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做好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探究

2019-10-18 09:20赵俪芃
求知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

摘 要:文章以西华师范大学团委官微“新语师大”为例,从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原因、西华师范大学团委官微“新语师大”所做的实践探索以及意义三个方面对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其他高校共青团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青年思想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22-02

新时代的青年出生在网络时代,成长在新媒体时代,他们接触信息的途径与网络息息相关,他们的思想多元、开放,极易受网络的影响。融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借助新媒体平台用伟大旗帜引领青年、用主流舆论引领青年、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年、用榜样力量感染青年成为高校共青团一项重要的议题。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原因

新媒体平台日新月异,自媒体迅速崛起,青年接收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广泛且无序的状态。随着新媒体的深入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面临了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在此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做好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共青团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功能日益凸显

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密切联系青年、有效吸引青年、广泛团结青年,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1]。青年思想引领工作作为高校共青团的龙头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积极拥抱新媒体、开辟新渠道、借助新载体、开创新内容。共青团作为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2]。要始终铭记,青年在哪里,共青团工作就跟到哪里,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新媒体平台在青年群体的社交圈中异军突起

我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3]。融媒体深刻地改变了青年的社交圈,从而影响了青年的受教育方式。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4],新媒体在高校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师生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3.新时代赋予新媒体平台新的使命

新媒体迅速、便捷的特性决定了其功能和价值,它高效且活泼的形式赋予了新媒体平台新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5]。因此,顺应时代的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通过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以贴近青年的形式做好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势在必行。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学网、懂网、用网,利用新媒体引领青年,让高校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二、“新语师大”在青年思想引领上的实践探索

各大高校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形势,着力打造“网上共青团”平台。西华师范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以及青年之声互动社区平台、“1+100”团干部等直接联系青年系统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其中,团委官方微博是全国高校共青团组织官方微博试点单位,官方微信公众号“新语师大”多次名列全国普通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前十和全省前三。官方微信“新语师大”现开设青年志、男神志、女神志、青马之声、校园街拍、每日校拍、学院风采等特色栏目,后台粉丝超过4.4万,单条推送最高浏览量超过4.2万,运营工作室“青年传媒中心”于2018年入选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

1.选树先进典型,浸润青年理想

立足高校共青团中心工作,选树先进典型。线上线下充分联动,利用主题团日活动展示与评选模范典范,通过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支部以及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榜样,选树青年学生典型。每年评选青年五四奖章及提名奖20人、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20人,在全校树立了站得起、立得住的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勤学实干的优秀典型。同时积极参加国省先进典型的选树,并屡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团中央“中国电信奖学金”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全国“活力团支部”及省市“新青年”荣誉称号。

2.打造“青马工程”,坚定青年信念

帮助广大青年确定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应该成为团组织的首要任务。只有抓好这项工作,才真正抓到了根本,这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第一位的要求[6]。“新语师大”充分结合西华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班的各项培养任务,以培养青年领袖、未来杰出校友为出发点,在公众号开创“青马之声”“青马大讲堂”两大专栏,发挥青马班榜样典型在广大青年中的示范引領、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可学可亲的典型示范平台,帮助青年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崇高信念。

3.开设青年专栏,传播青春能量

工作室始终牢记“善辟渠道,内容为王”这一理念,着力打造特色专栏,形成品牌效应。自2016年下半年来,“新语师大”陆续开辟了一系列特色栏目,主要有青年志、男神志、女神志、校园街拍、每日校拍、优大专访、师大夜聊、学院风采等。其中,青年志、男神志、女神志栏目实现平均阅读量4000+,以学校品学兼优、经历丰富且才貌出众的青年学子为对象,以人物专访为基础,对理想信念坚定、甘于奉献或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大学生进行深度挖掘和打造,他们都具有高品质、高成就、高颜值的特点,成为青年学子的朋辈先锋,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目标。

同时,“新语师大”在特色专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两大专访”,即“学霸寝室”“学霸组织”专访、优大专访。每年毕业季,公众号会推出一系列“两大专访”,从各个二级学院搜集采访优秀毕业生,从就业、考研和保研三个层面来对毕业生进行深度专访,弘扬正能量,传承良好的校风学风。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时代意义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利用新媒体做好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意义重大。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

1.有利于推动建构高校“大思政”格局

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方式方法来强化青年思想引领,有利于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协同有关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正确处理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关系,真正打造喜闻乐见、引人入胜的思政课堂。利用新媒体这一媒介把思政教育与日常所触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把思政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2.有利于提升高校育人知名度和美誉度

利用新媒体打造高校青年榜样示范引领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对广大青年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中心环节,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有利于高校育人效果的良性循环,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育人知名度和美誉度。

3.有利于培育理想信念坚定的新时代青年

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应积极拥抱新媒体,这有利于培养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的向上向善的新时代青年,激励广大青年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青年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增长才干,担负重大责任,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理想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四、结语

把握青年的心理,追随青年的步伐,与时俱进将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融入新媒体平台,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大势所趋,也是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的一步。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做好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工作,这对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4][5]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新湘评论,2019(9):4-6.

[7][8]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融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做好高校青年思政工作创新研究——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201810638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俪芃(1996—),女,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