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9-10-19 02:58何占德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常见病消化内科

何占德

盱眙县中医院消化科,江苏盱眙 211700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在临床中消化内科疾病发病率上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进而对患者肠胃功能造成较大损害,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通常而言,对于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临床主要采取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但总体而言不够理想,因此在中医方面有学者提出,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病实施“和法”取得不错疗效。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施治、追本溯源,同时与古代哲学等阴阳学说存在紧密联系,要求在消除临床症状的同时还需讲究治本,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中医治疗疾病的期间还会综合考虑外在环境与患者的情志影响,进而改善患者表现出的乏力,情志不稳,忧郁愤懑,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神经衰弱等症状[1]。消化内科疾病西医方面认为可能导致疾病原因和患者焦虑、精神、焦躁等存在联系,消化系统的分泌活动功能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临床研究指出,肠胃功能会受到患者精神上的改变,从而出现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但西医临床治疗主要针对患者表现的病症,对于疾病根源的治疗关注度不够[2]。因此中医主要对消化内科疾病通过调和气机、疏通血气着手,从而达到进运输机的目的。此类治疗方式称为“和法”,调和是其治疗核心。患者可行阴阳气血营卫、寒热互结以及表里上下失和、脏腑气机等对症处理,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基于此,该文为探究分析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35~64岁,平均年龄为(46.52±5.84)岁;消化疾病类型:功能性胃病20例、胃溃疡15例、胃炎15例。研究组患者男23例,女27 例;年龄为 36~65 岁,平均年龄为(45.51±4.86)岁;消化疾病类型:功能性胃病15例、胃溃疡16例、胃炎1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消化内科疾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医院伦理委员会及全部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晓且同意。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精神病史或意识不清;存在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其他影响该次实验的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2600195)1 片,2 次/d,口服;铝碳酸镁片(达喜)0.5g,3次/d,口服。奥雷拉唑肠溶片(耐信,H20046379),20 mg,1次/d,口服。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辩证运用中医“和法”,主要有:功能性肠胃病行半夏泻心汤,如有脾肾阳虚可添加四神丸[3];如为脾胃虚寒,可取附子理中丸加服;如为肝旺克脾,可取泻药方加服治疗。胃炎患者同取半夏泻心汤,如表现胃寒可加砂仁、吴茱萸治疗,如为胃气表现可取君子汤加服治疗。胃溃疡服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如为胃痛加延胡索,如为肝郁气滞可加柴胡,如为脾胃阴虚可加麦冬、沙参。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临床疗效分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判定为有效;治疗后,症状等无明显变化判定为无效[4-5]。 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中,研究组在胃溃疡、功能性胃病、胃炎等症的治疗有效率均为88.0%、90.0%、84.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65.0%以及 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并发症对比

并发症方面,对照组4例,发生率8.00%,研究组5例,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血气循环运转在祖国中医学方面被认为与人体的气机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人体阴阳气血以及沟通表里的整治方式对病邪进行去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该文采用的中医和法秉承此类理念,以调理气机、疏通血气祛除疾病。而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后保证血气稳和,由此可使得患者生存质量大大提高,从而起到治病救人的功效[7]。调理脏腑功能失调在临床使用时需以调和肠胃、和解少阳、疏肝和胃等方式。针对肠胃且寒热互见之症、半表半里少阳证以及存在肝气犯胃、脾胃失调等肝脾失调等疾病进行辨证诊治[8]。对患者而言,中医和法疗效较为缓和,不会使得患者机体遭受过大损害,但同时为避免出现正气损伤,因此需谨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应用。中医认为和法治疗,不能应用的病症患者有阳明热盛证、邪未入少阳、邪已入里症以及症见山阴寒证等[9-10]。随着近些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的变化,消化道内科疾病发生率逐步上升,临床常见病主要肝脾不和、肠胃失衡等为主,同时治疗此类疾病常见的和解方剂有半夏泻心汤,君子汤等[11]。而该文使用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肠胃病以及胃炎患者,辨证加减治疗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存在胃溃疡的患者该文采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中,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中,研究组在胃溃疡、功能性胃病、胃炎等症的治疗有效率均为88.0%、90.0%、84.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65.0%以及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实施中医和法可起到肝脾和解、阴阳调和等功效。针对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肠鸣、心下痞满以及腹泻等症状,可通过调和肠胃进行治疗。中医和法方剂中代表方剂主要为半夏泻心汤,对于肝脾失调,肝气郁结等症极有疗效。中医和法在诊治疾病时需采取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原则,依据疾病不同但性质和症状类似而实施同样的疗法,如消化道内科常见病患者容易出现心情抑郁、嗳气、食欲不振、胸闷以及心绪不宁等受到情志影响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失眠以及肠梗阻等等,因此要求辨证施治,对症治疗[12]。该文中还得出,并发症方面,对照组4例,发生率8.00%,研究组5例,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示出中医和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增加患者其它不良症状。孟令刚[13]对200例患者应用中医和法治疗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可达90%以上的治疗率,同时促进患者治疗康复时间,临床应用较为理想。蒋伟[14]则辩证实施和法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发现,中医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从而也证明了中医和法的疗效显著,对于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控制较为明显[15]。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和法”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常见病消化内科
miR-370与老年常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分数乘、除法常见病号
秋季常见病要早防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