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朝龙 李丹丹
摘要:文章分析了安徽省港口物流競争力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并基于港口物流竞争力理论,从港口区位优势、港口基础条件、港口物流能力、港口腹地经济实力等方面构建了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港口物流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表明:在长三角三省一市港口物流竞争力中安徽省港口区住、港口基础设施、港口物流能力和港口腹地经济实力的竞争力最弱,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存在总量小、增速慢等问题,与其它省城港口竞争力相比差距较大。
关键词:港口物流;竞争力;熵权TOPSIS法;SWOT
中图分类号:U69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港口物流竞争力是指港口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利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物流供应链之间的协同运作,为客户提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服务的能力。哈佛大学Porter教授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对竞争力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国家竞争力模型”和“钻石模型”。Valentina Carbone[4J认为港口运营在港口物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John R.M.GordonEn等认为优良港口条件、地理位置、政策支持、港口运作以及港口资源整合是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关键。Ali Alavi等认为港口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口运作效率,尤其是集装箱装卸效率。
国内的港口物流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港口物流竞争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许培生指出提升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要从港口投资建设、港口信息化、港口安全等方面人手。赵刚提出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基本含义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5个主要沿江港口的物流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于伽、韩增林用因子分析法横向比较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物流竞争力。找出了大连港物流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邵侠运用PEST法分析烟台港外部环境,根据烟台港港口物流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烟台港港口物流的未来发展战略。李婧运用熵权TOPSIS法对环渤海港口群港口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出各港口物流竞争力水平差距大,明确各港口要通过准确定位、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发展。祝勇、蔡建飞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长三角主要港口物流竞争力。
上述文献表明,港口物流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目前,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相关研究较少,且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提升对安徽省港口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先分析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发展状况,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的港口物流竞争力,最后通过SWOT分析来提升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
1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现状分析
1.1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发展状况
安徽省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安徽省政府积极推动港口物流发展并取得重大进步。“十一五”期间,全省整治航道300公里,新增千吨级生产性泊位148个,完成投资91亿元。“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429公里,千吨级及以上泊位数474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7亿元。安徽省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安徽省形成一批规模化、大型化、集约化港区,五年累计投资150亿元。
从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来看,2000。2018年安徽省港口物流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从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以及外贸吞吐量三个指标来看,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1000万吨,是2001年的7.17倍,年均增长率为11.96%;集装箱吞吐量达148.43万吨,是2001年的41.31倍,年均增长率为22.97%;外贸吞吐量达1660万吨,是2001年的11.69倍,年均增长率为14.64%。因此,2000-2018年安徽省港口物流发展增量、增率较大。
由表1可知,在2017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安徽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都位于长三角三省一市最末位,与其他省域港口物流相比总体偏弱、差距较大,但是安徽省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和集装箱年均增长率位于首位,外贸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仅次于江苏省年均增长率,说明安徽省港口物流发展前景较好。
1.2熵权TOPSIS法
为分析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以及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港口物流竞争力差异,选取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其中指标体系中的数据来源主要通过查阅2018年各省各市《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港口统计年鉴》、各港航管理局网站及港口行业协会网站等。物流能力和港口城市经济实力竞争力分别为0.0081、0.0993、0.0905和0.0081均位于最末位。因此,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远远落后于上海港、浙江港和江苏港,港口物流竞争力区域差异大,提升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已成为安徽省港口发展的首要之举。
2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SWOT分析
为进一步促进安徽省港口物流发展,缩短与长三角其他省域港口竞争力的差距,因此,运用“SWOT分析”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提升对策。“SWOT分析”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本文主要分析安徽省港口物流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0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2.1安徽省港口物流优势
2.1.1内河运输优势明显
安徽省是一个典型的内河运输大省,临江近海、承东启西,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流经省内,湖泊众多、水域辽阔,共有港口16个,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的重要节点,深入中部地区,促进港口物流发展。
