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宇桥
一、戏曲电影的发展脉络和受众状况
中国戏曲电影发展,按照高小健先生在《中国戏曲电影史》中的观点,戏曲片发展的阶段主要有七个,分别是1905-1920年的初始试验阶段,1930-1949年的初步探索阶段,1949-1955年的成长阶段,1956-1963年的繁荣阶段,1964-1975年的极端政治化阶段,1976-1988年的新戏曲繁荣阶段以及1989年以后的整体衰落阶段[1]。根据高小健的论述,在戏曲电影中,戏曲相对于电影,核心特征是程式化表演和“舞台假定性”,即舞台和画面上的写意。戏曲电影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程式化表演的假定性和银幕的拟真性之间的矛盾[2],从整体上需要看受众出现的问题。分析当下受众状况,应当从戏曲电影本身的接受程度和效果出发,从而推理分析出戏曲电影创作衰落的原因和表现。
从客观和可操作性角度来看,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工具具有较好的借鉴优势。在认知心理学中,人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不同部分的编码可以从微观角度测量出受众在观看戏曲电影以及戏曲电影元素中产生的心理过程,比对出受众对于戏曲电影接受程度出现降低的原因以及从个人角度戏曲电影接受程度的相关因素。
程式的受众认知,可以从实验角度找出一种测定观众对于程式认知和测定戏曲电影抽象程度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两个实验,测量出抽象化指数与先前的经验程度都对于观众的程式识别有相关的关系;且观测出自变量与程式的关系。
二、戏曲片程式的量化:抽象化指数测定
本实验旨在对于戏曲电影的后天学习接受程度和认知的关系,程式和抽象的关系,以及是否可以有方法来测定和计算,以此推断程式的抽象程度和观众的认知程度之间相关的可能性。
(一)研究概述
本实验目标未找出戏曲电影某一程式片段的抽象指数方法。抽象化指数可以一定程度代表“电影化指数”,因为戏曲相对于电影,核心特征是“写意”[3],也就是抽象化,因此抽象化指数的测定可以一定程度上表示该戏曲电影是更加偏向“舞台戏曲”还是“电影”。
(二)假设前提
抽象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可以看做是特定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该过程是可以通过测定量化的,根据关系性质R和一阶性质f递归叠加,抽象程度可以在某程度上通过测定获得。具体的方法有诸如神经电位法、性质联想法[4]等等。同时,“抽象”的数学定义是指从看似不同的相似数学对象中找出共同的东西,主要的原则就是特征分离概括化法则。
因此,戏曲电影的“电影化”指数可以根据“戏曲化”指数来确定,而“戏曲化指数”可以通过写意程度也就是抽象化程度来反映;若观看者确定,则抽象化程度是可测的。
(三)实验过程
1.确定常模。标准是用于比较的标准数量,从标准样品测试结果计算得出,即标准样品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它是人才评估的参考分数标准,用于比较和解释测试结果。对于本次研究来说,需要確定一个观看者。因为不同观看者感知的角度不同,因此必须确定一个常模。确定方法:以目前已有被试的想象能力测试结果(个体创造性)的平均数为准。
2.创造力测试:RAT量表——中文远距离联想测验。长距离关联测试最早1960年前后由梅恩尼克Sarn设计,梅恩迪克认为,创意思维是重新整合联想收购要素的过程。新关联元素相互关联的时间越长,思考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越有创意[5]。他认为,创意人的交往与普通人不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有广泛的联系,一个元素可以与许多其他元素相关联;而一般人的元素连接则比较少。因此,通过创造力测试,控制第一个变量——在固定创造力和联想能力的情况下,这样的对象对于某个抽象信息的想象力。通过RAT测试,确定了一位固定想象能力的被试,来自北京师范大学2014级新闻传播学院,对于戏曲电影的了解度并不高。
3.对于“想象力指数”的测定。例如对于“对于特定程式的电影再现”测定:以经典程式表演元素“趟马”为例,这种程式在戏曲电影中有五种再现处理方法[6],分别从有马鞭有实景的真实拍摄到完全通过演员表演展现的处理方式。将这五种处理方法对应的电影片段分别给被试观看,观看这五个级别后,固定填写空格,写出联想到的词汇,其他程式依次类推。
(四)实验数据与计算
在某个远距离联想测量结果的常模人情况下,在单位时间观看一个要表达的事物,固定联想到的词语的上限。
公式为此类信息的抽象化表达指数=近义词语数量/联想相关词的数量;最抽象则趋近于0;最具体则趋近于1,测试出有效度的每类信息的抽象化指数X,则这个指数就用来测量以后出现的所有这一类信息。对于常模来说,只要电影中出现了单位时间的A类信息,则就把这个信息的指数固定为Xa,则:设F(X)为全片抽象化指数,每个信息出现的时长为T,常模人为q,则计算全片抽象化指数模型公式为:
此种方法测量出来的结论为:抽象化指数越低,表示电影或者电影片段越抽象;抽象化指数越高,表示电影或者电影片段越具体。
三、程式抽象指数和原先认知的关系—反应时实验
(一)实验摘要
以反应时实验为基本原理,以前文中程式化表演片段的抽象化指数测量方法为数据基础,通过两个子实验,控制抽象化指数测量不同前期经验被试对于程式表演片段的反应,以及有固定前期经验的被试对于不同抽象化指数表演片段的反应,探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假设
假设一:观众对于程式化表演的识别程度与此程式片段的抽象程度相关,越抽象,识别度越低;越具体,识别度越高。
假设二:观众对于程式化表演的识别程度与其原先接受的戏曲学习相关,了解程度越高,识别度越高;了解程度越低,识别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