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牙齿表面会附着一层由唾液、食物、细菌混合而成的膜样结构,称为菌斑生物膜(下文称“菌斑”)。我们日常刷牙、用牙线的主要目的即是清除菌斑。菌斑在相邻两颗牙齿的间隙、牙与牙龈衔接处较厚,是细菌附着的“重灾区”,也是龋病、牙周病的高发、始发区域。所以刷牙时也应该注意这些区域。
因为牙齿解剖外形的原因,牙刷的刷毛无法进入相邻两颗牙齿的邻接面。这就需要借助牙齿邻面清洁的工具。我们熟知的牙线、牙缝刷都属于这种工具。每次在用牙刷刷牙之后,推荐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接面。
牙齿有着天然的生理动度,也就是说正常状态下,牙齿会有一些轻微的摆动范围,此范围小于1毫米。而这活动范围足以容纳牙线通过。
牙齿为白色,牙龈为红色,二者衔接处我们称为“红白交界”。因牙龈有一定厚度,在波浪形的“红白交界”区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龈沟。龈沟处的菌斑是牙周炎的“始作俑者”。大多数人的刷牙出血症状也源于此。建议大家刷牙的时候牙刷微微转向牙龈方向,这样刷毛可以伸入龈沟,即上牙刷毛微微冲上,下牙刷毛微微冲下,水平微微颤动,即可清洁龈沟内的菌斑。
很多人刷牙都会采用左右横向大范围“拉锯式”刷法,但此法有诸多弊病。首先,快速大范围横刷时,刷毛无法有效伸入牙齿侧面及龈沟处。其次,刷毛会将靠近牙龈部分的牙面刷出“凹槽”,形状类似砍树过程中在树根处留下的三角形切迹。这种磨损会导致牙齿敏感,严重者会暴露神经引发疼痛,甚至导致牙齿折断。为避免这种情况,推荐转圈刷牙法或水平颤动加上下拂刷。
牙齿暴露在口腔中有5个面,咬合面、外侧面、内侧面、前侧面、后侧面,并不因为有些面无法看到就不会发生牙病。相反,正是有些面因为无法看到,刷不干净也不会影响美观,会更容易引发龋病或牙周病。所以越是看不到的地方,越应该注意认真刷到。
(晓梁摘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