2.1.2重化工业优势明显
安徽省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存储量巨大,在长三角地区能源资源存储量上仅次于江苏省。经过多年建设,安徽已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项目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两淮煤矿(淮南、淮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马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铜陵是我国重要的铜冶炼和加工基地。因此,重化工业促进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的发展。
2.2安徽省港口物流劣势
2.2.1港口基础设施不完善
安徽省港口地处长江内河,沿江港口之间距离较近,各港口经济腹地重叠、辐射半径小,而且港口码头建设、布局不尽合理,导致码头利用率较低,港口业务发展受限较大。2017年底,安徽省拥有泊位长度为7.26万米、拥有生产性泊位932个、万吨级泊位22个。由此可见,安徽省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阻碍安徽省港口物流的发展。
2.2.2经济体量小
2018年安徽省GDP经济总量为3万亿元,上海省GDP经济总量是安徽省的1.1倍,浙江省GDP经济总量是安徽省的3.3倍,江苏省GDP经济总量是安徽省的3.1倍。因此,安徽省腹地经济偏小,远远落后于上海、江苏和浙江省经济,腹地经济体量小不利于安徽省港口物流的发展。
2.2.3服务功能同质化较高
安徽省各港口管理相对分散、独立运作,并且每个港口功能地位、分工角色以及运营模式等服务功能同质化较高。从安徽港口内部看,沿江的五大港口腹地较近,彼此抢夺货源,大大阻碍了安徽省港口物流的共同发展。
2.2.4集疏运体系不完善
安徽省属于南北狭长地区,从南到北分为皖北平原、江淮平原和皖南山区。京广、京九等干线铁路虽从安徽省穿过,但并没有把安徽省各重要城市连接起来。安徽省内部铁路主要是依靠淮南铁路,皖赣铁路,宁芜铁路,但是这几条铁路尚未连接在一起,芜湖长江大桥修通之后安徽南北铁路才连为一体。因此,安徽省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不利于安徽省港口协调发展。
2.2.5港口高端人才短缺
安徽省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受到港口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制约以外,软件方面也由于人才缺乏而受到制约。2017年安徽省港口从业人员约1万人,但是技术人员占比不到20%,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域,不利于港口物流的提升。
2.3安徽省港口物流面临的机遇
2.3.1长江经济带战略扩大对外合作
围绕长江经济带战略,安徽省港口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积极与长江主要省份港口对接合作,“东西双向”发展推动对外开放合作。通過江海直达运输、临港加工贸易、班轮航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为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2.3.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
长三角其他省域经济日益发展趋于成熟,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安徽作为长三角最紧密的腹地和迈向中西部的桥头堡,天然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安徽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发展腹地经济,从而带动安徽港口物流的发展。
2.4安徽省港口物流面临的威胁
2.4.1长江港口物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从外部看,以江苏、浙江为首的港口群已形成利益共同体,安徽省港口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相对减少,给安徽省港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安徽省港口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桥高限制,万吨级海船不可通过。安徽省港口只能成为江苏港口等其他港口的喂给港,因此安徽省港口货源尤其是集装箱货源流失严重。同时,邻近江苏等省份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安徽省港口的大量货源,导致安徽省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
2.4.2安徽省港口信息化较弱
随着港口物流的发展,港口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强。然而,安徽省在港口信息化上投入的资金较少、信息化技术的人才不足导致安徽省港口信息化较弱,不利于安徽省抢占港口物流发展的先机,阻碍安徽省港口物流长久发展。
3提升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对策
3.1做好“港”文章,明晰港口定位
安徽省可以积极借鉴和吸收江浙等省份港口的发展经验,进行安徽省港口资源整合促进安徽省港口经济整体发展。安徽省沿江各港口要根据港口实际情况,合理取舍,形成港口自身特色,参与长三角航运物流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推动港口以资产为纽带,加快资源整合,构建战略联盟,形成合作发展的良好格局,最终合力建立物流可联动发展利益共同体,共同促进安徽省港口物流整体发展。促进芜湖港、马鞍山港成为江海联运及近洋运输的枢纽港、推动安庆港成为沿江地区重要的化工品运输特色港、培育合肥港成为辐射江淮和皖北地区的重要集装箱港。
3.2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功能
安徽省应加大港口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解决港口生产发展的码头、堆场、设备等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港口运力,匹配后方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进步。同时,安徽省港口要改造现有港口设施或者新建专用泊位,提高码头及岸线的使用效率,结合各港区的服务范围和目标,合理地对安徽省各港区功能进行合理分配,避免重复建设。
3.3绿色发展,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沿江沿河经济带
安徽省港口在高效发展重化工业的同时港口要减少船舶污染排放,打造绿色港口,积极推进港作机械“油改电”和港口水平运输机械“油改气”以及岸电和节能照明灯具更换改造工作。安徽省港口将科技创新作为绿色港口建设的主要路径,建立港口污染联动治理的有效机制,才能在提升安徽省港口竞争力的同时更加绿色持久发展。
3.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港口物流服务水平
推进互联网+港航,建立智慧港口,实施“互联网+”综合运输服务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集装箱的“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依次放行”的模式,实现腹地城市与港口的链接,大大缩短货物到港后等待办理报关、报检的时间,提高中转货物的通关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提高港口对腹地集装箱和外贸货物的集聚力,实现港口服务向纵深化延伸和广域化辐射。
3.5创新推动,强化支持保障
加强政策、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大市场控制,以产业为纽带。因地制宜的以市场需求和分层次的行政管理为主导,优化资源配置与区域港区之间的功能匹配,创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招商力度。实施人才战略,以高质量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校合作,吸引高校高层次紧缺人才来港工作,为安徽省港口竞争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SWOT分析具体如表5所示: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现状分析,得出安徽省港口区位、港口基础设施、港口物流能力和港口城市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上海、浙江和江苏港口物流竞争力,港口省域发展差异大。安徽省港口必须做好“港”文章,明晰港口定位;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功能;绿色发展,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沿江沿河经济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港口物流服务水平,创新推动,强化支持保障,最终提升安徽省港口物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