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
人杰地靈的翠亨村,孕育出一代又一代革命英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翠亨村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贫瘠的小山村了,京珠高速从村东穿过,翠亨村成了中山市东南区域水陆交通的要塞。
距离广东省中山市区东南方约17公里处的南朗镇翠亨村,建于清康熙年间,因附近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当地方言中“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故于清道光初年改称翠亨。资料显示,2004年该村有3786人,另海外华侨593人,港澳同胞2351人,足见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华侨村”。中国近代民族伟人孙中山先生,就是出生于这个村庄。
作为孙中山的故乡,翠亨村留下了他生活的大量痕迹。走访翠亨村会发现,尽管历经时代变迁,但在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却固守着一份特有的历史韵味。村内的许多建筑都保留完好,大都是旧时期用一砖一瓦修建而成的房屋,青灰色的砖头看上去一点都不生硬,因为很多建筑上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对联,两种颜色交辉相映,与喧嚣的大都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这里,可以从孙中山纪念展示区里见识到由孙中山先生亲手设计的故居,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在1892年之前,当时孙中山居住的还只是一栋很普通的岭南瓦房,附近都是一片广阔的田园,从门前就能看到一片乡村生活的美景,到后来1892年孙中山的兄长从美国檀香山汇款回家才修建了现在的故居。时隔多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变得非常陈旧,但是屋内的大木床和梳妆台都如同先生在世的时候一样摆放着,就连屋门口的那棵榕树,至今还茂密生长着。
翠亨村里还有许多和孙中山自幼相识的好友,如陆浩东、杨殷、杨民如和杨鹤龄等,最后都成为他革命生涯的重要伙伴。如今,他们的故居都按原样在翠亨村保留下來。
孙中山纪念馆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走近一些,一座非常显眼的孙中山铜像就会映入眼帘。从孙中山陈列馆各种介绍孙中山先生的文字里,能感受到革命伟人异于常人的坚毅和决绝。馆内陈列了孙中山先生和其妻子宋庆龄的雕塑,以及记录着孙中山先生生活和革命的文字资料。无论是孙中山先生为家乡题的“后来居上”的横幅,还是在翠亨村与家人的合照,亦或是那张破旧泛黄的故居建筑工料报价单,都让人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对家乡,对革命的贡献与热情。
南朗是一座民风淳朴、美丽富饶的伟人故里城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该镇已成为中山市东部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城镇。据《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2018》的报告显示,在公布的中国百强乡镇名单中,南朗镇进入榜单位列第73位。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南朗镇也将打好这块金字“文化牌”。南朗镇党委书记刘锐濠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朗要立足资源优势,利用孙中山故居、5A级旅游景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去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文化积淀和归属认同。以孙中山文化交流作为特色渠道,走出一条具有南朗特色的文创示范之路,为打造有文脉、有感情、有文化认同的人文湾区贡献力量。”
在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历史赋予了南朗镇跨越赶超的发展契机,如今站在新发展起点上的南朗镇,审时度势加快了推进产业发展新平台建设,提出健康医药、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的主攻方向,这是告别昔日荣耀的艰辛转身,更是放眼辉煌未来的深远布局。
如今,区位与产业双重优势正在这片热土巧妙地发生作用,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南朗正从蓝图走向实践。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当前南朗投入专项整治经费1180万元,如期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同时,通过全面开展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提升村庄宜居水平。投入3000多万元加快推进以崖口村为代表的自然生态型广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快编制以翠亨村、左步村为代表的人文历史特色精品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和设计,切实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目前有6个村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绿色村庄”。
交通方面,今年以来,南朗镇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对内对外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统筹各片区资源,提高了城乡用地利用率。在土地征用方面,按照中山市交通路网规划和广东省、中山市重点交通项目的工作部署,南朗镇在配合深中通道、中开高速、南朗快线(原纵二线南段)等交通项目征地拆迁前期工作上积极推进;在配套能力提升方面,南朗镇实施的27条镇村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岭南路、南合路等19条镇主干道路改造,其余8条道路正在推进。刘锐濠表示,接下来,南朗将抓住机遇,补齐在对外交通上的短板,与此同时积极做好承接深圳产业溢出效应的准备工作,实现交通、产业的双对接。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