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人以上。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尽可能地为适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让更多人分享到经济增长的福祉,并稳住民心,才能有效降低经济社会的不稳定系数,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这也是为何去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等“六稳”目标,且将“稳就业”放在首位的重要意义。基于此,“就业优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报告同时还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强调就业优先
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福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优先”首次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这一变化引起了海内外高度关注。不少研究经济形势的专业机构,察觉到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在国际通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外,增加了“就业优先政策”。而国内民众更多地则是感到了暖意、增添了信心,“国家这么重视,咱们的就业肯定没问题”!事实上,“就业优先”背后的意味,远不止于此。就业优先,是中国兜底线、稳大局的关键之举。因为,就业一头牵着千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国家经济大势。有就业,民众才有生活来源,才有底气消费。就业稳住了,市场才能稳,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拉动经济也就有了基础。
稳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运行的“下限”。2018年,中国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均稳中有降,就业总体稳定。但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给就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明确“就业优先”,一方面是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储备,为可能出现的冲击做准备、留空間;另一方面也是划底线,确保实现“稳就业”这个“六稳”中的首要目标,一旦就业滑出合理区间,出现明显波动或失业率大幅攀升等情况,可以果断采取调控措施予以稳定。所以说,中央提出的“就业优先”,充分折射出中国对经济增长的全新理解。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如何理解“优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3月12日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至少有两方面的“优先”。一是目标导向优先。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二是政策支持优先。主要是宏观政策层面,比如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教育政策综合发力。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将主要围绕“一个突出、三个加大”下功夫。张纪南表示,要重点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加大减轻企业负担的力度,降低社保费率,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的力度和幅度,对于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贷款贴息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保障力度。
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同时,今年预算报告提出,积极促进就业创业。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38.78亿元,增长14.9%,再通过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等支出结构,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我们既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做好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和应对预案,更要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就业压力,完善就业优先的政策工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他还表示,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和活力,扩大就业容量和空间。可以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优先”二字不寻常。因为,将就业置于“优先级”意味着,宏观政策酝酿出台将全面评估其对就业的影响,让就业优先;政策措施的操作落实将统筹考虑其给就业带来的变化,让就业优先;财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等经济政策将注重与就业的衔接配套,如果发现有矛盾,让就业优先。
就业超预期
中国一年来的民生答卷
事实上,在经过2018年所谓“就业寒冬”的讨论之后,春节之后,各企业的相关招聘又重新启动了。数据显示,2019年节后两周内,发布职位的企业数、在线职位数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13%和14%。随着一系列促增长、促就业政策的出台,企业的招聘需求将会恢复。与此同时,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岗位需求,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的就业景气也会促使求职者的流动。由于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许多年轻的劳动力从制造业领域流动到了收入更高的互联网新经济领域,比如外卖员、快递员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
据美团外卖最近发布的《城市新青年:2018外卖骑手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超过270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其中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骑手达67万。另外,随着互联网招聘平台的发展,求职的便利性,岗位的匹配度将会快速提升,这也会大大减少求职者的求职时间。可以预期的是,“就业优先”不仅将稳稳地托住就业大局,还会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新改变:结构优化的步伐有望持续加快,因为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力更强劲;中小企业必然会得到更多支持,因为“有了小企业,才能大就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民营企业早已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创新创业的空间将更开阔,因为创业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就业……而这一切变化,正是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新呈现,见证着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步伐。
新增就业超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同步、旅游健身影视等“幸福产业”消费快速上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民生领域交出一份温暖的答卷。有许多人表示:“这一年,我们的获得感更强了,不仅‘饭碗充足,而且就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2018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海内外对就业的担心不少。最终,中国用一组扎实的数据打消了疑虑。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去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
稳就业、促就业政策的持续发力,促使2018年就业实现了预期目标。新增就业大幅增加,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已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失业率保持低位,去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下降0.1个百分点。面临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就业保持总体平稳来之不易。有关专家认为,6%至6.5%的经济增速目标兼顾了保持就业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多方面要求,有助于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转。
有关专家还指出,现在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体可以带动190万到200万人就业,按照6%至6.5%的预期目标测算,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就业与GDP增长同向变动,稳住了增长自然就稳住了就业。经济增长的确是带动就业的“火车头”,这也是中国要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
但是,同样的增速下,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政策取向、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就业的影响截然不同。部分经济体就曾出现过“有GDP增速、无就业增長”“一边是GDP增长、一边是大量失业”的情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就业优先”而不是“增长优先”,表明中国追求的不是单纯的高增长,而是经济协调稳健的运行;中国看重的不是某个让外界惊叹的数字,而是牵涉民众最大利益的就业稳定;中国不要无就业低就业的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知民情顾民意
就业优先首次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尽管今年的新增就业目标低于去年实现的1361万人的规模,但考虑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 -6.5%的区间目标,今年要实现1100万以上的新增就业的难度依然不小。目前就业问题包含了多种情况,具体表现是岗位减少,就业供需不足,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是源于经济增长的放缓。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高度不确定的内外环境,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速存在持续放缓的现象,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升级,单位GDP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呈现出边际递减态势,如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数据看,从业人数指数跌至47.5%,为连续三个月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工具,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
此外,中央今年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表明不仅要强化已有的就业促进政策,而且要把就业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有关专家表示,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是很大的政策亮点。特别强化重视就业和支持就业的导向,多管齐下、扩大就业。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这就要求在支持各个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大力支持那些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就业中要更好地统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与培养满足经济转型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具体到就业方面的公共服务,需要政府构建和完善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具体就是一方面不断充实失业保险制度,使暂时失业的居民能够通过失业保险而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构建和完善再就业培训制度体系,使更多暂时失业的人们,能够通过参加各种免费的公共就业再培训活动,拓展自身的就业渠道和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例如不久前,上海市召开了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今年要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万人,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继续相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措施,将会大大提高就业率,有助于缓解就业难。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一个又一个民生福利礼包令人振奋,一连串醒目的施政目标是本届政府庄重的承诺,是对民生高度关注的体现。政府工作成绩如何,最终人民是阅卷人、评判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就是这个道理。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立下的“军令状”,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人民群众看政府,不但看说得如何动听,更看做得如何精彩。民生情怀归根到底要靠实干奋进来体现。知民情、顺民意、聚民智、谋民利、得民心,唯有心系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把民生情怀化为忠诚行动,才能让人民感受到政府的亲和力,人民才能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