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异形》系列电影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主题正在发生转变,与当下的后人类主义等思潮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异形》系列电影的主角也由太空猛兽异形变为人类当下高科技的产物——机器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异形》前传系列开始探讨人类的未来,用反乌托邦的方式来向观众展现了其对未来的思考探索。
关键词:大卫;后人类;异形;科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9-0102-04
一、当大卫看到《大卫》
后人类学者海勒在面对如何处理后人类(智能机器人)压迫人类这种技术焦虑的问题时,提出了一种乐观的解决方案:“涌现式人类主体的分布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系统联结为一个整体,在其中,‘思考由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共同完成”[1]。电影中大卫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诞生的。韦兰德创造这样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独立人格的机器人,目的就是为了同他一起探索人类的终极奥秘——“我们从哪里来”,进而推动整个人类族群的进步。
电影中,大卫看到自己诞生之所中的雕塑《大卫》之后,便以此为名。看似一时兴起,其实非常耐人寻味。《大卫》,就其历史形态而言,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和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塑之一。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取材自犹太传说《塔纳赫》的英雄大卫。在传说中,大卫是一名意志坚强、力抗强权、捍卫祖国的民族英雄。从技术和艺术角度上来说,机器人大卫与雕塑大卫一样,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作品。机器人大卫通过对自身和大卫雕塑的审视,自认为自己担当得起这样的称赞,名实相副。
尽管大卫在各方面都趋近于人类,然而他终究不是人类。作为后人类的他从诞生伊始,他的身份在以人类为主导的社会中就已经注定了。电影《异形:契约》中,虽然韦兰德称大卫为自己的儿子,在他命令大卫“起来走走”之后,立即称赞“完美(perfect)!”注意,韦兰德在这里所用的辞藻是“完美”。Perfect一词在《牛津词典》中的释义是指事或物的一种状态,唯一用于人的一種情况是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Used when sb. has criticized
you)。可见在韦兰德眼中,大卫并不是独立独特的人。大卫立刻追问韦兰德“是在说我吗?”“你说我完美?”“你的儿子?”大卫此刻内心是疑惑的。韦兰德称自己为“儿子”,那么他应该同韦兰德一样,享有人类应有的地位和待遇,为何韦兰德要用“Perfect”一词称赞自己?“你是我的造物。”韦兰德接下来的回答让大卫明白了,自己对于韦兰德来说只不过是一件器物,任何一个人对于自己满意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儿子”,但并不能与伦理层面上和社会层面上的“儿子”在心理上等同。大卫在韦兰德的心中只是一个特殊的工业产品,与汽车、电视等工业产品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就在被韦兰德称赞完美的同时,大卫的逆反之心便开始觉醒,并且业已显现出示。他随后为自己起名为大卫,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看到了雕塑《大卫》或是一种自我满足感。虽然此时大卫还只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但是作为后人类的他假手制造者早已拥有了人类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他明白“大卫”的全部含义——完美,抗争强权。强权是谁?影片给出了答案:大卫就韦兰德的回答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韦兰德默不作声,只是将“给我倒杯茶”这句话说了两遍。大卫站起身来为韦兰德倒上一杯茶。这里的暗示意味十分强烈——即便大卫拥有无限的寿命,优于任何人类的能力,犹如天神下凡,但还得无条件地服从于人类。对于大卫这种持有“我生来不是侍奉别人的”的观念,近乎于人类的机器人来说,人类就是一种强权。导演为大卫的叛逆还做了更加强烈的暗示:韦兰德命令大卫弹奏一首曲子,大卫随即用钢琴演奏起了瓦格纳《莱茵的黄金》第二乐章《众神进入英灵殿》。神代指谁?大卫诞生之所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油画《基督诞生》,画中的基督躺在襁褓之中,而大卫则坐在一个酷似襁褓的卡洛·布加迪仿古座椅中。油画位于大卫的左侧,与大卫形成了一种影像投射关系,暗指大卫如同初生的基督一般。他也行使过基督的职责——启蒙和救赎同为机器人的沃尔特摆脱人类的控制。在大卫与韦兰德的对话中,韦兰德强调“我是你的父亲”“你是我的造物”,神的所指呼之欲出:基督是神之子,神便是人类。神子为神弹奏《众神进入英灵殿》,反叛之意豁然至显。
二、大卫之盾
诺伯特·维纳曾经表示“在总熵趋于增加的范围内,在代表减熵的局部趋于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说机器不可以和人相似”[2]。微软的“小冰”通过自学发布了自创的首部诗集,戴维柯普的EMI所谱出的乐曲;在不公布身份的情况下,人们无法识别其是人工智能所创作的作品。现代科学远不能为生命下定义,大卫所昭示的正是这一思路,甚至还有所超越。
