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云
成都航天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100)
分析既往病例资料中,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可有轻度、中度和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之分,其中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在颅脑损伤中可占90%[1-2]。相关调查资料表明,对于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不需经手术等特殊治疗,静休调养数月或数日内即可恢复,但仍旧存在部分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多种后遗症和影响其日常生活工作等[3]。相对于重度闭合性脑损伤而言,轻、中度闭合性脑损伤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4]。CT检查为颅脑损伤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手段,有数据显示,在CT检查中,仅存在10%~40%的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显示异常[5],而随着影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报道证实,MRI检查更有利于发现细小损伤和非出血性损伤[6]。为进一步探讨MRI检查对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情诊断和其预后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60例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病例、影像学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例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0例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44.08±82.1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高处坠落伤18例,暴力伤害10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7];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15分;③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4h内入院就诊;④均完成CT和MRI检查;⑤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⑥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完整无丢失者。
1.2.2 排除标准:①CT、MRI检查禁忌症者,比如行心脏搭桥手术者、碘过敏者;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颅脑手术史者;④开放性颅脑损伤者。
1.3 检查方法
1.3.1 CT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GE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完善相关准备后均采取仰卧位,头先入床,操作者将患者头摆正,下巴部位稍低,扫描线以听眦线平行。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设置参数:管电压130kv,管电流150mA/s,层厚10 mm,螺距1mm,矩阵:512×512。扫描完毕后将CT原始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层厚5mm,层距5mm。
1.3.2 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在24d内完成MRI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Essenza Galaxy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均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扫描参数为T2WI/TSE,T1WI/IR横轴位及T1WI/IR矢状位。T2WI取TR3640ms,TE80ms;T1WI取TR830ms,TE25ms,层厚5mm,层间隔0.5~1.0mm,NEX1~2次,矩阵384×256。
1.4 研究内容
1.4.1 图像分析:收集6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影像学特点,由两名副主任级医师分析并总结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影像学诊断脑损伤标准:CT检查中,图像上出血性损伤周围有或无水肿带均为异常,而MRI检查中显示的出血性或非出血性损伤均可诊断为脑损伤。
1.4.2 预后评估:所有患者预后评估均于伤后6月进行,且由于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恢复良好或仅存在轻、中度残疾,故采用扩展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8]进行评估,该评分系统对颅脑损伤预后评估可分为8个等级,即评分为1-8分,其中8级(8分)为完全恢复,1级(1分)为死亡,评估等级越高,患者预后恢复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等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体统计学意义。
2.1 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在CT和MRI中图像表现CT检查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见图1)较为明显;而在MRI检查中,绝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颅内结构的损伤,其中硬膜外血肿和脑挫裂伤最为常见,硬膜外血肿表现为病变部位短T1信号,且病变部位周围有稍长T1信号(见图2);多发脑挫裂伤早期主要表现为长T1(见图3)、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改变;在后期可表现有长T1、长T2信号,部分还可出现脑萎缩和胶质增生。
2.2 CT和MRI检查患者颅脑损伤异常比较整理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其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结构的损伤,共存在74处脑损伤,其中 CT检查中14例患者未显示明显异常,其脑损伤异常检出率为76.67%(46/60),脑内损伤处检出率为70.27%(52/74);MRI检查中3例患者图像显示未见异常,其异常检出率为95.00%(57/60),脑内损伤处检出率为91.89%(68/74),即MRI检查对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异常及脑损伤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92,P=0.0 0 2;χ2=0 1 1.2 7 6,P=0.001)。
2.3 CT和MRI 检出异常与预后相关性分析CT检查检出异常其预后与未检出异常比较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χ2=1.431,P=0.232)MRI检查检出异常其预后与未检出异常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P=0.042),见表1。
表1 CT和MRI 检出异常与预后相关性分析[例(%)]
颅脑损伤是目前临床急诊和神经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随着交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方式的改变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好发于年轻人群,而在颅脑损伤中,闭合性颅脑损伤较为棘手,其受伤部位难以辨别,具有病情加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其治疗和预后均有着一定的影响[10-11]。而随着病例资料的增加,有学者提出,及时准确的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措施[12]。对于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其临床特征等表现显著极易评估,而对于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其预后的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在其恢复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故找寻准确有效的评估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方法是目前临床的研究热点。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60例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所有均存在不同程度颅内结构损伤,其中CT检查其异常检出率为76.67%,脑内损伤处检出率为70.27%,而MRI异常检出率为95.00%,脑内损伤处检出率为91.89%,即MRI检查对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异常及脑损伤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提示,在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中MRI检查对其疾病的应用价值可能更为显著。另一方面,本组数据还表明,在MRI检查中,检出无异常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检出异常者,而CT检查无差异,由此提示,MRI检查对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曾有研究显示[13],颅脑损伤的数量与其预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损伤数量越多其预后越差,而MRI检查对颅闭合性颅脑损伤脑内损伤处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故对其预后的评估可能更为准确。且既往曾有研究证实[14],CT检查中所示脑损伤类型在预测其预后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其长期预后的预测尚缺乏准确性,考虑原因可能为CT对脑损伤量数检出率较低有关。较CT而言,MRI检查对颅内出血性和非出血性损伤均可清晰显示,对于部分局灶和弥漫性损伤的显示,MRI的敏感性均高于CT检查。
且较CT检查而言,MRI检查中可有多个序列多方面多角度对病灶进行观察,且对病灶的解剖位置、类型以及病灶周围状况进行准确反映,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进而起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15]。故临床上对于病情变化明显但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或检查结果与其表现不相符合时,应及时进行MRI检查,进一步提高颅脑损伤检出率,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MRI检查可准确有效的检测出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其颅内脑损伤情况,可更好的反映损伤数目位置及严重程度,更有利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和对预后的预测。
图1 CT图像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2 MRI图像示上顶部梭形短T1信号,额叶底部见短T1信号,周围有稍T1信号。图3 MRI图像示右侧额叶、颞叶脑挫裂伤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