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祝红
数学核心素养最本质的特征是数学探究能力,而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进行.教师要不断探索,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思维一点点打开,全力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去,让整节课充满活力,像一首动听的歌,好听好看好玩.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像一串串音符在大脑中跳跃,碰撞出一个个小火花,闪现出一幕幕小灵光?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思维动机
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是让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他们的思维活动受兴趣支配,由兴趣产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让学生愿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先由两名同学从教室的两端面对面地行走,设问:“① 这两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② 两名同学行走的结果如何?……”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时”等抽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再如,通过“学号是2的倍数地站起来,学号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5的同学站起来”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形象地领悟2和5的倍数特征,而且刺激了全班学生的思维动机,大家都积极参与思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引导自主探索,培养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学生在发现了问题,努力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往往会因为思维的局限性而出现“卡壳”的现象,这时教师的疏导、点拨就至关重要,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语言点拨、动手实验、小组交流等,促使学生思维转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一)动手操作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二)优化提问方式
通过辐射式提问、渐进式提问、发散式提问、研讨式提问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辐射式提问就是抓住新知内容的本质与核心,围绕与它有关的旧知进行提问,让学生把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渐进式提问就是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是甲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有很强的逻辑性,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式提问就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正面或反面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求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研讨式提问就是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一些需要学生研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习题,拓展思维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我们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对简单应用题从横向、纵向、逆向、系统等多层次、多方向上进行演变、扩展、加深,做到解一题想多题,达到触类旁通.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让他们在不断的练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能够多角度思考,能够迅速转换思维模式.长期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
1.计算练习培养思维敏捷性.计算的准确性和正确率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许多学生经常在最简单的计算上失误,是相当可惜的.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把计算和理解数的意义结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思维广阔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生活中的问题千变万化,形成的数学问题也各不相同,要教会学生运用联想、假设、比较、转化、分析、综合等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特殊的情况普通化,从大同中寻小异,从复杂中找简单,从而顺利解决数学问题.
四、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思维品质
《新课标》提出“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电子白板的普及让教学变得容易,不仅让学生体验高科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抽象的概念变具体,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
例如,教学“吨的认识”时,因为实际情况所限,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实际感知1吨到底有多重,一吨到底是什么概念?而多媒体演示1千克一袋的洗衣粉,接着复制了许多这样的1千克,每增加一袋,就多1千克,直到1 000袋,达到1 000千克,也就是1吨.看着这么多袋洗衣粉,学生直观感受1吨的重量,比直接告诉学生1吨=1 000千克要具体得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可用资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给他们思维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让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有条理地进行数学思维,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