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2019-10-19 07:28
廉政瞭望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临河美食街一条街

文化下乡也要送到心坎儿里

本刊记者刘兰

前段时间,我在某乡镇采访结束后,已到华灯初上时。经过村委会前的空地,我看到有几个人正在架设投影机和幕布。一问才知,这是镇上开展的送电影下乡活动,为的是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镇上的这几名干部干得热火朝天,可快要开始放映了,来观影的村民还是稀稀拉拉,人并不多。镇干部说,在其他村放映时,情况也差不多。

电影开播后,小广场上多了几个人,多是老人带着小孩儿来看,几乎没有年轻人。电影放着,小孩儿在广场上跑着、闹着,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偶尔瞥一眼幕布,似乎没有谁真的在意这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电影。

我问正在聊天的李大姐:“这电影不好看?”李大姐说:“好看啊!这些演员扮得好像哦。”“那你今天怎么不看了?”“我都在电影频道看过好多回了。”旁边的邱大爷插话道:“这还算好看点的了,之前放的一些老片子更没得人看。虽然是免费,但是我们也没得好大兴趣。”

不过也有不同声音。“他们放的《战狼》就多好看的,是个新电影,那天围了好多人哦,挤都挤不进去。”回忆起那天的电影,杨大爷面带笑意。

找到问题所在了。电影热热闹闹地下乡却冷冷清清收场,是因为没有真正了解村民的需求。镇上送电影下乡的初衷是好的,可他们并没有下沉到基层,只用老眼光看问题,拍脑袋决策,这样送上的“视听盛宴”别人还真看不上。

社会在进步,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与时俱进,别以为憨厚朴实的农民就不向往时尚文化,他们认真起来会更“城会玩”。我婆婆就是一个地道的淳朴农民,但她抖音比我玩得溜。他们的文化需求,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若是再不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还自以为是地“强迫”他们接受,那就沦为新的形式主义了。

为了更长远的风景

本刊记者康琴

前段时间,记者的几名外地朋友来四川玩,一行人相约到一著名景点打卡。本来想推荐当地颇有特色的美食一条街体验一下临河宵夜,但到了景区门口才知道,这片远近闻名的美食一条街已经被拆除了。原本生意兴隆的美食街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水泥地基,到了饭点儿,一群人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

找了半天,才在原址近一公里远的地方找到一条不临河的街,街上有几家饭馆,有一些游客抱怨着迁址带来的不便。一名老板称:美食街以“影响市容市貌”“保护水源”等名义进行了搬迁拆除,规划要在原址上打造几块绿化带。

“以前在那边一年起码有二十万的收入,铺面租金一年5万,现在地段偏了,生意远没以前好做,租金却水涨船高,翻了个倍。”老板抱怨道。

抱怨的不仅是这些开饭店的老板,一间附近的民宿老板说,“这里夏天比较凉爽,以前因为可以逛夜市,吃宵夜,很多游客都愿意住一晚第二天再走,现在美食街拆了,聚不起人气,人家来玩儿了当天就要走。”

一名学城市规划的朋友在听了这么多抱怨之后,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这样以水闻名的景区,如果临水的地方饭店林立,势必会存在污染问题,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商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但如果青山绿水变成污水横流,还怎么做生意?

“如果是污染问题,为什么不从治污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呢?”另一个朋友反驳道。

“不可控因素太多,而且很可能治标不治本。”这名朋友解释道,在经济利益面前一时让步,往往就会在可持续发展上吃亏,这在全国很多景区都有前车之鉴,因为河水的清澈,才是景区的根本。

朋友打了一个比方,很多地方发展古镇,但过度的商业开发反而让这些以古朴闻名的地方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点。

虽然“被规划”掉的临河美食一条街风光不再,但即将出现的绿化带会给清澈的河水增加一重保障,也给河岸增添不一样的景致。有了更好的风景,多走几步路去吃饭,也未尝不可。

猜你喜欢
临河美食街一条街
走,去逛美食街
雨林是条大美食街
红领巾一条街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有利区分析
探秘“后临河”
探秘“后临河”
美食一条街
原野奇谈(七)美食街的陷阱
临河而居
人生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