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在国内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9-10-18 02:40孟璐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短视频建议

孟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发展,国内青年已逐渐熟悉了通过短视频表达个性。在短视频平台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Vlog这一新兴视频内容形式由国外传入国内,并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崛起,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视频记录方式。目前Vlog在国内的发展前景较好,但在生产、传播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内容、平台等角度入手,找准定位、丰富内容,细分领域、聚合受众。从长远来看,Vlog仍有较大几率能发展成为视频内容的下一个风口。

关键词  Vlog;短视频;生产、传播特征;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7-0044-03

Vlog(Video Blog)又被称为“视频博客”“视频日记”,是一种新型视频形式,指通过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用视频记录生活、表达个性,长度通常在1到15分钟之间。在短视频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在,Vlog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兴起?它具有怎样的生产、传播特征?现阶段国内Vlog的发展面临了怎样的困境?Vlog会成为下一个视频内容的风口么?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Vlog的生产、传播特征

1.1  个性化叙事呈现

相比于其他娱乐属性的短视频,Vlog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展示个性,通过创作者本人出镜的方式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有效交流。

创作者通过拍摄真实生活,在日常化的记录中保持了自身的独特个性,以第一人称视角为主线,利用流畅的镜头、独具个人特色的对话风格、相对完整清晰的内容与适当字幕完成自我表达。没有严格时长限制也使得Vlog在信息量、内容深度与形式上更加丰富。对于创作者来说,拍摄Vlog也是一种追求仪式感的方式。用Vlog记录生活承载着人们认真、专注的生活态度。Vlog将人们的生活浓缩化、影像化,使得已经过去的生活有迹可循,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对自身生活的记录,对于观看者来说这是一种间接参与的仪式体验。这种泛仪式化的改良也使得观众能够主动接受Vlog,并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创作与分享热情。

1.2  多元化生活视角

目前的Vlog在内容上可以大致分为旅行类、美妆类、美食类、学习类、行程類、情感记录类等几种,通过不同场景与环境的记录,从多元化的视角展示个人生活。

旅行是Vlog中应用最广泛的主题之一,创作者通过记录个人旅游的过程或细节,搭配解说和音乐,再经过适当剪辑,向人们呈现旅游的整个过程或部分经历,更强调创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的体验。

美食、美妆、学习等类型的Vlog通过记录饮食、化妆、学习等场景与过程,将想要传达的内容通过视频形式与相关解说、字幕展示给观众。视频内容简单随性,但将审美关怀映射其中。在展现个人生活的同时,也传递出创作者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要认真对待生活中的细节。

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多家媒体也尝试通过Vlog的形式记录两会代表与记者的工作日常,这也是媒体第一次尝试将Vlog与政治宣传结合。从2019年3月2日到3月16日期间,央视网原创短视频官方微博——小央新闻采用话题“我有问题问代表委员”,以“我的上会Vlog”为主题发布了10条视频,用Vlog的形式展示了记者、少数民族两会代表、军队两会代表等在两会期间的生活与工作,同时穿插介绍两会议题,单条点击量达171万。时政新闻也开始成为Vlog的新主题。

1.3  专业化技术处理

尽管市面上已出现多款视频剪辑App,如一闪、VUE等,与以往只能借助专业软件剪辑相比,视频剪辑难度已降低很多,但想要制作优质Vlog的门槛依然很高。Vlog对于创作者的拍摄设备、拍摄技术、后期剪辑、创作水平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首先,Vlog对拍摄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当前许多Vlog创作者只需要一台手机就能完成所有拍摄和剪辑过程,但手机拍摄出的画面除了存在像素低的问题外,在稳定性、机动性上也存在较大不足。Vlog的真实性与非编剧特性决定了所有视频素材必须一次成型,因此设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画面质量。所以除了具备高级别的相机与稳定器外,手持云台等工具也是保证能创作出优质视频的必要设备。同时,创作者需要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注重画面的协调性与审美格调,把握侧重点,通过虚化背景、使用逆光等增强视觉效果,将最真实完美的画面呈现给观众。

