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在口腔颌面骨折中的应用*

2019-10-19 07:43吕志军吴修胤袁立华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颌面冠状低剂量

吕志军 吴修胤 袁立华李 伟

1.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2.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 济南 271100)

上颌面部骨骼特殊解剖结构,易发生多个骨联合骨折,甚至并发颅骨骨折[1]。影像学检查为临床确定颌面骨折患者颌骨形态、骨骼错位程度,从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其中X线是常用手段,但头颅颌面解剖结构较复杂,且存在较多骨块、互相重叠,使测量缺乏完整性、清晰度不佳[2]。螺旋CT扫描速度快、准确率高、价格合理,可避免不必要的介入治疗,但其辐射危害也受到关注[3]。本文以常规剂量为对照,分析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口腔颌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56例,纳入标准:(1)颌面部肿胀及疼痛,有鼻腔与口腔出血、下颌运动障碍等症状;(2)入院后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3)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本研究获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配合依从性差、不愿参与本研究者。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41.25±4.29)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例,施工砸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运动伤9例,钝器打击伤8例,其他3例。

1.2 方法

1.2.1 螺旋CT扫描方法: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应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Brilliance 64排螺旋CT,选用ADW4.4工作站,扫描参数:管电流160mAs,管电压:120kV,层厚2mm,螺距1mm,准直器宽度2.3mm,矩阵512×512,扫描5~6s,选择软组织算法、骨算法进行重建,重建层厚4.5mm,重建间隔4.5mm,扫描视野240mm,对图像进行重建,扫描时取仰卧位,头先进,以鼻尖为中心自颅底扫描至下颌骨下。在完成常规螺旋CT扫描后,30例患者(低剂量组)对骨折区域选择30mAs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其他方法同常规剂量扫描。

1.2.2 图像后处理及评估:图像分别应用软组织窗及骨窗重建,对矢状位、冠状位与水平位图像进行多层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遮盖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采用不同角度与方向,对骨骼部位进行旋转切割,充分显示患者骨骼严重程度与骨折线走向、病变转移情况等。由2名医师在未知患者情况下对所获得的CT图像进行评价,评估骨窗、软组织窗,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5分,评分≥3分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对各部位骨折检出率;(2)比较两组不同体位图像质量评分、噪声值(SD);(3)比较两组图像辐射剂量,包括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对各部位骨折检出率比较低剂量组对下颌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组(P<0.05),而对其他骨折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各部位骨折检出率比较[n(%)]

2.2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两组不同体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水平位 矢状位 冠状位低剂量组(n=30) 4.62±0.31 4.13±0.42 3.84±0.41常规组(n=26) 4.59±0.35 4.29±0.44 4.02±0.43 t值 0.340 1.391 1.602 P值 0.735 0.170 0.115

2.3 两组图像噪声比较低剂量组在水平位、矢状位的软组织窗噪声及矢状位、冠状位的骨窗噪声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其他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图像噪声比较(±s,Hu)

表3 两组图像噪声比较(±s,Hu)

组别 软组织窗噪声 骨窗噪声水平位 矢状位 冠状位 水平位 矢状位 冠状位低剂量组(n=30) 8.54±0.89 8.76±0.89 7.26±0.75 43.25±4.52 46.11±4.78 50.12±5.19常规组(n=26) 6.78±0.72 8.23±0.86 7.10±0.73 42.56±4.43 40.12±4.18 45.77±4.63 t值 8.052 2.257 0.806 0.575 4.954 3.287 P值 0.000 0.028 0.424 0.568 0.000 0.001

2.4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低剂量组CTDIvol、DLP、ED均低于常规组(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2.5 典型病例分析见图1-4。

图1 下颌骨颊部骨质连续性中断,骨折断端移位;图2 下颌骨左侧髁突骨质呈连续性中断,骨折断端移位,并发现游离骨碎片;图3 右下颌骨角部骨质呈连续性中断,骨折断端移位;图4 左上颌窦前壁骨质连续性中断,骨折断端移位,两侧上颌窦窦腔密度上升。

3 讨 论

颌面部骨骼有骨缝多、骨质薄弱等特点,尤其是颌面部位于头部突出部位,常在碰撞中发生骨折,临床常依据影像学手段对其进行诊断[4-5]。常规X线平片能准确评估一般骨折患者病情,但对于颌面骨折等复杂部位骨折,X线难以准确检出[6]。螺旋CT因诊断准确、及时、结果准确率高于X线而广受认可,但因辐射剂量大,其危害性也受到临床重视[7]。低剂量螺旋CT可降低受检者X线辐射剂量,消除部分患者对X线恐惧心理,并减少X线球管损耗,延长球管使用寿命,节约成本[8]。

本研究显示,低剂量组(30mAs)对下颌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组,而对其他骨折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低剂量螺旋CT对口腔颌面骨折诊断价值较高,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所有数据经各三维重建后,能较好呈现骨折位置、类型、程度及骨折移位等,如MPR技术能重建制作颌面骨折部位的冠状面与矢状面图,清晰显示骨折精确位置与大小,且便于了解颌面骨折部位软组织受损情况与软组织解剖间隙移位等,VR与SSD技术则便于制作旋转图像,依据医护人员诊断要求,对图像进行不同角度与方向旋转,提供与解剖图类似的骨折部位图像,MIP则能依据选择的厚度而重建出具有精细结构的三维图像,综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将颌面骨折病变呈现出来[9]。

本研究也显示,两组在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颌面骨折患者图像质量无影响,与李芳[10]的研究结论一致。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可全方位、逼真地显示颌面骨折区,以立体形式将人体解剖结构显示出来,但CT扫描是产生一种伪影,理论上伪影被定义为图像中被重建数值和物体真实衰减系数之间的差异,实际中将伪影限制在医生认为临床上重要或相关的那些差异上,虽然低剂量CT减少管电流会影响对比分辨率,但对于高对比分辨率影响较小,本研究中采用的低剂量骨算法、常规剂量骨算法,图像质量并未见明显差异,低剂量CT扫描时借助口腔颌面部特殊结构,由软骨及空气的空腔构成的颌面部在低剂量CT时组织间密度对比较明显,获得与常规剂量更好的曝光度而保证清晰图像,此外低剂量软组织算法会增加噪声而与诊断标准相符[11]。

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情况下,受检者的受照射剂量直接与mAs值呈正比[12],本研究显示低剂量组在水平位、矢状位的软组织窗噪声及矢状位、冠状位的骨窗噪声高于常规组,而低剂量组CTDIvol、DLP、ED均较常规组低,说明低剂量螺旋CT可能增加图像噪声,但对降低辐射剂量有益,低剂量CT在减少电流时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使受检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降至最低,因此低剂量螺旋CT对诊断颌面骨折等人体复杂结构部位的伤势有明显优势及良好效果,为病情的诊断与处理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借鉴及推广[13]。

综上所述,低剂量螺旋CT在口腔颌面骨折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猜你喜欢
颌面冠状低剂量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1 年第31 卷1~6 期关键词索引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手术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
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25例产前诊断体会
经肘前血管神经间隙入路结合微型钢板治疗冠状突骨折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