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467000)李雅懿 祝晓丽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8月接收的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42例。A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2.4±7.2)岁;B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2.7±7.3)岁。研究入选对象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审核标准,且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肾、肝功能不全或患有恶性肿瘤疾病,不接受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饮食干预、合理用药和出院指导等。B组采用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其自我护理意识和水平。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培养患者良好的用药习惯,提高其用药积极性。④饮食干预:严格控制患者的碘盐摄入量,每日摄取3g,避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油炸食品等,保持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戒除烟酒,以免血糖升高。⑤运动护理:加强运动锻炼,可进行太极、慢跑等活动,确保适度的运动量。⑥出院指导:出院后家属还应密切监督患者的饮食、运动和用药依从性等,并按时提醒患者到院复诊,以免病情恶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S B 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各项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数据对比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BP、DB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BP、DB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护理后的DBP水平(65.8±4.2)、SBP水平(118.3±6.9)明显低于A组(74.3±6.3)、(129.7±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FPG、2hPG、HbAl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护理后FPG、2hPG、HbAlc水平明显低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n,±s)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n,±s)
组别(n=42)FPG(mmol/L) 2hPG(mmol/L) HbAlc(%)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A组 13.9±3.2 9.5±2.2 9.1±3.8 8.2±3.7 11.1±1.3 8.5±1.2 B组 13.4±2.9 7.5±1.3 8.9±3.6 6.9±1.7 11.2±1.2 6.1±1.9 t 0.75 5.07 0.25 2.07 0.37 6.92 P 0.46 0.00 0.81 0.04 0.72 0.00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高血压即为其中的并发症之一,为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性,要改善患者的血糖与血压水平,控制患者的病情。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使患者了解更多有关高血压、糖尿病的疾病知识,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本次研究通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采用护理干预的B组患者SBP、DBP、2hPG、FPG、HbAlc水平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该结果说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调节其血糖水平[1]。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运动护理、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等,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健康知识教育,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心理干预则能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可改善患者的血糖状况,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2]。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与血压水平,护理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