制作Vlog也需要创作者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作意识、艺术审美和后期制作能力。Vlog虽然强调无脚本创作,但在视频拍摄前仍需要创作者对整条视频的镜头呈现有所规划并根据主题进行适当创作。在后期制作中,创作者需要对素材选择、镜头语言、配乐选择、剪辑节奏、字幕表达等有较为专业的把握,需要创作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1.4  社区化平台分享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网络社区也在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Vlog的关注度日渐提高,各平台也为Vlog爱好者们进行相关讨论提供了聚合社区,人们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播和分享,就彼此观点进行交流互动。

B站和微博是国内Vlog的发源地,它们所具有的大平台属性与去中心化特性给予了平台内每个个体分享和参与的机会,其订阅机制和社区属性也能让Vlog创作者们逐渐积累私域流量。移动端产品小影在2018年1月启动“V光计划”,宣布由短视频剪辑工具转型为Vlog社区;VUE也在2018年12月正式发布了3.0版本,并将名称更改为VUE Vlog,升级后的版本除了继续优化拍摄与剪辑技能外,更是将首页变更成了社区,通过选择兴趣频道进行内容分发,直接呈现内容吸引使用者注意。

Vlog社区能迅速聚集起相关话题的关注者,通过内容呈现与适当激励规则鼓励社区内成员制作分享Vlog,并能通过社区化平台与具有相同兴趣选择偏向的受众进行交流。“微博Vlog”官方成立于2018年7月,9月18日即发出“Vlog正式召集令”,所有用户只要在30天内发布4条Vlog就可以申请“微博Vlog博主”认证,并给出资源扶持。在这样的鼓励浪潮下,更多人参与到了Vlog的创作与分享中。

2 当前国内Vlog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内容同质化严重

目前,微博上与Vlog相关的内容高达1.4亿条。与之前只是在小范围内流行相比,Vlog已然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视频内容形式,这说明受众对于Vlog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虽然从数量上看Vlog已不再小众,但在内容质量方面Vlog最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

大多数创作者只是通过Vlog进行流水账般的简单生活记录,既缺乏个性风格,又缺少专业的剪辑制作,导致Vlog的内容寡淡无味。创作者在选题方面也缺乏创意,大部分是对所属领域PGC选题的传承,如美食类、旅行类Vlog,在记录中缺乏对Vlog特性的把握。国内的大部分Vlog从选材到剪辑都在模仿欧美作品,较少有国内创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出现。内容重复、缺乏创新的Vlog泛滥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丧失兴趣。

部分不以记录个人生活为主要目的“伪Vlog”的出现混淆了受众的视听,仅是贴上Vlog的标签吸引受众。这样的视频也对Vlog的市场开拓与继续发展造成了阻碍。

2.2  优质生产力稀缺

Vlog正在开始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但优质内容并没有随着普及而增多,大部分Vlog作品仍处在金字塔的底端。稀缺的优质内容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Vlog的发展。当前优秀的Vlog创作者都曾有专业的视频与内容制作背景,如Casey Neistat是一名专业电影制作人,井越曾担任节目编剧,竹子担任过导演、剪辑、主持,并有7年的拍摄经历。

Vlog最吸引受众的便是创作者在视频中呈现出的真实个人魅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拥有鲜明个性、表达意愿与专业技能的人仍是少数,这也是导致优质的Vlog作品数量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受众对于Vlog的追求不止是单纯的娱乐性,更需要有深度和质感的内容。

2.3  视频记录与分享意识薄弱

Vlog最大的特性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分享生活,在分享的过程中传递个人意识与生活态度。但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内敛、谨慎和谦逊导致我国民众不具有这种高调分享的潜意识,且在中国,相机的普及时间较晚,互联网起步迟,这也导致我国民众普遍缺乏用视频记录和分享生活的习惯。

最近几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镜头面前展示自己,但受人追捧的多是在颜值或娱乐等方面较突出的内容,再加上滤镜的美化与适当特效,呈现出的视频短小且看点集中。但这类短视频和强调真实、自然叙述的Vlog并不属于同一种类型。

2.4  商业化道路漫长

拍摄Vlog的人越来越多,但优质Vlog的数量依然很少。缺少优质的内容很难聚合起受众,这也为Vlog的商业化增添了许多难度。为此各个平台也相应推出了活动,如B站发起的“校园Vlog打榜赛”,通过点击量补贴的商业模式,鼓励大学生群体关注并尝试Vlog创作;微博平台也推出了“Vlog博主召集令”,为优秀内容投放资源。两个综合性平台对于Vlog的扶持為优秀Vlog创作者进行了粉丝引流,但就目前效果来看,内容仍是呈碎片化分散状态。想要让Vlog走上商业化道路,形成有效商业闭环,仍需要平台给予更大支持。

