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抗日剧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之反思与突围

2019-10-18 01:26李安峰
电影评介 2019年11期
关键词:神剧虚无主义抗日

李安峰

近年来,一些抗日剧违反史实,存在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6.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的‘抗战神剧歪曲历史,缺乏基本的历史观。45.6%受访者担心‘抗战神剧会让青少年对抗战史产生误解”。[1]“抗战神剧”现象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和批评,成为众矢之的。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尤其抗日战争,无数英雄儿女为之付出了热血乃至生命。“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2]历史不应被遗忘,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在新时代影视文化市场中,抗日剧应以史实为准绳,讲好抗日故事,自觉拚弃歪曲历史的“神剧”,以创造出更多的精品,承担起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使命。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的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是站在唯心史观立场上的错误思潮,它借助于媒体信息技术,以各种方式歪曲中国近代史、中共革命史,扭曲党史、国史,丑化先烈诋毁英雄,严重冲击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当下,一些抗日剧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宣扬主旋律为幌子,片面追求收视率,违背历史客观性,把严肃的抗战史演绎成武侠片、色情片、偶像片、穿越片、游戏片、奇幻片等,潜移默化地侵袭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这的确是披着民族感情的外衣,用性和暴力挑逗观众,在历史的疮疤上纵情取乐。”[3]

(一)叙事传奇化

剧本是影视创作的核心,一部好的电视剧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剧本支撑。抗战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期间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发生了无数悲壮惨烈的战斗事迹,有无数丰富生动的内容可以挖掘叙写成剧本,进而搬上荧屏。而“抗日神剧”的剧本看似描绘历史且富有新意,实际却严重违背史实,带有胡编乱造的传奇化叙事。以《抗日奇侠》为例,该剧反映的是抗战时期,齐鲁大地上四位身怀绝技的奇侠,他们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利用自身高超的武技对日军痛下杀手,之后还组建了“神风特遣队”,令日本人大伤脑筋。关键是四位奇侠神功盖世,铁柱的轻功速度堪比飞镖,鹰抓功则可洞穿鬼子的头盔;廖天生,外号称“绣花针”,其绣花针可以百步穿杨,杀鬼子如探囊取物,丝毫不费吹灰之力;杜大鹏,金钟罩铁布衫,无惧刀枪棍棒,甚至可以手撕鬼子;宋无娇,她的化骨绵掌和缩骨功堪称绝技,对鬼子随便一拍就能置于死地,且在身中数抢的危机情况下,还能一掌拍死鬼子,简直让人拍案叫奇。该部电视剧可以说是“抗日神剧”传奇化的典型代表,其剧情让人不得不感慨,如果抗日战争能如此传奇化,那还用14年才取得胜利,不到一年即可把鬼子赶出中国了。因此,“抗日神剧”叙事的传奇化不仅违背常识常理,而且脱离史实,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吸引众人眼球,但实质犯了愚弄观众、扭曲历史的错误。

(二)英雄偶像化

英雄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他们以自身的高尚品质、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引领着时代的步伐。抗战14年,在艰难残酷的战斗环境中产生了无数英雄人物,如杨靖宇、赵一曼、佟麟阁、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在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演绎了一个个感人泣下的故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由此形成的抗日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动力。电视剧“在传递英雄榜样力量、形成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4]。很多优秀抗日剧中的英雄演绎很到位,也很具有人性化,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刻画得就很成功。而在一些“抗日神剧”中,有的导演为了迎合青年观众的口味,把严肃的英雄抗日转化为偶像抗日,岂不是在嘲弄历史?这些剧中的抗日英雄,男主角一般青春帅气,穿衣打扮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格格不入,而女主角则皮肤洁白无瑕、俊俏靓麗,衣服看不出有补丁。如《向着炮火前进》,主演吴奇隆的颜值、发型、皮衣、墨镜、配饰、造型等,简直是青春偶像剧的翻版,完全脱离了当年抗战的艰苦和残酷。当然,不是说抗日剧不能用流行影星主演,而是要符合史实、契合时代环境,这种把英雄偶像化的“神剧”不仅违背历史的客观性,而且是对抗日先烈的不敬,严重伤害了民族情感。

(三)敌人愚笨化

《箭在弦上》中的一位女战士被日伪军轮奸,摸到一支箭后突然反击,裤子居然自动穿好,仅用了几十秒时间就用利箭把这十几位日伪军射死。除此之外,一些“神剧”中还上演所谓的手撕鬼子、子弹拐弯、手榴弹炸飞机、八百里开外射杀鬼子等,这种把敌人愚笨化的娱乐效果就是愚弄自身、藐视历史,严重误导青少年一代。难道日军的战斗力真地这么差吗?事实上,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迅速走向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经过甲午中日海战,中国赔款、割地暂且满足了它的侵华欲望,但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综合国力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两国军事人员作战素质方面不在一个档次。“从最基本的射击训练来看,中日两军的差距十分明显中国军队经费不足,训练实践少得可怜,平时训练子弹限额最多巧发,只能靠放空枪进行空练,每个连最多只能出一两个特等射手。这还只限于中央军或者其他正规部队,在一些地方派系军队中,刚征来的新兵甚至连枪都不会放。而日军步兵新兵入伍以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每年用于训练一名新兵的步兵子弹则是1800发。”[5]因此,这些所谓的“神剧”玷污了中国人民神圣的抗日战争,亵渎了抗日先烈。