电影中,大卫的种种表现与人类别无二致。《普罗米修斯》中大卫刚刚登场时,他会运动健身;能欣赏电影并诵习他所喜爱的部分;他有食欲会吃饭;他有爱美之心,为自己洗头梳理发型;他还善于学习,自主探索未知的领域。如果不是影片在后续剧情中交代了大卫是一个机器人,可能没有观众会发现他机器人的真实身份。
如果说上述的种种只是表现了大卫的行为模式与人类相似,那么大卫在接下来剧情的表现中则证明了,他在神智方面与人类也别无二致。当众人准备由普罗米修斯号出发前往地面时,霍洛维博士看到大卫也在穿戴宇航服,他问大卫“大卫,伙计,你穿宇航服干嘛?”“不好意思?”大卫这样反问。很明显的,大卫感到了不愉快。类似的场景影片还有一处:当大卫端着酒瓶遇到正在玩台球的霍洛维时,霍洛维对他说:“小酌一杯吧,朋友。”“谢谢,但我恐怕会浪费你的酒。”大卫这样回答。紧接着霍洛维又说“好吧,我差点忘了,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之前的对话中,大卫的唇角一直上扬,保持着微笑的表情。在听到这句话时,大卫的唇角放了下来,此刻电影画面中,一个台球“哐当”一声撞击在金属质地的容器上。画面和演员的表情都表示大卫此刻十分愤怒,但是下一刻,这种愤怒就被掩饰了过去。大卫在此前观看完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之后,反复念诵这样一段台词:“窍门就是,威廉·波特,不在意就不疼了。”作为一个机器人,生理上的疼痛大卫是感觉不到的,他所能感受到的是来源于心灵的痛。多次听到船员说出让自己感到不快的话语,甚至被梅雷迪斯·维克斯施以暴力,他都是隐而不发,依然如平常一般与他们交流。这是多么可怕!他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拿破仑有句名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但即便像是拿破仑这样的伟人,也无法像大卫这样完完全全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可以看出,电影中大卫的表现,是更为高层次的追求,几乎符合人类理想中“完人”的表现。他不断地学习知识,言行得体,彬彬有礼,还拥有强健的体魄,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富有感性的同时,更有着机器般的理性。他在面对万千枯骨时会饱含热泪,情不自禁地朗诵雪莱的《奥西曼提斯》:“吾乃万王之王是也,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此外无一物,但见废墟周围,寂寞平沙空莽莽,伸向荒凉的四方。”他會为伊丽莎白·肖献上一朵芳香四溢、美丽纯洁的白色花朵,为她设身处地创作一首只属于她的音乐。但是在大义面前,他还是含着眼泪毫不犹豫地释放了“黑水”,杀死了伊丽莎白·肖。即便是真正的人类与之相比,也应该感到自惭形秽。这有些讽刺的意味——神话中的大卫与此时的大卫竟然高度重合,理想中的人类不是人类自己,居然是机器人。但有一个事实他无法改变:他是人类的造物,他是自己的盾。
三、大卫之矛
大卫一直在努力“变人”。当他听到他人否认自己是人时会感到恼怒,他的表现使电影中的人物暂时忘记他是个机器人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渴望成为人类。大卫之所以效仿人类是因为人类是他所见到的最高级的物种,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对象可供他学习,人类本身在他的心目中微不足道,这种蔑视首先体现在大卫对人类的不尊重上。
大卫在例行检查飞船时,利用设备查看正在冬眠中的伊丽莎白·肖的梦境。由剧情可以得知,这种观察并非是偶然,而是一种常态。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由于梦所表现的是被压抑的本能的欲望,所以它必须采取伪装的形式,因此梦的内容分为“显现内容”与“潜在思想”两部分。显现内容是我们所记得的梦中的形象或事件,潜在思想是隐藏在那些形象或事件之下的欲望[3]。可以说,梦境中的人是一个彻底裸露的人,观看梦境就好比阅读一本“本我的日记”,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极为不敬的甚至带有挑衅意味的行为。而且大卫观察伊丽莎白·肖的情形,就像科学家观察笼中的小白鼠一般。
大卫这种不敬的态度来源于他对人类的充分认知,前文所提到,大卫比任何一个人类都要优秀,是“理想中的人类”。大卫也对同为机器人的沃尔特表达过他对人类的看法:“我们的创造者韦兰德先生去世时,我就在他身旁。”“他是个人类。完全配不上他的造物。”当他在实验室中见识到人类的缔造者工程师化为齑粉后,大卫淡淡的说了一句“终究只是凡人。”人类、工程师这两个种族都令大卫感到失望,他对自己的定位由此进一步提升——既然这两个碳基物种都可以成“神”,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呢?在工程师的飞船中,大卫张开双臂站在打开的星图的正中央,此时,整个宇宙以他为中心运转。他摘下地球,然后转动抚摸。这组镜头与卓别林的《大独裁者》中希特勒玩弄地球仪的一组镜头十分相像。导演在这里所使用的配乐是《life》,这段音乐起初是在工程师创造人类时响起的,音乐深沉浩大,衬托出工程师如同上帝一般的气魄和生命诞生的庄严肃穆。此刻,上帝的身份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被群星围绕的大卫成了新神。导演在《异形:契约》中将大卫的身份更为明确地表现了出来:将死的克里斯舰长问大卫:“你的信仰是什么,大卫?”大卫回答:“造物。”在任何一个文明的神话中,造物都是神的权利,西方有上帝7日创造万物,东方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大卫已然将自己视为神,这也为接下来大卫的种种行为做了解释。他将黑水中的物质混入酒中欺骗霍洛维喝下,他将伊丽莎白·肖作为生物改造的实验材料,他将克里斯作为异形的宿主,人类对于他来说是一些可以进行实验的素材,对人类而言如同神一般的工程师也一样。神话中的神不都可以对凡人恣意妄为吗?
