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玉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肛肠科,江苏常州 213011
复杂性肛瘘属于肛肠外科疾病中的一种,而且发病率也比较高,对于复杂性肛瘘患者来说,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降低病情恶化的速度,以防病情快速恶化而增加治疗的难度。但是传统常规的治疗方式中,需要多次进行操作,并且引流不全,从而增加了疾病的复发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所以应该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抽选6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接受一期切割挂线治疗,研究组接受分期切开挂线加对口引流手术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的效果;住院的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时间;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如肛门水肿、排便失禁率和失禁程度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抽选6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在3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7±4.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在3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3.9)岁;两组患者中均排除肿瘤疾病患者、炎症性肠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先天性疾病患者以及具有肛门手术史的患者,且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常规的一期切割挂线方法进行其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侧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手术部位消毒。用探针从外口伸入管腔内,探查瘘管管腔的数目和主管与支管的走向,切开支瘘管,开放伤口。探针探查主管道,沿着主瘘管探查管腔的内口位置,切开内括约肌,切开外括约肌下1/3~1/2。通过探针将橡皮筋从外口引入,内口引出,将橡皮筋拉紧,结扎挂线。术后切口每天碘伏换药,常规止痛、止血、抗感染治疗,7~14 d结扎皮筋自行脱落。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实施分期切开挂线加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手术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对患者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着腰硬联合麻醉。通过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用探针从外口伸入管腔,探查瘘管管腔的数目和主管与支管的走向。在瘘管每个分支的管道末端作一梭形小切口,刮匙伸入管腔内,刮出腐败组织,破坏管壁组织,主管道与小切口之间挂橡皮筋引流。如果瘘管有拐弯点,在瘘管的每个拐弯点作一梭形小切口,相邻小切口之间挂橡皮筋进行引流。沿着主管道探查管腔在肛门的内口位置。切开内括约肌后,在主管道和内口之间挂一根橡皮筋,橡皮筋末端丝线结扎,引流挂线。术后每天换药,甲硝唑液冲洗瘘管,术后止痛、止血、抗感染治疗。待支管管腔明显缩小,一般6~9 d拆除支管引流橡皮筋。主管道橡皮筋根据创面缩小情况,创面生长变浅,与挂线部位相适应再紧线,一般4~5 d紧线1次,每次紧0.5 cm左右,紧线量与创面生长速度相统一。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创口愈合、排便正常且无水肿疼痛、肛门狭窄与畸形等症状;好转:患者创口基本愈合,具有轻度的水肿疼痛,肛门无畸形与狭窄,排便功能有影响;无效: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治疗后疼痛时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时间对比[(±s),d]
组别 伤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 疼痛时间研究组(n=3 0)对照组(n=3 0)t值P值1 5.4±1.2 2 0.9±2.6 6.9 2 4<0.0 5 1 2.4±2.9 1 8.6±3.1 6.1 7 8<0.0 5 2.1±0.3 3.9±0.7 5.3 0 2<0.0 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肛瘘主要是由于肛腺被细菌感染,导致肛周脓肿,脓肿破溃,脓液在瘘管内堆积,引起肛管直肠和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临床表现主要有肛旁反复流脓、疼痛、肛周瘙痒。由于肛周脓肿的发生部位不同,有肛周、坐骨直肠窝、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和高位肌间脓肿,导致复杂性肛瘘存在瘘管外口数目较多,瘘管分支管道与主管道共存,瘘管走向无规律,瘘管外口至内口长度较长等复杂的解剖结构情况存在,因而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难度增大。
在该次研究结果中表明,研究组患者采用分期切开挂线加对口引流手术进行治疗,通过手术切开瘘管引流,使瘘管内脓液有效排出,缓解临床症状,分期切开挂线主瘘管,达到保护肛门括约肌,治愈内口感染灶,改善肛门功能的目的。该手术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创口的愈合,避免对患者的肛周组织遭受到大面积的损伤,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这也就充分体现了分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的优势,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该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7%要优于对照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15.4±1.2)d、住院的时间(12.4±2.9)d、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时间(2.1±0.3)d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4、6.178、5.302,P<0.05),研究组20.00%,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这与简少云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行分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达95.48%,优于一期切割挂线治疗的临床有效率72.34%,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具有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复杂性肛瘘患者行分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