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字是有香味的

2019-10-20 05:55李学开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作家

李学开

导语

李娟,陕西省青年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曾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犁文学奖”“中国徐霞客旅游文学奖”等几十个奖项。多篇作品入选全国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文本。著有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决不辜负春天》等。她是一位将文字养在心里的作家,文风清丽温婉,文字细腻纯真。她的散文清淡隽永,蕴含大美,宛如杏花春雨中飘来的一缕笛韵,读后让人感到欣喜。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摘自《文苑》)

赏析

本文用细腻的笔触讴歌了圣洁无私的父爱,表达了对父亲的爱恋和感激之情.在儿女的心目中,父亲是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遮风避雨的港湾。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刚劲强大的父亲逐渐衰老,疾病缠身,需要儿女搀扶、照顾,这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唏嘘感叹。“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这句朴实的话语间包含着普天下儿女多少的心痛和无奈?我们做儿女的此刻能做的,只有趁父亲健在时,好好地爱他孝敬他。

清淡有味

烟花三月,与友人去西湖边的龙井村喝茶。

坐在窗前,透过雕花的窗棂向外张望,春雨过后,茶山上云烟淼淼。不远处,见采茶人背着背篓,戴着斗笠忙着呆茶,不一会儿,茶山上升起淡淡的薄雾,如女子飘逸的纱裙.半山腰的采茶人仿佛站在云里一般。穿蓝花旗袍的女子端来几杯龙井,嫩绿的茶叶如雀舌,品一口清香悠然,心也一瞬间纯净透亮起来。茶,适宜和三两故友同品,有时谈天说地,有时只静静对坐着,不说什么也是好的。

知堂先生写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已,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清茶如春风,几杯入喉,人就轻盈喜悦起来。细细品味这个“茶”字,原来是人在草木间,那是人生另一个美好的境界。

近日,读作家车前子的散文集《茶墨相》《苏州慢》《册页晚》。那些文字如清茶一杯.滋味无穷.读那些文字,似漫步在清清溪水边,在清流里掬一捧水,在田野上摘一朵花.落花流水皆文章。

翻闭他的书,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书中他写饮茶、作画、听琴、读帖,文风清丽,开阔静气。

他的散文如宋代的一幅水墨,山水清明,云烟苍茫。中国水墨画讲究写意,闲闲几笔,简静自然,平淡天真。他的散文随笔,亦新亦古,洒脱随性.有着明清小品文的风骨与余韵。

车前子的文字处处有留白。一个人写作时若有十分力气.他大约只用了六七分.真正的好文章不会写得太满.真正的好作家更不会把力气用尽。一个人用力过猛地写作,仿佛年轻的女子爱上了一位男人,飞蛾扑火一般热烈和投入,让读者没有了回味和喘息,這样的作家算不得高手。真正的好作家,下笔时只用七分力气,心中之事,还留有三分。作家仿佛是习武之人,比的是内力而不是外力。好文章是四两拨千斤,处处有留白,给读者留下细细品味的空间。

古人的文章读多了,也仿佛多了几位古代的朋友。我若生在明代,真希望能与张岱做朋友。

那一晚雪落汉江,翻开他的书,读《湖心亭看雪》。张岱逸笔草草,极简极淡,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水墨丹青。此时,山川大地一派洁净。我读了又读,最喜欢此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巳。”清水淡墨,简静出尘,有意境之美。落雪之夜,品茗、读书、听雪,围炉夜话,古代文人生活的情趣和闲逸都在他的笔墨里。

写作如同作画,到了一定的境界,原来是删繁就简,卸去浓墨重彩,姹紫嫣红,越发注重一个“淡”字。作家多次修改、打磨的文字,如丰子恺反复画的一弯月亮,新月如眉,挂在湛蓝的天空。清淡有味,余韵悠长,让人念念不忘。

品茶、观帖、赏画、读书,人生最美的感受不过是书外情思,画外之音,茶后余味.真正的艺术大多平淡天真,不渲染,不雕琢.却能给人以安静平和的力量。

艺术之美大概如此.生活的真意也正是如此吧。

(摘自《思维与智慧》)

赏析

这是一篇见解深刻、饱含哲理的散文。作者先写与友人喝茶、看采茶,再写读知堂先生、车前子、张岱等人的文字,由此引出对艺术和生活的体悟,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写作、绘画如同品茶一样,清淡有味,方能韵睐悠长,让人念念不忘。人生又何嘗不是这样?“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李娟的这篇散文,也悟出了艺术和生活的真趣。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阅读本文,“如听仙乐耳暂明”。

永不凋零的亲情

在人流如潮的街道上,迎面走来一对父子。暮年的父亲搀扶着他年轻的儿子,慢慢地走着。年轻人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走路显得十分吃力。父亲低声和他说话,皱纹纵横的脸上荡漾着一缕温情.儿子听着,点头,笑了。

导演谢晋有两个智障的儿子,其中一个名叫阿三。阿三在世的时候,每当谢晋外出,他就在门前守着,眯起眼睛来,扒在门镜上向外张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痴痴地等着父亲回来,谁劝他也不离开,直到额头上的眉毛被门镜磨得稀疏异常。谢晋对朋友说:“只要我一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着我回来。”

一位白发的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上衣。他拉着一辆简易的板车从商场出来,上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箱.车后忽然冒出一个圆圆的小脑袋,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歪着头,弯着腰.撅着小屁股,用力帮着他的爷爷推车。一张花儿般的笑脸.为老人抵挡多少岁月的寒霜。

一次,在火车上,我的对面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带着他八九十岁的母亲。他的母亲行动不便,一直坐在轮椅上。坐得时间久了,累了,就唤他的儿子,要坐到座位上来。儿子抱起骨瘦如柴的母亲,小心翼翼的,像是怀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儿。母亲稀疏的白发,如冬日江畔一丛丛洁白的芦花。

张爱玲在文章《私语》中写到她幼年时的弟弟。一次,父亲重打了弟弟一顿,他哭了好一阵儿,忘记了,又去阳台拍皮球玩,而她坐在桌前,端起饭碗,不能说话,眼睛里溢满了盈盈的泪水.继母看见了讥讽她.打的又不是你,委屈的倒是你了。她看见弟弟挨打,代替不了他,帮不了他,保护不了他,只有哭泣。年幼的她,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再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多少人间温情。她不忍看弟弟挨打受苦,心里疼痛不巳,却无以表达,唯有落泪如雨。

楼下一树树的桃花开了,一夜细雨,花瓣落了一地。春讯到汉水,心暖生青藤。千瓣落花雨,万条杨柳风.

春日枝头的繁花,好比天边的彩虹,鸟儿羽毛上抖落的露珠,花瓣上滑落的雨滴,节日里的幸福,一转眼就陨落了,过去了。

永远不会凋零的,唯有人间亲情与真爱。

(摘自《求学素材》,有删节)

赏析

在人流如潮的街道上,暮年的父亲搀扶着年轻的儿子:谢晋的智障儿子阿三长年累月扒在门镜上向外张望,痴痴地等着父亲回来:四五岁的小男孩,用力帮他的爷爷推车:在火车上,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怀抱着骨瘦如柴的老母亲:张爱玲目睹弟弟挨打,心里疼痛不已,泪落如雨。作者精心采撷的这五幅画面,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猜你喜欢
作家
作家谈写作
“我心目中的诺奖级作家”阅读札记
文不加点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独臂作家之死
留守的作家
古怪的作家之死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