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萍
摘 要:党校图书馆具有党的教育机构和文化基础设施单位的双重身份,在文化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开展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从文化扶贫的背景出发,结合当前党校图书馆实际工作,简要阐述了党校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路径措施,旨在推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效发展,以及贫困地区居民文化素养质的提升。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精准扶贫;文化扶贫
引言
贫困地区文化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已正式提上日程,需要各行各业的紧密协调。党校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文化精准扶贫中具备的优势,同时,也要立足现实,认清并分析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路径措施,为文化精准扶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党校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的优势
(一)党校图书馆担负着文化扶贫的政治使命
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是党校及党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使命,是义不容辞的政治性任务,是推进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源动力。因此,党校图书馆在思想认识上、行动理念上具备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优势,能够把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目标,把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二)党校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传播组织
党校图书馆是党的文化学习基地,是国家重要的文化传播组织,通过党校及党校图书馆助力国家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更有利于将文化和扶贫的思想根植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内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根植于教育工作者和贫困居民内心,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精神保障,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党校图书馆具备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
文化精准扶贫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文化扶贫,就在于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的贫困群体、不同的地域环境,运用更加科学的程序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这就需要强大的文化资源和科技水平来支撑。党校图书馆作为党的教育基地,在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是具备绝对优势的,在保存文化遗产、普及社会教育、引导人文理念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对从精神和文化层面上提高贫困地区的居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2]。
二、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群体对脱贫致富的认识不够
从前期扶贫情况看,尽管党校图书馆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帮扶对象,但贫困地区的居民对脱贫致富的认识仍然较为落后,仅有少部分人愿意参与到文化传导和知识学习中来,对靠文化带动脱贫致富的理念不够坚定,对致富没有长远的目光和打算。
(二)对贫困群体的信息掌握不够精准
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核心在“人”,而党校图书馆在扶贫开展前期的调研工作还不够深入,对扶贫对象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扶贫需求了解的不够透彻,对贫困群体的信息资源掌握不够全面,识别不够精准,对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形成阻碍。例如针对老龄化人口较多的贫困地区,给予了更多现代化资源,使被帮扶对象在现有的文化水平状态下无法接受文化的灌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再如扶贫过程中过于强化文化的输入,对贫困群体没有细化分类,对扶贫对象缺乏针对性引导,文化输入的范围过大,忽视了地域文化特色,导致扶贫初期效果不佳。
(三)文化扶贫的内容不够精细
前期的文化精准扶贫主要以开展知识教育为主,采取了将书刊送入贫困群体、面向扶贫对象讲授传播文化知识、吸引贫困群体到图书馆参加公益学习等方式,帮扶的内容较为单一,形式不够丰富,帮扶对象往往体会到的是枯燥乏味又高深莫测的文化知识,没有达到思想认识的转变和文化基础的提升,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得到及时地反馈,从而收效甚微。
(四)精准扶贫的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扶贫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扶贫管理机制,导致在扶贫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导致扶贫的后期成果没有跟进,对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缺乏科学的量化评估,导致对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输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贫困地区的居民住户是否得到提升,贫困地区对扶贫成果是否满意等跟踪不到位,导致帮扶工作有头无尾。
(五)对精准扶贫的科技投入不足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但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还缺乏科技技术的引入,对科技设备、科技人才、技术引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导致精准扶贫的进度较为缓慢[1]。
三、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措施
(一)发挥党校优势,广泛开展宣传
要积极利用党校社会威望较高、机构联系广泛等资源优势,动员各行各业的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宣传,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脱贫攻坚的精神传达到培训机构和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行动,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与帮扶对象建立情感交流,使贫困地区居民转变思想,树立起致富光荣的文化理念,使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学习和脱贫致富中来[2]。
(二)充分开展调研,加强精准识别
党校图书馆要在前期调研工作上多下功夫,成立调研工作小组,多方位、多角度对贫困对象开展摸底调查,充分做好调研信息的汇总和分类,收集试点单位的先进经验,向有关部门获取贫困地区的经济数据、贫困状况、居民文化水平等信息,有针对性的识别贫困对象的特征和需求,提高贫困居民识别的精准性。
(三)创新扶贫形式,丰富文化资源
要积极转变观念,将传统的知识传播型手段转变为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创新扶贫形式,丰富载体资源,有针对性的对贫困群体进行分类扶贫,除了提供书刊、资料等知识学习工具外,还可以引进多媒体、影音资料等学习资源,除了开展课堂式知识讲授活动外,还可以积极改变形式,开展座谈会、演讲比赛、有奖竞赛等形式的文化传播,增强与贫困居民的互动性,提高居民对文化提升、知识学习的兴趣。
(四)完善跟踪机制,强化效果评估
要在党校图书馆内积极成立扶贫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畅通与贫困地区管理者和居民的联系渠道,鼓励其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并指派专人做好扶贫工作的后续跟踪,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后续脱贫效果,确保把文化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开展。
(五)建立数据平台,培养专业团队
要以“互联网+”时代的新理念为前提,在文化扶贫工作中通過建立大数据平台,引入现代化科技设备和先进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将农业科技与现代化科技紧密结合起来,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科技保障。同时,要积极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文化传播、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促进贫困地区早日进入“互联网+”时代,为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服务[1]。
结语
总之,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党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必须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扶贫思路,丰富扶贫手段,不断提升文化扶贫能力,从提升居民意识、强化精准识别、丰富文化资源、完善扶贫机制、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出发,发挥党校图书馆的强大优势,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的综合素养,使贫困居民真正从文化精准扶贫中受益,为文化精准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慧蕊.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06):12-15.
[2] 李军.党校助力精准扶贫探析.[J]农家参谋,2018(1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