国之姓望也。”[4]由此可知,“天水”确为宋王朝皇族的郡望。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陈寅恪认为“花押”为“天水”之意,而非“天下一人”。目前学术界主要认同第一种说法。在印章上作花押,盖章略正方形,为“御書(御书)”二字印玺,使整幅画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虚实相生,在赋色上也是起到呼应和谐调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宋以前绘画没有作者的署名,主要以藏款为主,尤以小款居多。于安澜编的《画品丛书·画史》中写道:“米芾记载他曾在两幅作品中分别发现‘洪谷子荆浩笔字在合绿色抹石之下,‘华原范宽于瀑布边。”[5]“台北故宫博物院李霖灿发现范宽《溪山行旅图》上藏于树叶中的‘范宽款。”[6]两宋时期宫廷绘画兴盛起来,以苏轼、米芾、赵佶等为代表开创了诗、书、画、印四者结合的审美情趣,《鸜鹆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幅《鸜鹆图》一直藏于宫廷之中,不乏帝王名臣的题款,这幅画的最上部有乾隆御笔“活泼地”三个大字,署“庚辰春御题”,钤“乾隆”圆、方印各一枚,令盖“乾隆九玺”和“嘉庆御览之宝”印。后人钤“乾隆定翰”“含豪貌然”“落纸烟云”等收藏印,裱边有咸丰、许乃普、沈兆霖、奕淙、奕等人的题跋。不论从诗、书、画、印,还是后来的帝王将相题款都说明了此画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3 宋徽宗与《鸜鹆图》

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自幼爱好书画,艺术萌芽在蔡條的《铁围山丛谈》有记载:“(赵佶)初与王晋卿诜、宗室大年令穰往来,二人者,皆喜作文词,妙图画……时亦就端邸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青出于蓝者也……”[7]王诜、赵令穰、吴元瑜、薛稷都是当时有名的画家,赵佶经常与他们切磋技艺,深受影响。在花鸟画创作上,赵佶主要继承了五代南唐画家徐熙和黄荃的绘画风格。

宋徽宗在位26年,生活腐化奢侈,“宫禁竞尚北珠”,多向辽贸易“榷场”购买。女真各族不堪辽的沉重欺压,于天庆四年(1114)发生了宁江州、出河店之战,之后战争不断,于保大元年(1121)五月,率军千余人及本族人迁至咸州投降女真。《鸜鹆图》正是在这种政治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古松枝上的鸟象征着宋王朝,位于画面的制高点,雄视一切,以此来象征王权的至高无上。松树历来就有万年不倒、福寿绵延之意,这是宋徽宗对宋王朝的美好愿望和期盼。除此之外,这也是宋徽宗希望自己的帝王生涯长久,他虽政治上昏庸无能,但仍希望成为天下至尊,无人能及。地面上互斗的两只鸜鹆象征着辽、金,不停地在争斗,树上的另一只鸜鹆似观战兴奋,又似愤怒呵斥他们不要再开战,把宋徽宗内心对于辽金战争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整幅画面中,宋王朝仍然是一副高高在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傲慢心态。加之,宋徽宗的花押,不论是“天下一人”还是“天水”之意,都是君主唯我独尊的胸怀和抱负,以及“高处不胜寒”孤独角色。松树、鸜鹆构造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宋徽宗正是从视觉真实来表达这幅画的政治寓意。

虽然在政治上,宋徽宗是有名的昏君,但在艺术上确实有很高的造诣,恰似前朝南唐后主李煜。后人对宋徽宗有着多方面的评价:政治上,“宋徽宗诸事无能,独不能为君耳”,利用奸臣,奢靡无度,沉迷书画,广集花岗石,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在艺术活动上,宋徽宗开设画院,命人编撰《宣和画谱》,《宣和书籍》等书籍对后世绘画研究起到重要作用。从《鸜鹆图》这幅画中,我们不能看出宋徽宗是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是从古树上那只鸜鹆对另外两只鸜鹆的神情中可以看出,赵佶喜欢和平的生活,没有打打杀杀、勾心斗角的场景,但又疲于平静生活,体现了他文人的温文尔雅和复杂的情绪变化。■

参考文献

[1]万新华.宋徽宗《鸜鹆图》品鉴[J].艺术市场,2004(10).

[2]邓白.赵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

[3](元)夏文彦.图绘宝鉴[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4](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于安澜.画品丛书·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6]陈思.北宋绘画文人画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7]蔡條.铁围山丛谈—唐宋史料笔记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2011.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艺术魅力宋徽宗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皇帝的小礼物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