(四)剧情低俗化

在急功近利的商业化推动下,一些编剧走起了歪门邪道撩拨人们欲望的路子,粗制滥造的低俗化剧情让观众大跌眼镜,如《一起打鬼子》中的“裤裆藏雷”、《边城汉子》中的迷奸色情镜头、《箭在弦上》的轮奸场面、《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女尼排》中的暧昧情感以及某部抗日剧中乡土少女赤身露体与战士互相敬礼等。除此之外,一些抗日剧中的情感纠葛已经超越了国家情怀,完全忽视这是在艰苦的抗日环境下。因此,个别编剧导演缺乏历史责任感,不讲起码的职业操守,想用言情乃至色情吸引观众,以提升收视率而获得高额回报的剧情,严重背离了历史的真实性,伤害了为抗战而牺牲的先烈,毒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在于背后的利益角逐,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制作者,他们企图以抗战为题材背景,挑动观众者的爱国主义神经,并把历史与金融资本相融合,穿插低俗化的情节,以追求高额的利率回报。同时,一些编剧还深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企图以此来消解人们对抗日的敬畏之感。所以,抗日题材的影视剧,如果编剧创作人员不坚守实事求是的底线,背离历史的客观性,缺乏审美的艺术追求,不仅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更不可能演绎出传世的精品、经典。

二、新时代抗日题材电视剧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使命

电视本身是一种娱乐工具,电视剧也带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但作为传播最为广泛、受众人数最多的媒体,必须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尤其以抗日为题材的影视剧,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尤为重要。当下,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而且以宣扬主旋律为掩护逐渐蔓延到艺术创作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抗日神剧”所呈现出的偶像化、娱乐化、低俗化、奇幻化等,就是金钱资本衍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再现,必须坚决抵制。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

近些年来,“神剧”把抗日过度娱乐化、虚幻化、雷人化,曲解历史甚至贬低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做法与历史虚无主义相吻合,其本质就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消解人们的理想信念,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6]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是这场伟大卫国战争的中流砥柱,这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行抹杀、消解。因此,当下抗日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分析法,正确认识资本在影视市场的作用,绝不能陷入拜金主义泥潭,而忽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

(二)必须坚持科学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通俗地讲就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历史观正确,其看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就经得起检验,反之就容易陷入唯心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也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更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把利器。电视剧的制作可以娱乐化和加入艺术想象力,但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国人无法忘记,更何况今天的日本右翼势力仍然拒不悔罪,如果一而再地用“神剧”来娱乐甚至曲解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势必会造成文化市场的堕落和助长历史虚无主义的风气。因此,抗日剧绝不能把14年抗战置于脑后,单纯地取悦资本市场的需求,而应站在科学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任意戏说或者篡改抗日战争历史的行为,并在此前提下创作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电视节目。

(三)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集中体现,是维护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建立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为保卫国家抗击侵略献出了生命。抗日题材电视剧是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最好方式之一,不仅能再现民族灾难的历史记忆,而且能激发国人的精神斗志,为当今的民族复兴提供动力。而“神剧”以“抗日”为名,给观众展现的是一场场非常轻松屠杀鬼子的情景,它把中国功夫、穿越时空的武器、错乱的情感纠葛等融入其中,虽然宣泄了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看似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实际上并没有深刻揭示抗战的残酷和日军的凶残,反而贬低了无数为抗日战争而捐躯的先烈,这绝对不是爱国主义的真实体现。

(四)坚持实事求是,讲好中国抗日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如宁死不屈的八女投江、女政委赵一曼、与敌人战斗到死的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长城抗战、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飞越驼峰等,这无数的故事汇集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抗日剧制作理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历史的客观性为基础,创作优秀的剧本,講好抗日故事,进而弘扬团结一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抗日精神,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五)要营造良好的尊重和崇敬英雄的影视氛围

英雄是国家的脊梁和时代的坐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先进人物。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拥有英雄、但不懂得尊重的国家是可悲的。英雄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和国家的未来,但在互联网信息不断发展和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一些诋毁英雄、抹黑英雄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一些“神剧”中,把抗日英雄偶像化、脸谱化甚至武侠化、游戏化,这看似彰显英雄豪气,实则是贬低消解英雄人物,是对抗日先烈的不敬。抗日剧本身就有宣扬英雄、重塑英雄、捍卫英雄的优势,在创作中理应把英雄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融合,营造良好的崇敬英雄的氛围。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7]

结语

综上所述,“抗日神剧”实质是对抗日战争这段艰难而伟大历史的恶搞,是历史虚无主义在影视剧中的反映,其产生的后果必然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抗日战争历史真实性的淡化,同时影响着青少年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和确立。所以,必须要旗帜鲜明地给予反击,且从根源上铲除“神剧”产生的土壤。进入新时代,抗日剧的制作理应自觉拚弃“神剧”的影响,坚持以历史客观性为根本,而不是主观的胡编乱造;理应坚持以真实的艺术追求为中心,而不是商业的炒作;理应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导向,而不能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冲.75.0%受访者认为出现“抗战神剧”审片部门应被追责[N].中国青年报,2015-08-3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45.

[3]杜彩.电视可以娱乐,历史不容调侃—再论“抗日神剧”的是是非非[ 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2):112-115.

[4]蔡骐,文芊芊.英雄主义的影像呈现—对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的一种考察[ J ].中国电视,2018(1):15-19.

[5]杜东冬,蔡海林.再奠“七七事变”:决战岂止在沙场[ J ].现代兵器,2007(12):36-40.

[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

[7]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9.

猜你喜欢
神剧虚无主义抗日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听着熟悉的BGM,你开启暑期神剧模式了吗?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神剧——太平天国运动
“抗日神剧”主创喊冤?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虚无主义的症状、成因与马克思论虚无主义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