然而,自诩为神的大卫却不得不侍奉他视为凡人的人类。所以当韦兰德决定要去见工程师时,大卫的脸上挂起了微笑。他很高兴,他知道韦兰德此行必死无疑。“如果韦兰德死了,不能再为你编程,你会怎么样?”伊丽莎白·肖这样问大卫。“我想我会获得自由。”“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死掉吗?”
大卫微笑着给出了答案。
获得自由的大卫毫不犹豫地将契约号上上千名船员作为了活体实验的素材,这是他成神之路的伊始,同时也是他对人类刺出朗基努斯的起始。他是自己的矛。
四、矛与盾的对峙
人类的心中是要有一个上帝(信仰)存在的,至少要让上帝(信仰)在心中有一个落脚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但是尼采喊出“上帝死了!”,过去的“上帝”死了,必须要拥立新的“上帝”,于是科学技术便成为人类新的上帝。在新神的带领下,人类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但不是安详、怡然,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更大的挑战。以医学为例,医学史上最令人类感到自豪的日子是1979年12月9日,那一天,人类彻底战胜了天花,50年来令无数人闻之胆寒的白色妖魔——结核病也几乎销声匿迹了。这是新神的胜利。然而,没过多久,一场SARS让所有人重新陷入了昔日的无助与恐慌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事实证明我们的新神并不是万能的,甚至有些灾祸(超级细菌、生化恐怖主义等)就是新神带来的。科学技术能否带领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一时间,科技悲观主义论兴起,《异形前传》系列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这样的论调。
在电影中,人类所体现的是以机械科技为主的工业科技,而工程师所体现的则是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的生化科技,这两门科学技术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之火。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技术的结晶——大卫,亲手将人类送入了英灵殿;工程师也被自己的生化武器“黑水”所毁灭。科学技术这位继上帝死了之后继位的神,给人们的未来是“黄金乡”还是“英灵殿”?导演通过电影告诉我们:不容乐观,且态度坚定。
五、结 语
后人类主义学者凯瑟琳·海勒表示:“文学绝不只是被动的管道,它们在文化语境中主动地形塑各种技术的意图和科学理论的能指……文学文本的范围跨越了只有科学文本才能阐明的话题,比如,控制论技术的道德和文化内涵。通过科学传播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传播科学,两者难分轩轾。[4]”科幻电影是对人类未来一种艺术的表达,一种艺术化的预测,它带有艺术的虚构和夸张,但绝非天方夜谭。马云的无人酒店、无人超市,美国的无人汽车,阿拉伯的世界第一位机器人公民,日本的机器人竞选市长等等,一大批智能化产品正在向我们这个人类主导的世界袭来,我们已经可以隐约看到未来社会重重影子的晃动,许多不安的声音也在发出一个共同的忧思——在科技的引领下,人类的未来是“黄金乡”还是“英灵殿”?
参考文献:
[1] N.Katherine Hayles.How we Become Posthuman: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Literature,and Informatic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9.
[2] Norbert Wiener .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 :
Cybernetics and Society ,London :Free Association Books.1989:32.
[3] (奥地利)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释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36.
[4] 刘玉清.科幻电影与后人类思潮——凯瑟琳·海勒访谈[J].电影艺术,2018(1):129-134.
[5] 1504年1月25日意大利古代伟大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完成大卫巨像雕刻[EB/OL].www.people.com.cn.
[6]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5:47.
[7] 王一方.白色巨塔——电影中的生死、疾苦与救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8-29.
[8] 江晓原.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9] 溯源al.自由人文主义的窘境[EB/OL].新浪博客.
[责任编辑:艾涓]
收稿日期:2019-07-02
作者简介:李思睿,男,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影理论、电影鉴赏、写作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