目前优秀Vlog创作者在积累一定粉丝量后,多选择与广告商合作,通过粉丝变现以获得收入。但与广告商合作不免需要按照要求植入广告或安排情节,这又与Vlog所追求的自然表达核心相背离。因此创新Vlog的变现形式也是保障Vlog能够顺利进行商业化发展的基础。

3  Vlog在中国未来发展的优化策略

3.1  突破圈层限制,扩散知晓度

Vlog在国外已有近7年的发展历程,但在国内仍属于较新颖的视频内容形式。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Vlog,但参与创作的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搜索引擎上关于Vlog最多的内容是解释Vlog是什么,从整体上看它的普及性仍然不足。因此Vlog想要在中国得到更广泛地发展,突破圈层限制、扩散知晓度是关键。

互联网这一开放平台极大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国内民众也开始日渐习惯通过网络平台表明个人态度、分享生活。互联网不仅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短视频的迅速发展为人们表达自我提供了新路径,Vlog更是符合人们分享个人生活、展示个性的需求。现阶段在一批明星的助推下,Vlog已经打开年轻人市场,但想要获得更广泛关注,各平台仍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群体,同时辐射其他年龄段,提升Vlog的国民认知度。

3.2  细分垂直领域,拓宽选题思路

Vlog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年轻群体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Vlog符合当下年轻人对“松圈主义”——即对个性与归属感并存的追求。因此Vlog从一开始就具有较为明显的细分倾向。以“冬瓜孙东山”的Vlog为例,作为旅游博主,孙东山的Vlog多以旅游为创作主题,记录旅游过程并进行有选择性的主观表达。精准的领域细分能够准确触达目标受众,迅速积累粉丝,保证了作品的关注度,也为之后的商业化发展打好基础。

在内容选题上,除了传统的旅行、美食、美妆等贴近个人生活且较好拍摄取材的主题外,时政类宣传也开始尝试Vlog的形式,创新的个人表达与时事新闻相结合的短视频形式极大满足了人们的视听,也为Vlog的内容提供了新选题。Vlog可以以此为发展契机,把握好“体验”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发展与新闻结合的新形式,同时多尝试其他领域,为Vlog的选题拓宽思路。

3.3  增强用户黏性,提升内容质量

由Vlog构建的社交平台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同时实现了消除隐秘的个人生活的共谋与参与。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发表个人看法,或通过点赞表达个人喜爱。在未来发展中,Vlog创作者应逐渐构建起与受众之间的双向撒播,增强互通性,这也能为创作者的内容题材选择提供参考。内容平台可以建立各类赞赏机制,以实际奖励对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双向鼓励。创作者也要采用多种方式与自己的关注者进行积极互动,增强用户黏性。

平台也应为创作者拓宽商业变现路径,活跃内容创作生态,鼓励创作者产出高质量Vlog;对Vlog进行质量分级管理,及时筛选并推送,提高内容与制作较精良的Vlog的曝光度,鼓励优质创作者持续产出。

4  结束语

Vlog作为新兴视频形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今后发展过程中,Vlog创作者应找准定位、丰富内容、提升质量,同时结合互联网平台的特征,细分领域、聚合受众,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积极创新,并能有效规避风险。尽管Vlog的创作者与社区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从长远来看,Vlog仍有较大几率能发展成为视频内容的下一个风口。

参考文献

[1]隋岩,刘梦琪.视频博客(Vlog)的内容特点及其治理[J].学习与实践,2018(11).

[2]张昕.Vlog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从视觉说服视角[J].青年记者2018(17):98-99.

[3]卡思数据.一周涨粉240万,揭秘抖音vlog生存法则[EB/OL].(2018-11-09).https://www.jianshu.com/p/727465496e8a.

[4]唆麻.对不起,Vlog的对手不是抖音[EB/OL].(2018-11-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577877110503675&wfr=spider&for=pc.

[5]晓通.95后们在聊的“vlog”到底是什么?[EB/OL].(2018-01-18).https://mp.weixin.qq.com/s/awdfc8ev9D7SZMuUUM8wjQ.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短视频建议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三代人的建议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